《春秋战国人物志》
第4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0-12 19:05:52

  老圣·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也有说法叫做老聃(dān),生卒年不详,推测其大约生活年代为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老子与孔子同时代,而又年长于孔子,曾经教导过孔子。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道教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人尊称老子为老圣、大圣。
  老子出生于苦县(古地名)。苦县,春秋时期原是陈国领地,后来陈国被楚国灭亡,苦县变为楚国领地,老子可以算作春秋时期楚国人。主流说法认为现今的苦县在河南省东部的鹿邑(yì)县境内,另一说法认为在安徽省境内,两种说法的地点相距较近。2011年,河南省鹿邑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
  老子留传下《道德经》,《道德经》对我国民众和世界民众的思想影响非常巨大。老子离世后,过了若干年,道教兴起,由于道教起源是道家学派,老子又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所以老子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按照道教说法,太上老君,简称老君,也叫做道德天尊,是居于三清胜境的尊神之一。道教建筑供奉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分别对应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是天下之人,老君为天上之神,光环笼罩他的生前身后。民间盛传一句话:老君天上第一,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故里,河南鹿邑。相传(神话传说),老子修道成仙,在河南鹿邑境内一处地点飞升成神。在这个成神地点,汉代开始建造老君台,老君台盛于唐代,又历经千百年时光,直至今日还有老君台。因为民众认为老君台是老子修道成仙之地,所以又称老君台为升仙台、拜仙台。
  说了这么多介绍老子的信息,有的读者会觉得玄乎,还有的读者可能会问:讲了这么多的人物介绍和景点宣传,能不能讲点有用的?
  没问题,我前面讲了好几段信息,是为了讲一下真实发生的故事: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四),侵华日军第4骑兵旅团藤田所部,从安徽省向西进犯,攻入河南鹿邑。6月1日上午9点多钟,这股日军气势汹汹开到鹿邑县城的城墙之外,他们看到周边有两处较大的建筑,左侧是县城城墙上的角楼建筑,右侧是一座台子建筑。这股日军误以为它们都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建筑工事,日军指挥官命令架起迫击炮(pǎi jī pào),下令炮击这两处目标建筑。

  日军炮手梅川太郎(人名)受命发炮,第一炮击中左侧的角楼建筑,一炮之后,角楼被炸得粉碎。随后,梅川太郎又用迫击炮瞄准右侧台子建筑,一炮打出——炮弹打入了台子、什么声响也没有。梅川太郎接连发炮,炮弹都击中、打入台子建筑,却没有任何一发炮弹爆炸!一连打了12发炮弹,都是变成了哑弹、什么动静也没有。这股日军人人感觉奇怪不已,指挥官更是气急败坏,日军指挥官亲自开炮,打出了第13发炮弹,他们都等着听爆炸声,结果真是打脸——共打了13发炮弹,无一爆炸!

  见此情景,日军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并停止了炮击。
  当时,日军的同类炮弹攻打鹿邑县城,都很有爆炸威力。只有这座台子,被13发炮弹击中,却是啥事儿也没有。
  之后,这股日军得知:这座台子,就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老君台。
  同样尊奉道教的这股日军,当即,人人胆战心惊、魂不附体,慌忙集体跪倒在老君台大殿之前,不约而同地向老君台磕头(kē tóu)谢罪……
  两年后,逃避战乱的百姓陆续回到鹿邑县城,老君台的道士也回到老君台。当地民众和老君台道士一起,找到了12发没有爆炸的炮弹。原来,这12发炮弹都打入老君台之内,分别打中、打入了老君台的墙壁、树木、房屋大梁、老君像前神龛(shén kān;供奉神佛塑像的阁子),其中还有一发炮弹卡在了老君台里面的树杈(chà)上。几十年后,到了2003年9月5日,由于对老君台维修施工,工作人员意外地在老君台的土里发现了一发已经生锈的炮弹,经过层层请示并经过有关技术人员鉴定,这发炮弹是日军炮击老君台的炮弹之一。这样,总共13发炮弹都找到了。

  不可思议的是,2003年发现的这发炮弹,在土里藏了六十多年。由于这发炮弹被腐蚀严重、不便保存,便移交给当地武装部门引爆了。谁也没有想到,转移到安全引爆地点的这发炮弹竟然被引爆成功,爆炸威力依然强劲——这明明是一发好用、能爆炸的炮弹!
  1983年,那个日军炮手梅川太郎,此时已是老年人。他来到中国,特意向有关部门提出要到老子故里、河南鹿邑“观光旅游”。被许可后,梅川太郎来到鹿邑老君台,他怀着一颗忏悔(chàn huǐ)的心,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着爬上了老君台33级台阶,在老君像前面拜了又拜。他说“我就是当年炮击老君台的那个炮手,我们的炮弹应该是打得很准的,打在老君台上的炮弹为什么不响,这不管是偶然的因素还是太上老君显灵护佑的结果,更说明我们发动的那场战争是非正义的,是赤裸裸的侵略!”他还说:“我今天之所以虔诚地跪拜中国的老祖先,是请求中国的老祖先原谅,请求中国人民原谅,向中国老祖先和人民忏悔请罪!”

  1997年9月19日,梅川太郎最后一次来到鹿邑。他把从日本运来的白色碑柱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台前,并在老君像前长跪不起、虔诚谢罪,衷心祈祷中日永无战争、全世界人民永久和平。
  梅川太郎等人立的“谢罪碑”,碑体的四面,分别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英文四种文字书写“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
  (有一种说法,梅川太郎立碑谢罪、返回日本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虽然包括梅川太郎在内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但鹿邑县人民还是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把梅川太郎立的“谢罪碑”名称改为“和平碑”,表明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
  故事讲完了,上述一连串故事,都是真实的。听完故事,我感觉读者朋友们都会有些感慨、感动吧!
  老子的战争观,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结尾这样讲:苍天之道、自然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它们;圣人之道,在于做什么事情都不与人争夺、争斗(原文: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我想,若是用在老君台被日军13发炮弹炮击事件上,也许老子在天有灵,他不与日军争斗,套用现代一句话,可以对日军说是“我就静静地看着你开炮,从来都不会打断你”;我又想,也许老子根本不想理睬这股日军;我继续想,也许老子连不想理睬这股日军的想法也没有,老子已然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老子的事迹、行踪,缥缈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做过东周时期周王朝的国家档案馆、藏书馆的馆长。东周时期,大体分为(不完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时期,诸侯混战、战乱频仍、九州辐裂。老子长期住在周王朝都城,他见到周王室衰微,于是他离开周王朝都城,西行出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