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人物志》
第3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的观点:的确,《孙子兵法》没有强化意识的专门表述,不过,我读《孙子兵法》,总是感到孙武的勃勃奋发的坚定信念,我越看越有信心。孙武写的兵书,字里行间潜藏着一种绝对生存下来、必将取胜、实现目标的信念。《孙子兵法》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即使暂时失利,也要用各种方法来下一步或最终取胜成功。都是因为《孙子兵法》的强化意识,这部兵书不断给人自信十足、自强不息的动力,这部兵书绝对没有一句让人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第二,积聚实力。
  《孙子兵法》教给我们的,是尽力营造赢得战争的必然性因素。我明白孙武的要求:要以己方的绝对优势实力毫无悬念地使敌人屈服,这是最高明的方式。

  孙武提出:百战百胜,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用经过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武的思想很精到,我们百战百胜,很有可能对于我们是危险的。为什么?因为打了很多战争还没有安定局势,岂不是很糟糕?很多战争极为消耗己方的各种资源:兵力、人力、物力、财力等等,消耗过多会使各种资源面临用尽,若是己方资源透支了,麻烦很大,而且,即使我们能打赢,也要考虑、计算代价和收益(比如一场战争,我们打赢了,最后我们只剩了一个光杆司令、其他人全部牺牲、资源用尽,这是打赢吗)。

  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不用代价来彻底解决敌人,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比如敌人集体投降),既保全我们的资源,又全部获得了敌人的资源。如果做不到,其次的选择是一战即总决战,我们只打一场战争,一战而定、大获全胜,通过一场全面胜利的总决战,彻底地解决敌人。实在不行,再考虑百战百胜。
  怎么做?
  积聚实力。
  《孙子兵法》有一套应对军事用兵的全面的积聚实力的方法。从联系上说,战争不是独立的,它需要很多因素的影响。我的观点:战争的胜利,需要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地理、气候、天气、人口、自然灾害、疾病情况、军需供给、实际作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斗争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打赢战争,重要消耗的是经济因素(烧的是钱、粮!),师出有名、道义为先、动员号召、凝聚人心的是政治因素(打的是人、兵!),硬件必备是军事因素,高端辅助方式是外交因素……战前的整军备战,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是钱、粮。没有钱,很多军械兵器买不起、制作不起;没有粮,人都吃不饱,仗就很难打或是根本没法子打。农业发展、粮食收获是支持战争耗粮的重中之重。

  第三,计算分析。
  《始计篇》(又称《计篇》)是《孙子兵法》开篇,是类似于这部兵书的大纲文件。这篇标题中的“计”,主要指计算分析,也可以指出主意、想计谋。有些人认为这个“计”不是出主意、想计谋。我认为计算分析和出主意、想计谋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孙武讲求全面地、精准地、预先地计算分析出所有的形势、情况。他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计算分析出己方和敌方、人力控制因素和非人力控制因素,即使不胜利,也不会失败:我们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为上、继续积聚实力。
  我读《孙子兵法》,认定:孙武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极为出色的精算者、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他总是考虑事情滴水不漏,计算分析所有的情况、形势,并且有多套方案,还有一些备选方案,还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在孙武的世界里,孙武肯定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我有时想,人们如果和孙武交往,人们能想到的,孙武都能想到;人们想不到的,孙武也会想到;我想到的孙武,孙武在两千多年前会想到有人会这样想他。不过,孙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表达出来:必要表现时,孙武会果断出手、面面俱到;不该行动时,孙武会静待时机、步步为营。我特别叹服孙武的兵书所暗藏的和表现的无与伦比的计算分析。

  孙武提出:用兵之前已经有胜利把握的,是由于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充分。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充分的,能够取胜;计算不周密、胜利条件不充分的,不能够取胜;何况是不做计算分析的呢?我们根据这些来看,可以预见胜负的结果。
  孙武思想,认为先确保胜利再作战,不能先作战而后求取胜利。毛主席也深谙(ān)此道:必须注意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之把握(引用毛主席《***选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有些人知道我从小了解《孙子兵法》,一些人断定:笔者看《孙子兵法》,肯定会谋取好处、到处算计。
  其实,这些人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完全准的,有些情况会说对,还有些情况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为什么这么说?
  计算,不等于算计。计算分析是中性词。很多人会或深或浅的计算,不同的人会各种不同的计算。比如,大爱者、明智者会计算,野心家、阴谋家也会计算。大爱者、明智者的计算,是褒义色彩的,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精打细算;野心家、阴谋家的计算,是贬义色彩的,是居心不良、图谋不轨、机关算尽。
  同样是计算分析,要分人分事来看待,不能一概而论。分人分事来看待计算分析,本身也是一种计算分析。
  第四,行动合理。

  合理地行动,是孙武思想的实践观点。《孙子兵法》中有一大片实践方法,本篇只做总结。《孙子兵法》的实践观点,总的来说,是具体着来、实际着来。
  具体地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情况实际对待。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物,需要不同对待。我读完《***选集》后,发现这一点上,毛主席和孙武的观点共通。
  《***选集》这样讲: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孙子兵法·虚实篇》如是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用兵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策略。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正如水的流动没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用兵、克敌制胜的,就称作用兵如神)。
  行动合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情况实际对待,不拘泥于一格,方能层出不穷、克敌制胜。
  总结完《孙子兵法》四项核心,我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会同意学术界的一种观点:春秋时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其中有孙武,孙武也足以被排进三人名单里。孙子、老子和孔子,三人被并列称为春秋时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