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46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27 22:45:24
  回到宋家庄之后,姜子牙便欲说服妻子马氏与其同往西岐,守候天命,不想却碰了钉子。
  马氏曰:“你又不是文家出身,不过是江湖一术士,天幸做了下大夫,感天子之德不浅。今命你造台,乃看顾你监工,况钱粮既多,你不管甚东西,也赚他些回来。你多大官,也上本谏言?还是你无福,只是个术士的命!”
  马氏笑曰:“子牙,你说的是失时话。现成官你没福做,到去空拳只手去别处寻!这不是折得你苦思乱想,走投无路,舍近求远,尚望官居一品?天子命你监造台工,明明看顾你。你做的是那里清官!如今多少大小官员,都是随时而已。”

  马氏曰:“姜子牙,我和你缘分夫妻只到的如此。我生长朝歌,决不往他乡外国去!从今说过,你行你的,我干我的,再无他说!”
  马氏的这三段话,分别表明了三个意思:
  1.姜子牙不该推了像鹿台督工这样的好差事;
  2.姜子牙不会做官,就到了西岐,亦无仕途可言;
  3.姜子牙若要离开朝歌,就意味着夫妻情断,离婚收场。
  马氏这个人,向来敢作敢当,遇事毫不拖泥带水!她见姜子牙去意已决,于是便主动提出了休妻之请。
  马氏之所以一意孤行要离婚,明面上是因为她不愿意离开家乡朝歌城,但实际上却是因为她看透了姜子牙!姜子牙在京随朝,却将她马氏留在宋家庄寄人篱下,他如此行事,究竟是无意仕途,还是家无可恋?直到他离职并提出西岐之行的时候,马氏才真正明白过来,原来姜子牙是既无意在朝为官,亦无心与她长相厮守。

  朝歌城内外,近在咫尺,已然是两地分居了,难道马氏还指望他姜子牙真的会带着她往西岐去安家立业吗?不可能的!
  对于这一桩老年婚姻,姜子牙所付出的,始终只有虚情假意,而他那看似苦口婆心的种种挽留,看似情真意切,却也不过俱是些表面文章罢了。
  子牙曰:“天子听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我督工。我不忍万民遭殃,黎庶有难,是我上一本,天子不行。被我直谏,圣上大怒,把我罢职归田。我想纣王非吾之主。娘子,我同你往西岐去,守时候命。我一日时来运至,官居显爵,极品当朝,人臣第一,方不负吾心中实学。”
  妲己奏曰:“姜尚乃方外术士,总以一派诬言。那有三十五年完工之理!狂悖欺主,罪当炮烙!”纣王曰:“御妻之言是也。传奉官,可与朕拿姜尚炮烙,以正国法。”
  纣王闻言,大骂:“匹夫!焉敢诽谤天子?”令两边承奉官:“与朕拿下,醢尸齑粉,以正国法!”
  须知犯言直谏不假,纣王大怒也不假,但所谓的罢职归田,又是从何说起啊?这姜子牙分明就在撒谎!
  可事已至此,姜子牙又何必在这细枝末节上扯谎呢?因为,如果姜子牙实话实说,那么马氏极有可能会出于对株连的恐惧而真的就与他亡命西岐了。若事情果然如此,那拖家带口的姜子牙,又凭什么能成为东昆仑教下的世外贤人呢!所以,唯有与马氏离婚,才是姜子牙内心深处的真正选择。
  最终,在宋异人的劝说之下,姜子牙与马氏到底还是好聚好散了。

  日期:2018-11-29 16:34:50
  话说子牙离了宋家庄,取路往孟津,过了黄河,径往渑池县,往临潼关来。
  离职离婚之后,姜子牙又独自离境了,可令人十分不解的是,他当初分明借土遁而来,现如今却为何要步行而去?难道他是有劲无处使,反倒消遣起自己来了?不是的。
  只见一起朝歌奔逃百姓,有七八百黎民,父携子哭,弟为兄悲,夫妻泪落,男女悲哭之声,纷纷载道。
  其实,姜子牙往西岐,之所以要步行出五关,就是为了要解救这七八百朝歌逃民。
  可他为什么要解救这些朝歌逃民呢?难道他姜子牙竟然还会有一副菩萨心肠么?事情只怕不会如此简单。
  内中也有人认的是姜子牙,众民叫曰:“姜老爷!我等是朝歌民。因为纣王起造鹿台,命崇侯虎监督。那天杀的奸臣,三丁抽二,独丁赴役,有钱者买闲在家,累死数万人夫,尸填鹿台之下,昼夜无息。我等经不得这等苦楚,故此逃出五关,不期总兵张老爷不放我们出关。若是拿将回去,死于非命,故此伤心啼哭。”
  此处可见,这些朝歌百姓之所以会逃跑,就是为了躲避因鹿台而起的劳役。实际上,这些逃民,就是今天所谓的偷渡客。然而,这偷渡当真就与税役有关系吗?事实上,只要对中国财政史稍作了解,便不难明白,这种关系虽然存在,但是却并不常见。因为,古人躲避税役,主要是通过逃籍来实现的。所谓逃籍,就是逃避税籍。因为,历史上的税役依据,不外乎土地与人口,但最终的征管落脚点,却在于户籍。所以,说穿了,这税籍也就是户籍。只有那些享有免税待遇的特殊户籍,才不能称其为税籍。这也就是说,古代的税役制度,尽管花样繁多,但大多时候却是以按户籍征收的人头税为主。所以,躲避税役,只需逃籍即可,而逃籍也有很多种方法,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去偷渡。

  可如果说这些朝歌百姓的逃关偷渡与税役无关,那他们如此行事,又是为了什么呢?
  翌日伯邑考传命:“既朝歌逃民,因纣王失政来归吾土,无妻者给银与他娶妻。又与银子,令众人僦居安处。鳏寡孤独者在三济仓造名,自领口粮。”
  原来,西岐的高福利政策,才是殷商百姓逃关偷渡的真正原因!这与当今席卷欧美的难民偷渡问题毫无二致。不难想见,在西岐这种高福利政策的诱惑之下,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商民逃关偷渡而去。
  弄清了这层含义,也就明白了临潼关守将张凤为什么不能将那些逃民法办的真正原因:法不责众。

  同时,还需要明白,高福利政策本身是不可持续的!现如今,伯邑考更大开国门,来者不拒,长此以往,将何以为继?所以,除了发动侵略战争之外,西岐根本就别无出路。
  只不过,姜子牙与这些朝歌逃民毕竟又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非要送这些人出关不可呢?其实,姜子牙之所以要送他们出关去西岐,就是为了让他们日后能为自己做宣传。因为,姜子牙马上就要隐居了,若无人替他宣传,那西岐小朝廷是无论如何也寻不到这位遗世大贤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