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第7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汉室而言,关羽是绝对的忠臣,可是汉献帝半年后就被曹丕废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于蜀汉政权而言,关羽的行为就两说了。蜀汉给关羽的谥号是壮缪侯,侯是爵位,形容词就两个字壮和缪。
  日期:2018-06-22 08:44:22
  壮,是对关羽的赞美,无论是关羽的万军之中刺颜良,还是千里寻刘备,即或是最后的以弱胜强,水淹七军,其行为,都当的上一个壮字。
  缪,是错误的意思,观关羽一生,先有投降曹操(史书上很简单,似乎不存在什么为了刘备家属降曹以及降汉不降曹的说法,当然,从关羽日后行为来看,可能性是有的),后有不顾刘备集团的现状,强行发动北伐,结果兵败身死。

  作为后世的楼主,对关羽的一生,也是实在做不了什么道德的评判。只能说,关羽的一生,各取忠义一字,对汉室以忠,对刘备以义,但是是英雄,就有两难,忠义难以两全的悲剧,我们在水浒就讨论这个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又浮现了。(关羽之死解析完)
  日期:2018-06-22 09:19:44
  解析二:夷陵之战中的刘备意图
  轰轰烈烈的建安二十四年过去了,历史上并没有建安二十五年,下一年,是汉献帝作为皇帝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后一个年号,延康。这一年十月,曹丕代汉,年号黄初。按资治通鉴,均以魏纪年号。
  曹操死于延康元年的正月。曹操的文治武功,超越同时代的刘备多矣。刘备除了给我们留下一些故事,像观沧海这样的诗句,像官渡之战巧胜这样的战役,刘备是没有留下什么历史的遗产的。至于孙权,楼主更愿意把他看做是和诸葛亮一辈的人。距离曹操写自明本志令过去了6年。楼主不愿意说曹操是个虚伪的人,毕竟曹操的一生还是以汉臣自居,并没有代汉,尽管曹操为曹丕代汉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楼主只能说,曹操这样的强人能人,也还是畏惧史书的评价的。

  延康元年七月,孟达畏祸,投奔曹丕去了。这个孟达,先是和法正张松合谋迎刘备,现在又跑路,还真的懂得看风头,真灵活。不过这种人,通常都不太有好的结果。曹丕死后,孟达的靠山没了,孟达又算计着投蜀,结果死在更能算计的司马懿手中,也算是死的其所了。
  应该在这年年底,刘封败回成都,被刘备当作关羽之败的替罪羊,赐死。刘封死前说,后悔没有听孟达招降的话。其实想想,刘封身处刘备关羽兄弟政治分歧的漩涡当中,自己感到冤枉也是很正常的。

  关羽之死中,楼主感到最奇怪的是孙权的参与。关羽北伐,于禁被擒,曹**的都要调动督合肥方向的夏侯惇,张辽等人回援了,按说这个时候是削弱曹魏集团的大好机会。孙权玩均势策略,目的也是要把敌人搞下去啊。现在刘备新得汉中,关羽又弱小,正是联手打击曹魏集团,江东集团发展的大好机会。实在不能理解孙权干翻关羽,却放过曹魏集团的理由是什么?难道现在不是从合肥方向出兵的好机会吗?孙权实在干不了这事,被张辽打怕了,那最差的策略也是坐山观虎斗啊,让关羽和曹操两败俱伤不好嘛?你看看日后的曹丕,在刘备寻孙权晦气的时候,就是两不相助,让你们打,都弱了我再来收拾你们。

  那难道是当年刘备借荆州留下的恩怨?问题是事移境迁,情况有变化了呀,你孙权老瞅着南郡不放有啥意思?就算如吕蒙所说,拿下南郡和江陵之后可以完善长江防线,问题是这样看问题还是太保守了吧。拿到南郡也不是白拿的,杀了关羽,至少是刘备借了死仇了。总体来看,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吕蒙策略见三国志吕蒙传: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果然,取了南郡,刘备日夜就想着报仇雪恨了。当然,报仇雪恨只是一方面,毕竟刘备是有帝王之志的,如果没有了荆州,蜀汉政权的扩张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隆中对的战略也就瘸了,刘备统一天下也就很难实现了。于情于理,刘备这一战都难以避免。
  日期:2018-06-22 09:26:18
  黄初二年正月,刘备称帝,完成了想当皇帝的宿愿之后,刘备开始准备动手了。
  黄初二年五月,刘备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孙权的军事计划。按资治通鉴: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
  从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汉中之战胜利后,到现在勉强不过两年,刘备准备大战的时间确实是有点仓促的,毕竟汉中之战应该把益州军粮消耗的差不多了。仅仅两年的储备,发动一场灭国大战,似乎有点不足的。这个事,其实也是刘备被孙权气的不行了,一刻都不愿耽误。刘备怎么算,也没有想到关羽敢玩命,把后方的兵都调到前线,也没有想到孙权居然搞偷袭,还杀了关羽。这个杀弟夺地之恨,刘备实在是消不了。

  那么,赵云反对征讨孙权的建议,对吗?

  跟随刘备东征西战的,基本上有这么些人,一拨是从楼桑村起兵的,以关羽张飞简雍为代表,一拨是徐州时期的,以糜氏兄弟,孙乾为代表徐州派,赵云也可以归于这里,虽然赵云投刘备比刘备进徐州早,一拨是刘备在荆州时期的,这个是刘备的主要的集团,牛人比较多,如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马良兄弟,杨仪等等,包括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费纬等等都是,一拨是益州本地派的,如法正,李严,秦宓,黄权,吴壹,王平等等,也是一大批人。当然,也有些散兵游勇,如马超马岱兄弟,姜维等。

  对刘备来说,益州是本土派,不得不用,但不能让他们做大,所以客居益州的荆州派必须要压他们一头,两方保持好平衡。这个是必须做的,否则本土士族做大,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像荆州和江东那样,曹操大军一到,动不动就要投降。相反,像荆州派的,他们就更有理想主义,更愿意去进取,统一国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