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第3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国演义罗贯中也很明显感到了其中的蹊跷,并替刘备诸葛亮做了遮掩: 却说汉中王令魏延总督军马,守御东川。遂引百官回成都。差官起造宫庭,又置馆舍,自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余处馆舍亭邮。广积粮草。多造军器,以图进取中原。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操令曹仁先兴兵矣。”汉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

  这个罗贯中显然在糊弄读者,按三国真实的历史,曹操新败汉中,内部宛城侯音造反,曹仁跑来跑去平叛,似乎没有那个余力再进攻荆州吧,再说了,我们前面说过荆州是三分交界之地,曹操又哪里会进攻荆州,又让孙刘联手对付自己呢?所以,罗贯中找的理由恐怕是不成立的。
  日期:2018-06-21 22:53:13
  那么,关羽不听刘备,擅自发动北伐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有旁证吗?

  前面我们说过,刘备是关羽的上级,但更是关羽的大哥,两人的兄弟关系,不但是建立在楼桑村那段同吃苦,共患难的岁月,更是建立在两人原本有着共同的政治志向,那就是扶助汉室。现在,随着刘备的地盘越来越大,除了关羽还在坚守当初三兄弟起兵的初心,好像刘备对此离的越来越远了。这个其中,刘备称汉中王大概是压垮兄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备称汉中王,我们前面说过,这个时候其实不是非常妥当的。但这个是刘备一贯的的梦想,这个时候刘备也快六十岁了,大半生都在漂泊,突然实现了梦想,得意的时候有点忘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刘备的忘形,就把刘备的内心给暴露出来了。当然,我们不能忘了诸葛亮这个重要的推手。正是诸葛亮领着群臣,半要挟半表忠心的劝刘备进王位,刘备才会如此急不可耐。当然,关羽的政治态度,刘备是清楚的,刘备对兄弟之间的感情有信心,觉得自己还是能摆平这件事的。

  华阳国志记载这么一件事:又以黄忠为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其馀各进官号。军师诸葛亮曰:“黄忠名望本非关、张、马超之伦也。今张、马在近,亲见其功,犹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先主曰:“吾自解之。”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
  诸葛亮为什么说关羽会不高兴呢?这话本身就表明了关羽与刘备不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所以关羽才会对封什么官会有意见。其次,关羽真的是对封的官有意见吗?关羽虽然为人骄傲,但还至于如此吧。以楼主的判断,关羽表面上是对封官的不满,实质是对刘备抛弃扶助汉室这个政治旗帜的不满。
  刘备其实对此心中明白,所以才怼了诸葛亮一句,吾自解之。当初,是你们诸葛亮等人死拉活拽让我称王,却不考虑整个集团的政治发展的大计,现在问题来了,你们又没有办法解决。刘备心里有火。
  日期:2018-06-21 22:55:57
  当然,刘备对关羽的兄弟之情还是有信心的,觉得最后关羽还不至于背叛自己的,所以才有了费诗的一番劝解,这个话大概也是刘备教费诗的。罗贯中对此做了精彩的发挥:云长出郭,迎接入城。至公廨礼毕,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

  关羽对于刘备称汉中王的态度,从汉中王封我何爵一句即可以看出。关羽的不满已经溢于言表了。这个关羽不赞成的态度,又不能拿刘备开说,只好拿一个黄忠说事了。而费诗的劝解,大概也是刘备在说,不管政治分歧如何,我们还是兄弟,这么多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我们的兄弟情就不要在这个小船上打翻了。
  华阳国志的一句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中的时,就印证了关羽攻打襄阳樊城在先,而刘备给关羽封官,假节钺再后。而很多人都说了,刘备给关羽假节钺,就是给了关羽独自北伐的权力而不必得到刘备的批准。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是不一定成立的。按楼主的判断,是关羽派孟达取东三郡,后刘备派刘封制孟达,在刘备称王,关羽不满爆发,独自北伐,为了给关羽遮掩,也为了关羽的兄弟情,刘备委屈求全,就给关羽假节钺了,那意思是你的事情你做主,我们兄弟还是要做的。
  实际上,关羽没有经过刘备的同意,独自北伐,这个按道理来讲都是属于大不敬的行为,甚至说叛乱也未不可。当然,兄弟们还有共同的敌人曹操,孙权。这个是刘备还能忍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楼主以为刘备还是感念当年关羽弃曹操而追随自己的兄弟之义,这个是刘备容忍关羽的根本原因。
  那么,关羽此时发动北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没有刘备的支持,关羽还一定要这么做呢?

  日期:2018-06-21 23:02:35
  事实上,建安二十四年是汉献帝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当皇帝的年份了。明年,曹操就去世了,汉献帝改年号建安为延康,延康也没能延长汉献帝的命运,同一年,汉献帝就被迫禅让皇帝位给曹丕,曹丕改元黄初。
  所以,我们前面说过,从曹操称魏公,建立魏的行政班子,再到建安二十一称魏王之后,有点政治觉悟的都知道曹操离篡逆越来越近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为拥护汉室也好,为争权也好,还即或是为了反对曹魏集团的暴政也好,各路人马纷纷上场,反对曹魏集团的事件不断发生。
  关羽身处距离中原较近的荆州地区,而关羽又素有忠义之名,各路人马纷纷联络关羽,以关羽为后援。从建安二十三年曹魏集团的两大反叛事件,耿纪韦晃反曹和宛城侯音造反,本来是关羽的好机会,但是,那个时候曹操主力一是还未出发到汉中,二是曹仁平叛的速度可以,转手就收拾了侯音,而关羽估计这个时候还在和刘备商量呢。刘备这个时候正在和曹操在汉中死磕,关羽北伐,固然能牵动曹操在汉中的主力,但问题是曹操去汉中之前就有准备,于禁并没有出现在汉中之战,而是让于禁驻扎在曹仁之后,防备关羽和孙吴在荆州方向的攻击。再加上曹仁也并不好惹的,万一关羽北伐不成攻,被曹仁打破荆州,那么刘备在汉中方向反而会受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