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21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祭完天神,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出征。
  日期:2018-08-04 19:24:45
  (47)【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大军行至托索寨渡口处,努尔哈赤进行战前动员:“你们可以将手臂和颈项的护甲都摘下来,暂时放在这里。否则,两军交锋之时,有护甲在施展不开,反而影响发挥。如果大战之时真的伤到这两处,那没办法,算咱倒霉。如若不然,我军轻装上阵,必然大获全胜!”
  众人听命,当即卸去部分盔甲。
  建州部队继续前行,来到扎喀关(今辽宁抚顺市新宾县苇子峪镇青龙山附近)。守将迎上前来报告:早上七点多钟,叶赫部队已经来过,只不过多次攻城没有成功,现在已经去往黑济格城(今辽宁抚顺市新宾县上夹镇古楼村西北)方向。
  努尔哈赤随即命令部队徐徐向黑济格城靠拢,并派武理堪快马加鞭前往打探。

  很快,得到回报,敌人攻黑济格城同样不利,已经停止进攻,安营扎寨。除了这个消息之外,武理堪还带回一个叶赫部的逃兵。
  据逃兵交代,敌军总共三万人,其中叶赫贝勒布斋、纳林布禄统兵一万;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统兵一万;蒙古科尔沁贝勒翁阿岱、明安、莽古,以及珠舍利、讷殷二部,共统兵一万。
  九部联军,已经集结,直逼建州。
  有些将领听到这个消息,有点紧张。
  紧张也很正常,因为当时努尔哈赤的兵力不足一万。这些将领虽然武将出身,而且身处边远山区,文化课可能不怎么及格。不过,简单的算术应该没问题,一个打三个,胜算的确不怎么高。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再次表现出他过人的见识和蛊惑人心的能力,向这些将领们完美地总结了建州必胜的三点原因:

  第一 敌人虽多,但领导也多。打仗贵在将士用命,上下一心,惟命是从。领导一多,指挥必然混乱,执行就更加混乱。
  第二 但凡作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人两次攻城不利,士气低落,我军虽少,全力一战,定能取胜。
  第三 致胜法宝:擒贼先擒王!(屡试不爽)
  当然,打仗也不能光靠鼓舞士气。其实,努尔哈赤心中早已想好了用兵的方向,黑济格城对面的古勒山(辽宁抚顺市新宾县上夹镇古楼村西北)。
  之所以选择古勒山,不仅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关键还在于山下的隘口,以及上山的必经之路,崎岖狭窄,并不适合大规模部队展开作战。这正是努尔哈赤想要的效果,这样一来,九部联军人多的优势便难以发挥。
  那么,如此险要的地形,怎么能让联军乖乖地跑过来进攻呢?不用说,这更是努尔哈赤所擅长的伎俩——诱敌深入。鉴于自己多次使用此计,恐怕敌人有所防备,于是,他决定换人出场,派额亦都前去充当诱饵。当时,从战斗力来讲,额亦都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日期:2018-08-05 22:01:37
  (48)【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第二天一大早,努尔哈赤赶到古勒山,依山之险要,部署军队。
  大部队埋伏完毕,就该轮到额亦都出场了。他只带百十来号骑兵,径直冲向敌军阵营。
  此时,九部联军仍在攻打黑济格城,仍然毫无进展,突然望见一小股建州骑兵向自己奔来。联军将士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虽然几次攻城都不怎么顺利,但就派这么几号人来支援,也太瞧不起人。
  于是,联军放弃攻城,朝额亦都扑来。
  两军交锋,还没打几下,额亦都便表现出寡不敌正的架势,开始且战且退。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联军的首领们明显对额亦都不怎么了解。如果他们知道这人一生几乎没吃过败仗,就会明白他的败退肯定有问题。

  至少也该想想,有什么样的领导,就可能有什么样的下属。
  可惜,他们没想那么多。
  就这样,前面跑,后面追,一直到了古勒山下。
  纳林布禄还算见过世面,眼看山势险要,立即下令部队停止追击,改为包围。随后赶来的联军士兵,黑压压一片,将山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按照纳林布禄的想法,毕竟自己人多,就算有埋伏也不怕,只要自己不上去,难道他们还能永远不下来?
  纳林布禄刚想一个开头,还没仔细往下想。
  没想到,额亦都又冲了出来。
  原来,他发现敌人没有追上来,便知道事情不妙。如果敌人不上当,反而把古勒山团团围住,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立刻勒马调头,率领仅有的百十来个骑兵再次冲向敌阵。这一次,纯粹玩真的。以百人敌上万,额亦都此时估计抱着必死的决心,没成想,经过奋力拼杀,杀死数个敌人不说,居然在包围的“人墙”中打出一道缺口,反倒使得敌人退却。(叶赫兵稍退)
  这样一来,其实任务也算失败了。额亦都也很尴尬,对此一筹莫展。
  布斋愤怒了。
  让人家那么几个骑兵,在万军丛中,来去自如,作为九部联军名义上的首领,顿时感到颜面扫地。他再也顾不得许多,策马奔腾,第一个冲了过来。身边的士兵见领导冲锋,也只好紧随其后。
  额亦都喜出望外,带领再次队伍后撤。当然,这回也确实有点招架不住,毕竟对方那么多人呢。
  九部联军由于光追着领导前进,也忽略了自己脚下的路已经越走越窄。如果这样继续走下去,最终将走向彻底失败的结局。
  然而,一个意外,使得节奏提前了。
  由于布斋冲得太猛,坐骑突然被木桩绊倒,连人带马重重地摔在地上。俗话说,在哪里跌倒就该在哪里爬起来。然而,布斋这一倒下,就再没能起来。
  有个落后的建州兵看见,敌人的带头大哥突然摔倒在自己不远处,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他虽然不认识布斋,但也知道肯定是个不小干部。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个士兵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跟前,一刀结果了布斋。
  作为部落首领,就这么被一个无名小卒干掉,确实有点窝囊。
  幸好,历史给这个小卒留了名,叫吴谈,听起来有点“干咳”的感觉,不管怎样,至少让布斋死在了有名小卒的手上。
  日期:2018-08-06 22:20:28
  (49)【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看到布斋的惨状,最痛苦的莫过于纳林布禄,当场晕了过去。面对亲人的瞬间离去,绝望和悲伤完全可以理解。当然,也不排除里面有惊吓的成分。
  最忙碌的当属叶赫部的士兵,他们一边要护送毫无知觉的纳林布禄逃跑,一边还要抢夺布斋的尸体。
  不管怎样,也不能让领导抛尸荒野。

  随后赶到的其他部落首领,目睹了抢夺尸体的场景,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跑。其中,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明安,比较倒霉,心爱的坐骑陷在泥里出不来。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马,光靠两条腿跑,肯定要下去陪布斋。
  幸好,蒙古人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有个优良传统,骑兵的战马都有备份,多的甚至三四匹。以便他们在急行军的时候,轮换使用,歇马不歇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