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第1节

作者: 木易20170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19 20:33:12
  引子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几百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和民间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对该书的解读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每种解读都有自己的道理和相应的证据,但都存在不能自圆其说之憾,比如有的解读在某处是合理的,但在其他章节却又不合理,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民国以来的解读方式误导了大家。许多人以文本为辅,以大量明史资料为主,做了许多“功夫在诗外”的学问,结果越解越糊涂。解释不了的,就以抄本有问题,或者有人干脆改起了文本,以证明自己解读的正确性。这种轻视文本、极端索隐的方式同样也是对作品的误读、误解。

  读懂《红楼梦》其实不难,难的是能够静下心来,抓住文本提供的暗示,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读懂它的含义。试想一下,一本书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隐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写得跟天书一样,晦涩难懂,

  需要其他的书对照去读,那么这样的书有什么价值呢?同样的道理,如果读《红楼梦》还需要与历史书对照去读,那么《红楼梦》有什么价值?
  几百年了,人们都说《红楼梦》是才子书。这点不假。没有相应的文学知识和一定的历史知识是读不懂《红楼梦》。那么《红楼梦》到底讲了什么,它的作者又是什么人?难道真的就是清王朝的包衣奴才曹家之雪芹?
  作者的名字当然是“曹雪芹”,这个曹雪芹是否就是和张三、王五那样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涵?他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是组团合作来完成《红楼梦》这部巨著?贾府中谁是头?是贾母、还是贾政,或者就是宝玉、黛玉、宝钗,甚至是刘姥姥?书中用花影射人物,比如玫瑰花,指的探春,也指尤三姐,是作者对花的知识太少,只好勉为其难的用一种花影射两个人物,还是作者有其他的深意?巧姐、大姐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造成这样的困惑是写作的bug, 还是作者有意为之?以上所有的问题和困惑,还有许多其他困扰百年的谜题,在本书中都将一一涉及,并逐一解开。

  我们以为,《红楼梦》是一部王朝兴衰的隐秘历史,是一个王朝和一位皇帝凄凉的背影。在这个凄凉背影的身后是他们企图战胜命运的不屈斗志和热血。
  这段历史、这份斗志和热血,几百年了就这样淹埋在历史的烟雾中,落满了灰尘和污垢。是时候拨开烟雾,还原真相了,让我们一起努力。

  是为引子,亦为自序。
  本帖所发内容著作权为作者,他人转发必须征得作者同意。
  日期:2017-05-19 20:38:49
  闲话少叙,我们开始看书,看看此书的成书过程,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
  书一开始,就讲了一块未能补天的石头,抑郁不已,央求一位有法术的和尚幻化成为一块美玉,游历人间。《红楼梦》即是其游历人间过程的记述。所以书名开始叫做《石头记》。
  那么,他的这个游历过程是怎样的过程?答案当然是补天的过程,否则怎么满足石头没有被女娲娘娘选中之遗憾。所以,这个梦幻游历的过程就是补天之过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理解《红楼梦》至关重要的一点。

  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是因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红楼梦》书中第一回一开始,作者便写到“地陷东南”。补天历程开始了。
  石头最后有没有将天补好,我们尚不得知,我们先看看《红楼梦》成书的曲折过程。
  石头将自己补天的经过写了一本书,刻在石头上,一位空空道人看到,和石头做了一番交谈之后,决定将书抄录回来,改名为《情僧录》。此人从道人变成了僧人,成了亦僧亦道之人。
  说到亦僧亦道,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和他怪异的葬礼仪式——明末清初大诗人吴梅村。
  康熙十年一代诗人吴伟业吴梅村在家乡病逝,他留下遗言:“吾一生际遇,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刻不尝辛苦。实为天下第一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袍,葬我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日期:2017-05-19 21:13:24
  吴梅村原名吴伟业,又号大云道人。自号道人却穿僧袍入殓,墓前还立一圆石。如果不是想用自己的行为来昭示《红楼梦》书本的存在,吴梅村这样的行为真的是无法解释。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巧合,但这样人为的巧合放在一个大才子、文学领袖之人身上,不能不说是用意匪浅。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吴玉峰,何人也?
  吴玉峰也是吴梅村。玉峰是吴梅村老家的别称。金庸老祖查慎行的著作《敬业堂集》中有“昆山一名玉峰…………。,昆山上有玲珑石,白如玉,故昆山又名玉峰山”。古人用家乡地名称呼当地的名人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文学界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大概因为这些名人是家乡的骄傲吧,就和现在我们国家各地都在争黄帝、炎帝、甚至某些名人的祖籍一样,由来已久。
  根据前面我们的分析,空空道人是吴梅村,吴玉峰也是吴梅村,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吴梅村分成两个人来写,而且书的名字还不同呢?我们后面再论。
  “孔梅溪又题曰《风月宝鉴》”。看来我们古人对书名真的很执着。不仅爱看书,写书,还非常爱改书名,是为了刷存在感?当然不是。
  日期:2017-05-19 21:44:01
  孔梅溪谐音“恐没戏”,不如改作《风月宝鉴》吧,做个镜子,照见历史黑暗中的尘埃也是不错的。我们分析一下:东鲁,山东,孔子故里,汉人文化之源头;梅花在书中一部分影射民族精魂,能够补天之石当然是民族精魂,但最后的结局也是花落随水流,所以孔梅溪就是没有补成天,造成汉人政权旁落的作者“石头”。如果你觉得牵强,在书中还有一个谜语也可以参考一下:“水到池边流出冷”,谜底是晋代诗人山涛、山巨源。谜底和谜面切合到书中的人物冷子兴、山子野、贾源等人,同时也说明山、水、石之间的相互关系。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曹雪芹是谁?是哪个红学家认定的包衣奴才出身的遗腹子曹雪芹吗?当然不是。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吴梅村是作者,吴梅村和那个曹雪芹差了多少年?大约一百年。吴梅村虽然知道或者说导演了将近百年之后另外一个“曹雪芹”会继续完成《红楼梦》的故事,故先用行为艺术预演一番,以昭后人,所以乾隆年间的曹雪芹也算是作者,但却不是红学家认定的那个遗腹子。关于这点,我们将在相关的章回分析中详细论述。后面文本的分析才是否定包衣奴才最直接的证据。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觉得,我们都可以根据吴梅村的行为艺术,猜测到吴梅村是《红楼梦》的作者,那当时的清朝政府难道猜测不到?其实,这里有个时间差的问题。
  日期:2017-05-19 21:45:2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