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护府之辉煌录》
第1节

作者: 天生只爱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29 23:08:08
  序言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一个叫张骞的汉人和他的百余位随从踏上了向西的路途,在他身后寄托着一个正要雄起的大帝国的期望,而他的面前却是无际的草原,茫茫的沙漠。十三年后这个人终于又回到了他的祖国,此时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身边也只剩下一个叫堂邑父的随从。这十三年来他为祖国凿穿了一条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从此知道了一个崭新的西方世界,在中国那浩如烟海的词汇中于是多了一个新词,这个词就叫做“西域”。 

  “西域”这个词在东汉初年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差不多是今天的新疆南疆地区。但《汉书?西域传》所述,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而包括了天山以北的乌孙和葱岭以西的许多国家。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皆立西域传,所记录的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变化。而“西域”一词,也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西域,一般即指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以东,玉门以西的地域;广义的西域,则泛指中央帝国西部边界以西的所有地域,除包含狭义的西域外,还包括南亚、西亚,甚至北非和欧洲地区。自古以来,西域位于东西方文明的的联结点,古代世界东西南北的要冲地带其重要程度毋庸置疑,自汉帝国以降,直到清帝国将狭义的西域完全变成中国的一个省份(新疆)为止,西域从来都是中国历代皇朝强大与否的一个晴雨表,自张骞以降的两千余年中,无数中央帝国的军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抛洒着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他们弃而不舍地努力经营着这片土地,留下了一个个不朽地传说…… 

  在汉朝灭亡之后,中原大地进入了一个史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乱时代,拿一句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连绵的战火,使民不聊生,颠沛流离,正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个时候的中国历史似乎滑入近乎毁灭的深渊。但,乱世出英雄,此期间名臣良将亦是层出不穷,大浪淘沙,强者生存,各民族间的不断征战、融合,在去芜存菁般地动荡中,匈奴、鲜卑、羌、氐、羯、卢水胡、丁零等族逐渐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中,而一个以旧汉族为基础,集合了各族精华的新汉族又重新伫立在中国的大地之上,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

  第一章 草原帝国 
  神秘的大自然给了中国人赖以起源的黄河和长江,同样也在黄河的北方画下了一道看不见的线,后世研究者称之为“15英寸等雨线”。在这条线以南的民族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而在这条线以北则出产最为强力的游牧民族,围绕着这条无形之线农人和牧民们几千年来不断进行着最为血腥残酷的斗争。双方的斗争最终导致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地建立起一个个强大的草原帝国向南方进行掠夺和征服,而南方的农耕文明用长城和一次次地远征来打击甚至摧毁北方的强大对手,在侵略与反侵略,征服与反征服中,最终此二者合二为一,成为了现代的中国人。

  第一节 “狗”帝国 
  就在中央帝国处于动乱的年月中,柔然人所建立的草原帝国却方兴未艾,草原各族均为其治下的奴隶。可是在古代社会中,文明的先进和其军事能力常常不能画上等号,这经常是古代高级文明们的痛苦。柔然人建立的草原帝国并不例外,与他们的军事实力相比,柔然人的文明程度惊人的落后。关于柔然人的落后有这么一个典故,在西域当时有一个悦般国,他们曾经是匈奴北单于的部落后代,被东汉的车骑将军窦宪击败后向西迁徙立国。柔然在草原实力强大,对西域也就有很强的发言权,因此悦般国国王在臣下的进谏之下预备和柔然结盟。可是当悦般国王率领结盟使团进入柔然国内数百里才发现柔然人不洗衣服,不束头发,不洗手,清洁器物的方法是妇人们用舌头来舔,这让让身为匈奴人后裔的悦般国王都目瞪口呆难以忍受。悦般国王当时就气得大骂臣下,“你们这帮混账居然把我骗进这种狗国来。”说完转身就率人回国。当时占据中原的北魏对柔然同样评价极低,北魏世祖拓跋焘嘲笑柔然人愚蠢地跟虫子类似,因此把柔然这个称号改成了“蠕蠕”,实在是对其蔑视以极。

  与文明落后相对的,在文明落后地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野蛮地区却往往蕴含着强悍的军事力量,柔然人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柔然人西征之时,当时的西域强国高车被柔然豆伦可汗一举击破,柔然人把高车王系在了马上,活活地拖死,然后把他的头漆好之后做成酒具,四周不服从的国家也均被柔然人灭亡。在这个世界上,丛林法则虽然不是唯一,单却是最为赤裸裸血淋淋又最能够表现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法则,这种法则的意义就在于谁的拳头硬,谁就说话大声,就有发言权。中原国家嘲笑柔然帝国的愚蠢,可是柔然人的实力让当时分裂的东魏和西魏这两个国家不得不对其曲意奉承。这种奉承我们现在来看已经达到了一种极其卑微的地步。东魏的一代雄主权臣高欢遣使为自己的儿子向柔然求婚,柔然王直接对使者说:“高欢的儿子不够资格,他自己来娶还差不多。”搞的高欢左右为难,还是贤惠的发妻娄妃力劝高欢迎娶柔然公主,为此在柔然公主到达的时候将自己的正室让出来给柔然公主。高欢感激得向娄妃下跪,娄妃却说:“公主会发现我们的关系,希望你和我断绝来往,不要再来看我。”即便是这样柔然人却根本不把高欢放在眼里,柔然公主嫁入东魏之后决不肯说华语,不但如此,高欢还得时时宠幸公主,有一次高欢病了不能见公主,结果柔然可汗派来照顾公主的弟弟秃突佳立刻对其表示不满,高欢无法之下只能抱病登车去公主那里。东魏如此,西魏也不差,为了娶到柔然可汗的公主,西魏文帝把自己的皇后废掉,强令她出家为尼,将皇后的位置空给柔然的公主。

  承受了这样的屈辱之后能有国家甘之如饴么?显然不能。可是当时中原两大势力之间争斗不休,绝不能再增加一个强大的敌人,于是西魏国开始在草原上寻找合适的势力进行扶植,希望他们能够对柔然进行打击,让草原也陷入诸族分裂争斗的局面,这样可以让北方的边境无后顾之忧,专心对付中原争霸的对手。在这种形势下,西魏国终于找到了一支合适的草原势力,这支被选中的部落便是突厥人。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日期:2017-09-29 23:09:42
  第二节 “锻奴”帝国
  突厥人在柔然的治下是以“锻工”的身份生活的,也就是专门帮柔然人打铁的奴隶部落。在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的带领下,突厥部族日益强大。他当政的时候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在公元542年的时候就派人到塞上进行贸易,并表达了希望与中原王朝通好,加强联系的愿望。这样一个主动示好的草原部落,当然立刻受到了当时中原王朝的重视。于是在公元545年西魏权臣宇文泰派酒泉胡商安诺磐陀出使突厥,这次出使显然是西魏为了联合突厥打击柔然的一次政治出行。当时的突厥没想到会得到西魏的如此看重,举国欢腾,均认为:“大国使者到来,预示着我们突厥要兴旺发达了”。第二年突厥人也派遣了使团带着特产到西魏献礼致意,两家的关系越来越近。当然虽然两家关系良好,但是突厥对与柔然对抗依然举棋不定。毕竟柔然人是草原上的霸主,而突厥人不过是个刚刚兴起的小部落罢了,这个决定一旦做错,那可是身死国灭的下场。可是就在这一年,草原上的铁勒诸部因为忍受不了柔然人的统治而起兵反抗,结果突厥人坚定地站在了柔然人的一边,土门率兵击败了铁勒联军,迫使五万余户铁勒人投降。在吸收了这些铁勒部众之后突厥人的实力有了脱胎换骨般地增强,由于为柔然人立下了如此大功,自身的实力也有了很大的长进,因此突厥的阿史那土门首领便大胆地向柔然可汗请求结亲,这个行动事实上是向柔然寻求一种平等地位。突厥人这样的行为当然不会被容忍,柔然可汗阿那瓌大怒,立马派了使者去斥责土门,大骂道:“你们不过是我的打铁奴隶,居然敢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受到这种侮辱的突厥首领土门也挺干脆,直接就把柔然人的使者杀掉,和柔然彻底决裂,然后向西魏寻求结亲。这样的情势发展西魏自然求之不得,马上同意了突厥人的要求,于公元551年将魏国的长乐公主许配给了土门,两国从此缔结了战略同盟的关系。此时的西魏达到了自己挑起草原战火的目的,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帮助使得草原上即将崛起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羽翼丰满之后的突厥人给中原帝国造成的麻烦将比柔然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