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15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再来看看宝钗是怎样打搅宝玉和黛玉二人世界的。
  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宝玉和黛玉正玩得不亦乐乎,正在两人又打又闹的时候,“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笑问……”如果真是“总远着宝玉”,又何苦来打搅宝玉和黛玉呢?
  在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乘着宝玉午睡的时候,宝钗干脆坐到了宝玉身边做起了针线活计,那情形就像是一个妻子在照看丈夫一样。这样的举止实在是有违一个淑女的良好形象的。但宝钗为了制造这样的“金玉良缘”的假象,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湘云和黛玉都见到了这一情景,黛玉也只是“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在这里,黛玉并没有发怒,甚至觉得有些好玩。很显然,黛玉对他和宝玉之间的爱情有着充分的自信,并不会因为宝钗的刻意介入而心焦。
  虽然宝钗刻意制造这样的假象,但很显然,宝玉是不买帐的,书上是这样写的: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由于宝钗的步步紧逼,“金玉良缘”的传说越传越广,以至于形成了一个风潮,带给了宝玉相当大的压力。显然,宝玉很是抗拒“金玉良缘”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好明讲,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在睡梦之中将内心的话语讲了出来。
  而宝钗觉得很是有些失望,不管她如何的努力,宝玉似乎就是不买帐!所以她“不觉怔了”。
  实际上,“金玉良缘”的传说,只是薛家造出来的,而且是毫无根据的,自始至终,薛家都只是借和尚道士之口讲什么“金玉良缘”,而实际上我们也从来没见有任何和尚道士谈起过这事。
  由此可见,所谓的“金玉良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不过是宝钗为了得到宝玉而制造出来的一个谎言。
  《红楼梦》即“风月宝鉴”,是一部隐写历史的史书。薛家制造这个谎言,又影射着什么呢?
  笔者认为,“金”即是指“后金”,也即是“清”,宝钗含金,其丫环莺儿的本名是黄金莺,也同样含金。而宝玉即影射玉玺,即指国家政权。巧合的是,薛宝钗一家寄居在贾家,正好是在东北角的“梨香院”,而满洲人也是在我国东北立足,从而并吞了整个中国!“金玉良缘”其实也就是影射满清为了自身政权合法性而炮制出来的种种谎言。
  也许有人认为笔者这个结论太过牵强,但这的确是深思熟虑之见!接下来,笔者继续讲述《红楼梦》其背后隐藏的故事,以此来验证笔者的看法。
  日期:2017-03-13 12:28:54
  《红楼梦》并非断臂“维纳斯”
  ——《癸酉本石头记》内容真实可信
  四年前,当笔者第一次见到《癸酉本石头记》的时候,其震惊程度是无法想象的。
  从高中接触《红楼梦》开始,笔者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当时的我很是懵懂,于是便买来许多红学家们所写的书,日夜研读。但越读越觉得不对劲,红学家们所说的什么“曹家家事”说很不靠谱,《红楼梦》展现出来的是一幅“末日”景象,一家一户的兴盛荣辱在其面前根本就是小家子气。

  随着对历史越来越了解,尤其是明清之际这段历史越来越熟悉,再拿起《红楼梦》读的时候,怎么读都像就是写的那段历史。当笔者读到真真国女儿的那首诗的时候,一下就恍然大悟,起首两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讲的可不就是明清易代吗?朱,可不就是明代皇帝的姓氏吗?而“水国”难道不是讲的“清”吗?这么明显的一个例子,为什么所有红学家都视而不见呢?至于史湘云所讲的那句“日月双悬照乾坤”,“日月双悬”难道不是一个“明”字吗?

  当时,笔者就觉得《红楼梦》一定和明清之际这段血腥的历史有关。而且书里面这方面的暗示并不少见。但似乎所有的红学家都不支持这个观点。笔者也曾经一度动摇过,在心里说道:“难道所有的红学家都不如你有思想?难道这些学富五车、终身研究《红楼梦》,并且以此为职业的学者还不如你一个业余的?”
  但自从见到《癸酉本石头记》,笔者一颗悬了十几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原来笔者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所有红学家都错了。《癸酉本石头记》解开了困扰在笔者心中多年的困惑,坚定了笔者继续努力的意志。
  关于《癸酉本石头记》的发现过程,由于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得到,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了。这部原本在2008年就发布出来的“无价之宝”竟然没泛起什么泡泡来,以至于对《红楼梦》如痴如醉的笔者,也要在其发布四年之后才有幸读到它。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此本的真实可靠,越是接近真实的东西,红学家们越是不敢去碰。
  想当年,刘心武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收获巨大反响的同时,也引起了红学界的轩然大波,红学家们恨不能把他给吃了,以至于联合起来对刘心武进行“绞杀”。他们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虽然他们的观点荒诞不经,但是刘心武的东西更加靠不住!刘心武先生作为一名作家,是很了不起的,否则他的作品也不会获得“茅盾文学奖”了。但刘先生的红学研究却是荒诞不经的,许多地方都只是其臆想,经不起推敲。这也难怪,虽然刘先生很是用心,也看到了一些端倪,却始终跳不出红学家们为其划定的圈子,所以也就只能似是而非了。

  但《癸酉本石头记》不同,它完美地阐述了前面八十回的主题思想,贾府家破人亡,被人侵占,果真就是“家亡血史”(贾王薛史)!它所揭示的人物命运和前文完全吻合,黛玉“玉带林中挂”,而宝钗“金簪雪里埋”,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而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凤姐“哭向金陵事更哀”……所有的人都无好下场,果真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不仅如此,《癸酉本石头记》还解开了许多前文的未解之谜,比如说甄宝玉拾玉、王熙凤扫雪得玉、黛玉之死和《葬花吟》的完美契合、宝玉怎样和宝钗结合然后又怎样迫不得已地离开……而这一切,竟然都和前文的伏笔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起了,果真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不读《癸酉本石头记》,你永远不会知道作者构思之巧妙,也永远不会知道《红楼梦》的伟大之处!
  也正是因为《癸酉本石头记》,笔者也得知为什么《红楼梦》只能有前八十回流传于世,而后面的文本不能流传出来。如果说前八十回里面的“反清悼明”还都是藏藏掖掖的话,讲得比较隐晦的话,比如说只能通过茗烟的口痛骂“姓金的,你是个什么东西”(满清原本的国号就是金,爱新觉罗在满语中就是金),借湘云之口怀念明朝,“日月双悬照乾坤”,借宝玉和湘云吃烤糊的鹿肉(胡虏肉,引自岳飞《满江红》)来表达对异族政权的不满……但这些都表现得十分的隐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