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密码:讲述故宫的秘密》
第30节

作者: 停杯一问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没有游客,猫却也不见踪影,白天的故宫里真的很难见到哪怕一只猫。就算你刻意去找也找不到。它们仿佛知道白天的故宫不属于它们,彻底蛰伏起来,静等夜晚的来临。
  或许这就是故宫里的猫群的生存之道吧,知进退、识时务,方能数百年来一直生存繁衍在这片皇家禁地。任由朝代更迭、时代变迁,故宫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猫群却一直相安无事。不得不说猫群掌握了一套极其精确的生存之道。
  日期:2017-07-25 11:04:41
  试想如果猫群在大白天随意出入宫殿,在屋檐上走来走去,娘娘、妃嫔、公主、格格们受到惊吓,猫群还能在故宫生存?恐怕皇帝早已下了屠猫令,帝令一出血流成河,故宫恐怕一只猫也剩不下。
  我又想到猫王的传说,按胡所长的说法,故宫里有猫王世代传承。传言甚多,可惜见者寥寥。我抬头呈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日头正好趴在宫墙的顶端,破旧的琉璃瓦披上了一层金辉。心中升起一种怅然,此生若能得见猫王一眼,死亦何憾!
  突然又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赶紧在心里反悔,我可不能死,父母还盼望着早日结婚生子呢。不为别的,单是凭父母的二十年养育颇为不易也不能死。
  这条小巷是通往宿舍的捷径。今天没有任务,正好可以好好休息。

  躺在宿舍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黄色的琉璃瓦隐隐映入眼帘。真的像做梦一样,哪怕倒回一个星期,吃住在故宫也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只能说幸福来的太快太突然,没有一点预兆和心理准备。
  想到此我心里直犯嘀咕,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老胡。胡舟这个老家伙,他究竟看上了我哪一点,我有那么出众,值得他花费很大力气搞过来?
  我一点一点罗列着自己的优点,很小心仔细,生怕有所遗落,还是没发现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最后只能做出结论:胡所长看走眼了。
  管他呢,既然合同都签了,等于在北京有了正式工作,看没看走眼是别人的事,我只管按月领工资就好了。想到此心里无比坦然,所有的疑问抛到脑后,双眼一闭呼呼睡起来。
  第二天也没到胡所长那边去报到,直接赶奔慈宁宫。上午八点半刚过,一下子来了十几个工作人员,每人都带着薄薄的胶皮手套。由于王册事先盘点过,也分了类,登记簿上记录的很清楚,给搬家省去了很多麻烦。这次进慈宁宫直接就可以动手搬。
  先是现场分类,瓷器、木器、青铜器等等分别摆放,而后除尘,勘验,无损的直接搬走,有损的还需要专业人士修复,再封存或展览。十几个工作人员显然都是专业出身,动作麻利而稳重、有条不紊。
  我反倒成了多余的。眼见帮不上什么忙,索性进入里屋,先欣赏了一会儿靠墙的黄花梨大立柜,又端详起两个木雕鬼脸,准确地说应该叫脸谱。
  这一章是为风火山雷电加更的。
  日期:2017-07-26 19:06:07
  两副木雕脸谱静静地摆放在桌面上,雕工精湛,漆色更是运用到了绝巅,各种漆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脸谱。近距离看獠牙利齿鬼气森森,远处看却是笑眯眯的一脸喜庆,怎一个巧夺天工可以概括。表情变化之诡异令人咋舌,说是“鬼脸”一点都不过分。
  “小伙子,看什么呢这么出神?”一个声音在我身后说道。

  我扭头一瞧,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刚才一直在指挥着给文物分类。“我是来帮忙的。”我回应道。
  中年人一脸微笑:“帮我们,好好。不过修复文物这活儿可不是一般人能帮上手的。最起码也得是中央美院毕业的吧。”
  我一缩脖子,中央美院,得,那可是出艺术大师的地方,我这种草根不要说在那上学,进去一趟恐怕保安也不答应。
  中年人并未过多的注意我,扭头看向别处,看来他眼里只有文物。很快对方把注意力盯在了黄花梨立柜上,告诉旁边的人把立柜搬走,下个月准备木器展览用。只不过地脚的四条腿有损坏和掉漆,得稍微修补一下。
  中年男人见我一直盯着木雕脸谱,也走过来端详。很快他就被脸谱吸引住了,拿出类似于毛笔的小刷子,轻轻清理上面的灰尘。
  “对这件东西感兴趣?”中年男人一边清理灰尘一边说道。

  我见对方态度和蔼,脸上始终带着笑,一副很好相处的样子,也就坦然相告:“是啊,这两件木雕脸谱很邪乎,鬼道的很。我们一直在研究。”
  “哦。”中年男人应了一声,继续埋头清理。过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其实准确的讲,这不是木雕,而是漆器。你看,它表面涂着厚重的漆色,能有两三毫米。很多雕刻都是在漆面上完成的,叫雕漆更合适。”
  这种说法我当然赞同,看对方的谈吐,应该是一位木器大师,至少教授一级的人物。以我的本事,敢跟人家抬杠?
  中年男人清理完一只脸谱,然后开始清理第二只。此时瓷器组、青铜器、钟表组、镶嵌组也都在忙碌,我是门外汉,也帮不上什么忙,索性一直看着对方清理脸谱。

  中年男人一边干活儿一边给我讲解雕漆的工艺:就这件雕漆脸谱来讲,说它是木雕也非完全没有道理,毕竟木雕工在整件脸谱中占了很大比例,木雕完成后才上漆色,一遍一遍的上漆,一遍一遍的打磨,大概得上一百五十遍漆才能达到目前的厚度。漆色上好了,再在漆面上进行雕刻,也就是雕漆。雕漆在整件脸谱上就属于细活儿了,使脸谱的神态更加生动、表情更加逼真。而且雕工和漆色都很好的运用了光学和视觉的某些特性,使整个脸谱变得很鬼道,不同的距离观看,会看到不同的表情。

  日期:2017-07-26 20:31:11
  我表情一僵,身边这个中年人太厉害了,只看了这么一会儿便能看出脸谱的与众不同。要知道,他并没有远近两个距离去观察脸谱,一直在埋头清理灰尘,竟然能如此轻易地发现脸谱能变脸。即便是我们所长老胡,也是在远近距离试探之后才发现的,这个中年人眼光比老胡还毒!
  我不得不连连称赞,赞许他眼光狠毒。对方微微一笑,说不是眼光毒的问题,而是专业的问题,他是专门搞漆器研究的,自然知晓其中奥秘。但是你让一个专门搞瓷器的来看,未必一眼能看得出,这就叫术业有专攻。
  我问他能不能把奥秘告诉我,一来长长见识,二来得闲的时候也好在人前显摆显摆。
  对方说没问题,雕漆“变脸”的工艺很罕见,不过道理并不复杂。漆器表面用正刀或反刀或斜刀密密麻麻雕刻出不同的视面,在漆色和光线的共同作用下,人站在不同的距离或者角度观看的话,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情。跟小孩玩儿的变色直尺有类似的道理。

  中年男人将一个放大镜递给我,让我仔细观察漆面,看看是不是有很多角度不同的雕刻痕迹。
  按着对方的提示,我果然看到了漆器表面密布的雕刻印记,极其细微,像人皮肤上的毛孔一样密密麻麻,有正刀有反刀有斜刀,相互交错。看一眼都令人眼晕,真不敢想,古代的工匠们是如何雕刻出来的。
  中年男人说从雕痕上分析,应该有三种变化,正刀一种变化,反刀一种变化,斜刀又一种变化。
  我说不对,总共就两种变化。近处看是一张鬼脸,远处看是一张笑脸。
  中年男人说不可能,既然有三种刀刻,就该有三种变化。为了印证,他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观察,的确只看到了两种变化。一直微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不禁用放大镜再次仔仔细细的观察。

  “咦,这里有破损啊。”中年人看着看着不禁自言自语道。“小刘,那你过来一下。”他冲门外喊道。
  很快过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毕恭毕敬站在中年男人身边。应该是师徒关系。师徒不同于师生,是一种比师生更有威严、更具权威和亲情的关系。一个老师可以同时教几十个学生,但是一个师父可能一生只有一个徒弟。故宫的文物界,基本上还保留着师徒的原汁原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