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56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敌人的话有多少可信度?这值得商榷;往好的方面想,敌人说话不存在为尊者讳的顾忌,去他娘的真话说就说了,隔着万水千山还怕你拓跋焘来咬我的鸟啊往坏的方面想,既是敌人,凭什么给你做背书?所以肯定也有幸灾乐祸,甚至泼脏水的嫌疑。
  千年之后的咱们显然无法把当事人从坟地里薅出来,严刑逼供问他们当时是咋想的了;因此只能从故纸堆里翻腾,看看能不能理出一条符合逻辑的线。
  日期:2016-11-24 13:23:57
  先说第一个,动机。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正常人不论办什么事儿,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有需求→产生动机→形成行为。
  说到需求,参照马斯洛经典的五层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就像台阶儿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用这五条儿框一框崔浩——
  生理需求,不管是上半身还是下半身儿,对崔浩来说都不是问题。
  但是,以在下看来,从第二条儿安全需求起,崔浩都有问题——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的整个有机体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马斯洛认为,人学习、研究这些行为以及人生观都可以看成是为了满足安全需要的一种反馈。
  崔浩安全吗?换句话说,崔浩在拓跋氏治下(尤其是拓跋嗣、拓跋焘两代),有安全感吗?
  在下以为,他从来就没有过。
  崔浩是个政治人物;政治,本就波谲云诡。
  日期:2016-11-24 15:45:21

  《琵琶记》中有句诗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对于政治人物来说,这句诗得反着读,‘朝在天子堂,暮为田舍郎。’,而且这还是挺不错的结果了;很多政治人物的下场是,‘朝在天子堂,暮在阎王殿。’
  尤其是后一句,在下认为,这才是北魏前三代大臣的真实写照。从拓跋珪开始,到拓跋焘,北魏的三代皇帝,杀大臣(含宗室)需要理由吗?尤其是拓跋珪和拓跋嗣,那二位还嗑药,疯疯癫癫的。
  做为政治人物的崔浩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下,他有安全感那才叫见了鬼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剪除异己,才应该是崔浩生活的常态。
  崔浩下场挺惨,千年以来,为他喊冤叫屈的不在少数;但是翻翻史书,崔浩也整人,而且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出手绝不留情。
  日期:2016-11-24 16:49:03
  崔浩有个亲家,名叫李顺,咱们前面提过此人,曾作为拓跋焘的使者出使北凉;崔浩跟他这个亲家的关系一向糟糕。
  翻翻李顺在《魏书》中的传记,可以看的出来,这是位勇猛、果敢,有头脑,上马能领兵,下马能外交的好手;在北魏灭夏的战争中,李顺“谋功居右”被“授之以兵”;尔后,(李顺)“督勒士众,破其左军”。在外交战线上,李顺曾代表北魏“凡使凉州十有二返,世祖称其能”。
  这种复合型人才,拓跋焘当然使的顺手了;因此“宠待弥厚,政之巨细无所不参”。

  但是这么一来,犯了崔浩的忌了;于是,咱们这位崔大人开始收集李顺的黑材料——
  李顺受命出使北凉,凉王蒙逊曾口出狂言,对他说了些犯忌讳的话;蒙逊也怂,说完就又后悔了;他怕李顺把他说的这些话回去禀告拓跋焘,再招来拓跋焘的大军,这就不值当了;于是便搬出一大堆金银贿赂李顺,意思很明白,上天言好事,刚才那些话,您兹当没听见。
  李顺收了钱回去便没提这茬儿,但是这事儿不知怎么着,被崔浩知道了;当时他就打了小报告,“密言于世祖”。不过拓跋焘不信,这事儿就算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就挂起来了。
  公元439年,这一年北魏朝廷上讨论是否要出兵灭北凉;崔浩认为必须打,李顺则说“凉州乏水草,不宜远征”;双方就顶牛了。后来拓跋焘一锤定音,打!北魏大军灭了北凉。
  等班师回来,拓跋焘论功行赏,“诏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这时候崔浩又把之前李顺收了贿赂的事儿搬出来了,并且上纲上线,把李顺说的跟卖国贼一样;拓跋焘终于被激怒了;之后,“刑顺于城西”。
  后来崔浩死了之后,拓拔焘曾对大臣说过这样的话,李顺之死就是崔浩造成的。
  日期:2016-11-24 20:24:40
  还有一件事,拓跋焘手下有位老将,名叫封懿;此人原先是后燕慕容宝的部属,后来降了北魏;论能力,也是能文能武;拓跋焘挺喜欢他,“进爵为侯”。不过后来封懿卷进了一桩谋反的案子里,被满门抄斩。用刑之日,拓拔焘不知怎么的,念起封懿的好儿,便动了恻隐之心,想给封家留个后代,就下令赦免了封懿的孙子封磨奴。
  但是这事儿到了崔浩手上,老崔不地道了;既然拓跋焘有令要留封磨奴一命,杀是不能杀了;崔浩使出手段,居然让人把封磨奴给阉了。
  这俩事儿就看出来了,崔浩整人,手段也是非常狠辣的。
  李顺算是自己屁股不干净,但是你能说崔浩就大公无私,一心为国,收拾李顺纯属是跟歪风邪气作斗争吗?

  崔浩整李顺,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在作祟,他害怕由于李顺得宠自己会失宠,失去现有的政治地位。
  而封磨奴的事儿,就更扯了;只能说明崔浩不是什么厚道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