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 国家稳定是福 乱世人不如狗》
第2节

作者: 碧血黄沙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三,老刘同志大量提拔寒门或者庶人出身的读书人进入朝廷。不过这条儿,老刘同志失望了,他本想用皇室+庶族和寒门子弟的模式来制衡高门大户,但效果一般。
  为啥这么说?

  有本书名叫《宋将相大臣年表》,在这本书里,针对老刘同志在位的两年中,执政大臣的出身,作者做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分析——
  永初元年,太尉长沙王刘道怜,镇南徐州(治所京口,江苏省镇江市);尚书仆射徐羡之,兼丹阳尹;中书令傅亮,兼侍中、太子詹事;侍中为谢晦兼中领军、谢方明、褚淡之、临川王刘义庆;护军将军檀道济;扬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这九个人里,3个宗室,3个大士族,另外3个是寒门出身。
  到了永初二年,太尉刘道怜、司徒刘义真、尚书令徐羡之兼扬州刺史、尚书仆射兼中书令傅亮、侍中刘义庆、谢方明、阮万龄、王敬弘,护军将军檀道济兼丹阳尹,中领军谢晦。这十个人里,3个宗室,3个大族,3个寒门,还有一个是小士族出身。
  到永初三年刘裕去世前后,太尉依旧是刘道怜;司徒刘义真,后改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南豫州(治所历阳,现安徽省和县);司空徐羡之兼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卫将军王弘,开府仪同三司,仍镇江州;尚书令傅亮兼中书监、护军将军;吏部尚书先是王裕(即王敬弘)、后是王惠;中书令谢晦兼领军将军;侍中刘义庆、谢方明兼丹阳尹、王韶之、程道慧;原护军将军檀道济外镇南兖州(治所广陵,现江苏省扬州)。

  这里边儿,刘道怜在刘裕死后一个月也跟着去世了,随后刘义真离开中央出镇南豫州,檀道济随之外镇南兖州;此时的8位执政大臣中,宗室仅剩下刘义庆一人,寒门出身3人,大士族,4人。
  数字说明一切,老刘处心积虑,不过最后等他两腿一蹬,大士族立刻咸鱼翻身。
  第四,巩固中央,弱化地方。刘裕军旅起家,对‘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理解的相当透彻;继位之初,他便大规模的扩编了禁军编制,不仅增加人数,而且设置了诸多官吏;同时也给太子增加了扈从规模,为太子设置了太子冗从仆射七人、太子旅贲中郎将十人、太子左积弩将军十人、太子右积弩将军二人等等。与此同时,刘裕对地方可是下了刀子,他规定其他各州,裁撤冗员,削减兵力;这里边儿只有一个地方编制上没被裁汰,这就是荆州,鉴于荆州位置举足轻重,刘裕对这儿没削的太厉害。

  最后一条,实施仁政。翻翻《宋书•武帝本纪》、《南史•宋本纪》,别看老刘同志执政时间不长,还是干了挺多好事儿的,写出来太长了,不过归纳起来,有两条很有亮点:一是废除了很多恶法;二是减免税收,轻徭薄赋。有兴趣的兄弟,可以翻翻《宋书》看看,于此不再赘述。
  忙活完这些事儿,说话儿时间可就到了公元422年,这一年三月,时年60岁的老刘同志病了,而且病势日渐沉重。
  卧榻之上,刘裕忧心忡忡,不为别的,接班人问题没想出个眉目呢。
  刘裕此时的太子,是他家老大叫刘义符。刘裕一生战无不胜,纵横南北,最后荣登大宝,但有一件事儿,耽误了。
  日期:2016-09-02 16:55:35

  耽误什么呢?
  家庭教育。
  刘裕生刘义符的时候,他已经44了,这年纪,放到今天,那也是晚育了;因此刘裕把包括刘义符在内的几个孩子惯的没样儿。
  史书记载,刘义符被立为太子之后,一天到晚也没个正事儿,整日里就和一帮小厮混在一块儿,走鸡斗狗,狎妓酗酒。
  有心腹大臣谢晦就劝裕说,陛下,您岁数大了,可不能把江山托付给无用之人呐。

  刘裕嘬着牙花子,刘义符无用?那你说谁有用?
  谢晦心说,这事儿我哪儿敢掺和啊;嘴里应付了一句,您还是自己看着办吧。
  老刘同志思来想去,也琢磨不出哪个孩子能强点儿,最后说这样吧,这么办吧,你去看看刘义真怎么样。
  在这儿插句八卦,老刘的儿子们不着调,他的女儿也很彪悍;《南史•王诞传》里写了这么件事儿,王导有个曾孙唤作王嘏,这个孙子有个儿子名叫王偃,小伙子人长的精神,用现在话说,那就是小鲜肉了,刘裕当初为了拉拢王家,把自己的二女儿吴兴长公主刘荣男嫁给了王偃,两家算是结了亲家。刚结婚没多久,出事儿了,这天不知道怎么了,小两口儿拌了几句嘴,这位刘二小姐竟然命人把自己老公扒了精光,然后捆在院子里的大树上;当时正值雪夜,王偃好悬没给冻死。

  由此您就能看出老刘家什么家教和家风了。
  扯远了,再说谢晦,奉旨前去考察刘义真;前文咱说过,这熊孩子把他爹辛辛苦苦抢回来的关中地盘儿丢了个底儿掉,毛儿都没剩下;回来之后,熊孩子当没事儿人一样,该玩玩儿该闹闹,看见谢晦来,一个劲儿的问我爹怎么样。

  您别误会,这孩子还真不是问刘裕病情如何,而是问谢晦,你看我爹什么时候挂啊?
  一听这话,谢晦掉屁股就回宫了,一边抹汗一边儿跟刘裕说,此子为人轻佻,不可为主。
  刘裕一听,老大你说不行,老二也说不行,谁行?老头子没多言语,心里犹豫,这事儿就这么撂下了。他本想考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可还没等实施,病情加重。
  公元422年5月,鞍马一生的刘裕卧床不起,时至今日,想换太子也来不及了,老爷子叫来刘义符,说檀道济、谢晦等人都是干臣,你要好好用啊。如果有事不决,宁可请教宰相,也不要问你妈!后宫不得干政,母后不得临朝!
  看来刘裕读书虽少,却也知新莽旧事。
  随后,招来四个顾命大臣,护军将军檀道济、领军将军谢晦、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说你们四个,国之重臣,务必要好好辅佐我儿。四人伏地叩首,涕泪横流。交代完以后,没过几日,刘裕驾鹤西归。
  之后,刘义符登基,是为宋少帝。
  日期:2016-09-03 16:51:56
  永初三年,是为公元422年,这一年5月21日,一代枭雄刘裕去世。同日,年方17岁的太子刘义符继位,这就是宋少帝。
  登基的流程老一套,大赦天下,尊刘裕的继母萧文寿为太皇太后,封太子妃司马茂英为皇后。接下来,刘义符按照老爹临终的意思安排朝中人事——

  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兼中书令与傅亮一起辅政;另一位辅政大臣护军将军檀道济此时担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统领淮河以南的军队。
  安排完这一切,当年7月,刘义符给老爹办白事儿,刘裕下葬,庙号高祖。
  安葬了老爹,刘义符眼泪都没擦,抹头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他忙活啥?

  呵呵,玩儿。
  咱前面说过,刘义符在东宫的时候,就没个正事儿,成天跟一帮小厮混一处;不过那会儿刘裕还在,他也不敢太过分,现在刘裕没了,也就没人管得了他了,更玩儿嗨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