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为人知的殖民者——汉人及其祖先的扩张史》
第33节

作者: 寒山憶雪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20 21:02:53
  30.商灭夏后,夏联盟的余部散落何方
  鸣条之战失败后,夏都被占领,后桀率领一部分族人向东南方向逃亡。
  据传说,后桀死于南巢,据此推测,在鸣条战败后,后桀与族人从偃师往西逃亡,溯着洛水、伊水抵达到现在的龙门关一带,转而沿着汝水、颍水一路南下,可能走的是水路,进入淮河后,从南岸的淝水进入巢湖,辗转二十来年,后桀就在这一带去世。史称“成汤放桀于南巢”[尚书]。
  但也或许有另外一种情况,桀只是后世的谥号,桀的本意是一种分裂身体的酷刑,后桀的另外一个尊号是癸,前文已经说过了。所以很有可能,后桀是被商军俘虏后,肢解而死。但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并没有发现被肢解的遗骸,不过呢,目前300万平米的二里头遗址,只发掘了一部分,还有很大的面积没有发掘,所以,依然没有定论。
  不管后桀是被俘杀死还是得以逃亡,总之,有一支夏族人逃往了江淮之地。这支夏族人最终从江淮流落到吴越之地,他们凭借从中原地区带来的青铜武器,征服了现在绍兴地区的几个越人部落,建立了最早的古越国,成为春秋时期越国王室的先祖。
  这就是偏远的越国,他的王室先祖却来自于中原腹地的缘由。传说有其真实的一面,但是已经无法甄别了,只能以传说论。
  日期:2016-11-20 22:04:58
  逃亡江浙的崇族人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崇族人向西逃亡,那里是崇族人先祖的发源地,也是与崇族人语言相近、文化习俗相近的东羌族群的地盘,更主要的是,古崇国的同姓封国有扈氏就在关中中部地区。
  大量的崇族人逃往有扈氏的地盘,这其中可能就有古崇国的王室成员。流亡的崇族王室在有扈氏的领地上重新安家,就相当于,两晋之交的衣冠南渡和两宋之际的靖康南渡一样,面对着外来敌国的入侵,他们丢掉北方的土地,却因为祖先曾经在南方征服了大片土地,他们得以在这片大后方重建自己的国家。有扈氏领地,就相当于晋、宋征服的南方一样,成为了古崇国抵抗商国的大后方。
  崇族人重建崇国,这个崇国已经不是河洛地区的古崇国了,更不是称霸中原的夏联盟老大哥了,而是沦为关中中部地区的一个二流方国,就像残缺的东晋、残缺的南宋一样。
  日期:2016-11-20 23:06:54

  甚至而言,沦为二流方国的崇国,连东晋和南宋都比不了。因为东晋、南宋,好歹能和北方的政权持衡,形成南北朝的格局,但是关中的崇国却没有领导关中地区的部落,与中原的商国联盟形成东西对峙的两个联盟,商国的势力很快就杀入关中,这个新崇国臣服了商王国,成为商国的藩属国。
  在后世,商虽然曾经对崇国有灭国之恨,但是两国的宗藩关系却维持的非常不错,甚至成为了铁杆盟友。商王国末期,商国征讨陕北和陇西的羌方(戎羌),崇国常常随同出征,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崇侯的记载。传说中著名的崇侯——虎,就是关中崇国的末代君主。
  西迁关中的崇族人,除了核心王族重建的崇国外,还有其他的远宗旁支,比如姒姓的莘氏之国。这个莘氏和东方的有莘氏是不同的方国,东方的有莘氏与商国联姻,是古莘氏中亲商的一派,大多为风姓族人。而西迁的莘氏,大多是姒姓族人,与崇国王族同宗。
  到商国末期,莘国的王族女子嫁给周文王,成为周文王的正妃,两国结成同盟,这莘国的王族女子就是太娰。
  日期:2016-11-21 00:01:18
  崇族人西迁中,还有一支没有迁徙到关中,而是从洛阳盆地直接溯着洛水西进,进入伏牛山区,进而辗转到商洛地区,最终进入汉中盆地,在那里重新定居建国。这就是崇族人中的有褒氏,也就是褒国。
  没有史料和证据显示褒国是否臣服于商国,经历了商王国时代600多年后,汉中盆地的褒国与秦岭北面的邻居——关中盆地的周国结盟。
  褒国一直延续到平王东迁,著名的周幽王,他的老婆褒姒,就同样也是褒国的王族女子。平王东迁之后,褒国逐渐被秦国所灭。
  随着崇族人一起西迁的,还有古崇国的铁杆盟邦的族人,他们一部分混入褒国和关中的崇国、莘国,也有一些维持着自己独立的族系,比如昆吾国的一支族人,季连氏。
  季连氏的迁徙路线大约和褒国类似,都是从洛阳盆地沿着洛水进入豫西南的伏牛山区,再辗转到陕东南的商洛地区。这支族人在商洛地区生活了几百年,在商周之际,其中一支熊氏部落,顺着丹水(丹江)往东南迁徙,进入南阳盆地的西部边缘。因为这一带是汉水支流的丹水和淅水流域,又叫丹淅之地。

  南阳盆地在古崇国称霸之前,是古苗人的地盘。古崇国南征三苗,导致三苗族群被屠戮和驱逐,留下的一些部落以当地常见的植物为族名,称作楚、荆。季连氏的后人进入的丹淅之地,就是楚人原住民的西部边缘地区,他们征服当地的原住民,成为楚蛮(楚苗)原住民的贵族。久而久之,来自中原的贵族们也丢失了自己的文化,语言、服饰、风俗,都受到原住民的影响,逐渐蛮化(苗化),这便是西周时代楚国的来源。

  这也是史书中所说的,楚居丹阳,丹阳也就是丹水的北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