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为人知的殖民者——汉人及其祖先的扩张史》
第26节

作者: 寒山憶雪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中,据说有一部分王族成员长途迁徙,最终定居在浙江流域,成为越人的君主,这就是越国的来源,虚实暂且不论,留待后话。
  在考古上,嵩山东南麓的新砦古城也大约在这个时间段(3900年前左右)衰落,洛阳盆地的二里头聚落在稍晚的时间出现并壮大,和这一段传说有吻合的地方。
  在四散逃离的族人中,相的妻子怀有身孕,并且逃到了母族有仍氏部落中,生下了遗腹子少康。据传说,若干年后,少康收拢散失各地的族人,重新夺回了崇国故土,并且重建了崇国的霸权。
  但那是若干年之后的事情了,在眼下,古崇国几乎接近于亡国了,伯明氏成为中原地区唯一的霸主。
  这一局,东夷完胜。
  待续

  日期:2016-11-10 11:18:48
  21. 反攻伯明氏,少康复国
  据传说,伯明氏攻破斟鄩、斟灌时,杀死了崇国的君主相,他的妻子当时怀有身孕,在一些族人的保护下,逃往母族有仍氏部落中,并且生下了遗腹子少康。
  与此同时,崇国的铁杆盟友彭氏的酋长靡,也就是伯靡,收拢斟鄩、斟灌两个部落逃散的族人,投靠有鬲氏。
  有鬲氏是擅长制造鬲这种炊具的部落,具体分布在哪里无从考证,有说分布在伊水和洛水之间,也就是洛阳盆地西南部的山区台地,也有说分布在岱北地区,今天的聊城济南一带。
  不管怎样,这两支算是崇国战败亡国后的两支流亡势力,其余的娰姓各部都暂时臣服于伯明氏。
  最初阶段,伯明氏自以为取得中原联盟的霸权,没有继续向西进攻西部的方国部落。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伯明氏的部落核心位置在岱北一带,距离豫西和关中比较遥远,交通、通讯的限制使得伯明氏向西扩张的极限就是河洛地区。
  少康在舅族有仍氏的部落中出生,少年时代在母、舅的关照下成长,接近成年时,担任了有仍氏的牧正(据传说),专门管理有仍氏的牧业。崇国君主直系后代尚且存活,并且就近在豫东、鲁西地区,而且还有一些部落拥护支持,这对伯明氏来说,是不小的威胁。
  寒浞的儿子浇,似乎已经接替寒浞成为伯明氏的新君主,他派一支队伍前往有仍氏的地盘索要少康。传说没有记载是否发生了战争,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战乱中,少康只能率领族人离开有仍氏的地盘,向西逃亡,进入崤山山区甚至崤山西部,到有虞氏(古虞国)的地盘上了。
  有虞氏毕竟是古崇国称霸之前的中原霸主,虽然被取代,但他的方国实力根基很厚实,更何况还有汾河盆地的古唐国的支持,面对新崛起的伯明氏,抵御起来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少康终于不用继续逃亡了,古虞国的君主专门赠送给少康一个城邑和周边的地盘,安抚古崇国的流亡势力。面对中原变局,有虞氏或许考虑过能否趁机夺回已经丧失了100多年的联盟霸权,重振先祖的荣耀。但是虞国君主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古崇国的威望太过强大,支持古崇国的部落方国实在太多,只凭武力,即便暂时称霸,也会陷入不断的纷争。
  虞国君主最终选择了相对来说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方式,支持古崇国复国。虞君将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且支援人力物力,用以东进复国。

  少康在纶邑休整了至少十大几年,在这个期间,他与古崇国的另外一支流亡势力——伯靡一众取得联系。两大势力合流,开始收拾人心,逐渐修复古崇国为首的夏联盟,很多在古崇国、伯明氏之间摇摆的中间部落又重新倒向了古崇国。
  到少康的中年时期,崇国的军队终于攻占伯明氏君主浇所在的过国,杀死了浇。而少康的儿子杼继续率领军队,攻占了伯明氏的另一个封邑——戈国,杀死了浇的兄弟。
  伯明氏的族人,或是被驱逐逃亡东方,融入山东地区的夷人各部中,或是成为夏联盟贵族的臣民,比如戈、过两地,就成为姒姓贵族的封邑。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族人遭到夏人的屠戮,他们的妻女成为夏人的奴隶,分散到中原各地。伯明氏作为一个部落,最终瓦解消失。
  到这时,历时四十年左右,灭亡后的古崇国又重新复国,而伯明氏成为中原联盟的霸主四十多年,最终战败,以至于国亡部散,战争终归是残酷的。
  从有穷氏的君主羿击败太康开始,到少康复国攻灭伯明氏,这个阶段,据传说,持续了将近七八十年的时间。而之前的禹、启、太康三代,古崇国成为联盟共主的时间,也不过持续六七十年的时间而已。

  也就是说,禹率领古崇国成为联盟霸主,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标志性意义,这只不过和陶唐氏取代高辛氏、有虞氏取代陶唐氏一样,同样的,有穷氏取代古崇国,伯明氏取代有穷氏也是一样的,都属于部落联盟内正常的霸权争夺于转移,持续的时间,大体上也都是各领风*不到百年。
  但是少康复国的性质却不一样,这大概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唯一一个丢失了霸权,部落险些瓦解消亡的情况下,成功复国而且夺回联盟霸权,而且更加强大,把霸权史无前例的延续了将近300年之久。
  如果传说属实的话,那么,真正奠定古崇国霸权的,应该是少康,而不是禹。
  待续
  日期:2016-11-10 11:20:44
  22. 古崇国压制东夷
  少康复国的年代,大约在3900年前左右(即公元前1900年),此后200多年的时间,是古崇国为首的夏联盟鼎盛的时期。
  根据史记和竹书纪年的传说记载,这200年,古崇国经历了七位君主,分别少康(21)、杼(17)、芬(44)、芒(58)、泄(25)、不降(59)。
  这200年是古崇国不断出击,打击东夷并使其臣服的阶段。
  少康时代,也就是少康攻灭伯明氏之后的时期,古崇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反攻复国战争后,进入了修养时期。虽然是二十多年的和平,但东方的夷人被古崇国攻灭伯明氏的实力震慑到了,于是上演了一幅“方夷来宾”的画面。
  也就是说,在攻灭伯明氏之后,东方的夷人部落和方国,就主动尊奉古崇国,前来朝见会盟,以示友好、臣服与和平。
  在随后的几任君主中,还有远征夷人的行动。
  少康的儿子杼在位时,把都城从河洛地区迁移到豫东地区,现在的开封一带,称作老丘。迁都的目的是把古崇国本部的人力物力集中到夷夏交界的豫东地区,方便对东方的嬴姓各方国部落,以及其他东夷部落展开征服行动。这就像明朝初年,为了更方便的防御和征讨蒙古,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移到明蒙交界地区的北京一样。

  迁都老丘后,崇君杼率军东征那些不服霸权的东夷部落。远征持续了好几年,传说联军一直抵达了东海的海边,今天的连云港日照一带。这场远征和100多年前的征讨三苗不同的是,中原联军并没有大批的驱逐夷人,也没有在夷人的土地上分封中原的贵族,也没有大量的杀戮夷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