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名册——讲述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儿女的精彩故事》
第1节

作者: 刘昶晗199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25 21:36:00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有一个由盛转衰的折点——那就是“土木堡之变”。此役发生于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战前准备仓促又指挥不当,明军惨败,军需尽失,皇帝朱祁镇被俘。之后,瓦刺大军直逼北京,势不可挡。当时太子仅有两岁,尚不能理事;为避免主少国疑,于谦等人劝服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然后组织兵力,奋力抵抗,与瓦剌决战,最终取胜,使京师解危,瓦剌退至塞外,史称“京师保卫战”。

  大明虽已转危为安,内部矛盾却愈加尖锐,局势愈发动荡。先是朱祁钰与朱祁镇的两皇并存,引发了八年后的“夺门之变”;再是朝廷日渐腐败,权势之人肆意妄为,百姓无处伸冤、饥寒交迫,啸聚为盗者甚多。此诚为多事之秋,致使国势日蹙。
  公元1464年(天顺八年),英宗驾崩,宪宗继位。此时各方势力的矛盾已彰显尖锐,必然会引发一场惊涛骇浪。身为实力最强一家的藩王庶出,朱柳已身不由己地陷入了这场巨浪之中。又因从小受王妃迫害,朱柳不得不与兄长形影不离,一直选择女扮男装。眼前的这场浪涛,给朱柳一家带来了巨大变故,朱柳更是阴差阳错地迎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
  然而“新婚”并没有给朱柳带来任何好运,只因局势动荡、争斗不休,让她骨肉流离,越陷越深。为情,为义,为仇,朱柳决意游走险恶江湖;却遇奸人陷害,致使朱柳不断陷入绝境。
  但每逢生死攸关之时,朱柳总能凭借着高超的武艺绝地逢生。最终她笑傲江湖,绝伦于世,与“天下无双”的欧阳云成一时瑜亮。
  一段爱恨情仇的江湖故事,即将上演:
  日期:2016-09-25 21:43:24
  第01章 阴云遮月
  诗曰:
  “昔日韶光竞麇麚,今朝流落悯残花。
  长安月下无新事,一夜风雪不见家。”
  这首诗乃一老船翁所咏,正坐于靠在岸边的船头上,因追忆旧年往事,于是心有所感,脱口而出。此时月明星稀,万籁无声,又值北国初春之际,故而细风缠绵不断,嫩柳翾翾妖娆,苞香袅袅扑鼻,正是良辰美景,美不胜收。
  不过“春风不冷却刺骨”,船翁恐被风吹伤了骨子,便将蓑衣收紧了些,遮住了褴褛不蔽的双腿,又将赤露着的脚板盘在腿下,还把戴着的斗笠按低,然后拿起放在身边的一个酒葫芦,慢慢来吃,滋滋润润,好不自在!
  乌篷里面却有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儿,将篷帘轻轻掀开一角,悄悄注视着老船翁的背影。见他自乐忘神,并没有回头来看,小孩便将脑袋收回到了乌篷中,还把帘幕掩好,免得春风侵入。篷内另有一位中年先生,盘坐在点着烛台的案几前,正聚精会神地点算账务。
  少年见他全神贯注,便不敢惊扰,只轻轻地道:“爹爹,那个老先生今天作的诗好怪。”
  先生忙于点算账务,也不顾得抬头道:“哪儿怪?你对他也该司空见惯了。”
  少年道:“正是因为听惯了,才让我觉得他今天的诗怪。和以前相比,那可有天壤之别!”
  “哦?”先生听他说得新奇,便撂下笔,笑着疑问道,“有什么不同?”
  少年见问,却忍不住笑,一边装模做样地比划,一边讲道:“以往他作的诗词,全是些情歌艳赋,常开口就说:‘犹记当年眉黛翠。’闭口就言:‘心头难下玉人事。’中间更是鬼话连篇,犹如那句‘夜来沉醉无和梦,已过红尘十二年’,等等,诸如此类,总之他总是在显摆自己‘情史’上的故事,今儿却道出了——‘长安月下无新事,一夜风雪不见家’这样有深意的话来,爹爹,您说奇怪不奇怪?”

  日期:2016-09-25 21:45:54
  先生听了哈哈大笑,摇手指点道:“好你个三娃儿,又开口胡说!”
  少年道:“我哪儿有胡说!是他向来风荡,只写儿女情伤,却从不谈国事。”
  一语未了,只见船翁走了进来,把斗笠摘于背后,笑道:“杨掌柜,你家文轩儿的诗词功底,又加深了!我不过是随口说了两句,自己也没去品,他却早已听出了风味变化,还讲得有条有理。”
  原来那个正在点账的先生姓杨,名旌,字旗开,因在京师外城掌管着一家名唤“醉仙楼”的酒楼,故而被人们称为“杨掌柜”。他这人颇有本事,见多识广,又能说会道,为人谦和,因而或是达官贵人,或贸易商人,又或是说书先生,布衣神算,都能与他情投意合。

  杨旌见老船翁进来,忙摆手示意请坐,笑说道:“这全依仗了老先生您对他的教导。平日里我要替族兄打理醉仙楼,也没怎么管过我家三儿。而先生学富五车,曾平步青云,官任侍郎。现在我家轩儿天天与您相伴,受您的熏陶,才让他对诗词有了这般造诣。”
  “不敢当,不敢当。是你家文轩聪颖伶俐,一点就通。”船翁一边谦逊地笑答道,一边盘坐了下来;然后看了一眼账簿,笑问道:“杨掌柜最近在忙些什么?这段时日,您可是许久都没乘我的船回家了。”
  杨旌笑道:“是我的族兄打算出嫁闺女了。您也知道,他是内阁首辅,虽然为官是两袖清风,可毕竟是嫁女儿这头等喜事,因此他也想争个面子,便让我领着我家轩儿也跟着他忙了许久。”
  船翁听了,忙笑着拱手道:“恭喜恭喜!还不知杨首辅想把闺女嫁给哪户人家?”
  杨旌答礼,笑道:“同喜同贺。我兄长想要结亲的这位,是金陵王府的二公子朱彦汐。”
  船翁听了笑容渐缓,道:“重臣联姻外藩,这可是犯大忌的呀!而且对面若是个清瘦羊还好,可偏偏却是个卧路虎。单说这金陵王,您也应该知道他许多故事;您说您兄长选的这位亲家,可是个好惹的人物么?”

  日期:2016-09-25 21:48:06
  杨旌听得仔细,懂了他的意思,乃点头道:“说起这金陵王,我也知道些他的深浅。谈其根本,他不是王室嫡出,论理不该封王,可他偏偏有见识,一心想有番作为。当时正值瓦剌入侵,京师危难,他便趁机领着胞弟率军护京,立了大功,因此他弟兄二人都得以裂土封疆。兄弟朱膺铖,封为了齐国侯;兄长朱膺铄,则主动要求分封在应天府眼皮子底下的金陵地界,当时功臣们都笑,说他选在那儿,以后不正好天天受应天府的辖制么?谁曾想,京师这边两皇相争,无暇南顾,反倒让他钻了空子。如今偌大个江南,都快属了他金陵的姓咧!”

  船翁道:“说得正是!朱膺铄治理金陵,仁爱子民,应众适宜;不赏而民勉,不罚而民畏;百姓无忧无虑,富足安康,这等好地方,谁人不肯向往?……非我荒谬,也并非是来讲晦气话。杨先生,藩王有治国之才,只怕会是祸国之源,天子之难呀!”
  杨旌笑道:“老先生说得不假,可先生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朱膺铄确实有些野心,但其子朱彦汐并无半点纵横之心,也无丝毫纨绔之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