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38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我们必须要明白,天启年间,不论是东林党掌权,还是阉党掌权,都改变不了明朝在不久之后灭亡的命运。因为,王朝的兴衰,这一大的趋势本来就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派人可以彻底改变的,只能够加速或延缓,只能治标,但治不了本。
  日期:2012-10-09 18:59:54
  第七章渗透,再渗透
  第一节独尊儒术
  当然,还有问题没有解决。不满二十岁、政治经验尚浅的崇祯,在登基不满三个月的时候就解除了阉党的威胁,事实上杀死了年近六旬、沉浮宦海多年的魏忠贤,跟之前东林党人粉碎郑贵妃等人的阴谋时一样,这次也没有以政变的形式进行。总体来说,崇祯一登基,官员们就开始向崇祯靠拢,将树大根深的“九千岁”抛之脑后,崇祯并没有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手腕,就渐渐掌握了主动权,跟汉、唐的宦官专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崇祯采取了正确的手段,但仅仅是温言抚慰魏忠贤就渐渐扭转了局势,能够如此轻松地就取得胜利,这恐怕不能完全归结为崇祯和魏忠贤的个人素质,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当时中国人心中的价值观念。但是同样是在儒家思想的治下,明朝的宦官专政跟汉、唐又有明显的区别,这就不能不继续深入讨论下去了,事实上,我们也应该去理解当中的不同之处。

  前文相当简略地概述了儒家的思想,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思想的提出或传入,到传播,最后到全民族整体认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克服种种问题,才能够被人们全盘接受,儒家当然也不能够例外。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儒家思想就被定为了最高的标准,直到辛亥革命以前,一直都是如此,在本质上尽管没有区别,还是强调礼法,强调人格上的不平等,但并非一点区别也没有。
  总体来说,汉朝尽管尊儒,儒家的经典成为了一种不可怀疑的著作,但是却拿不出一套官方的解释,也就是从官方到民间应该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话,这一整套如何理解的说法还很不完备。所以汉朝也根本无法举行科举考试,只能采用察举制,也就是各地推举孝廉之人当官,汉朝以后又转变为荐举制,其实汉朝的统治者未必不知道科举制的好处,科举制至少可以保证官员的任命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他们并非没有采用科举制的想法,只是没有儒家的官方解释,也就没有办法出题。考什么呀!难道考默写吗?

  我打一个比方你就懂了,马克思主义知道吧!我们如何去理解这套思想?当然不能完全看马恩写的东西,还得看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这套理论总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也就是一套对马克思思想的官方解释,这以后才能够出题。大伙考过政治吧,某某事件说明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你必须用这套官方的解释去回答才能够拿分,考政治很少有单纯考默写的吧!再比如说,有人问孟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是否可以算是臣弑君?毕竟商纣王是君,周武王是臣。”孟子说:“我没有听说过君主纣被杀,我只知道一个叫纣的独夫民贼被杀了。”好了,如果考试的时候考这段文字,要你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你怎么办?犯难了吧!要是你肯定君主暴戾,臣下就可以弑君,那么将汉朝的皇帝置于何处;如果你否定这点,那么身为秦朝亭长的刘邦又为何起兵?这就说明刘汉王朝是造反起家的,是乱臣贼子、巧取豪夺,无法说明他是天命所归。所以臣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汉景帝也只能出来和稀泥,深怕把这个问题搞复杂了。其实汉朝大多数皇帝都是这个态度。

  明白了这点我们再看在汉朝时候的儒家思想,谁来解释这套思想?你来解释,我不服;我来解释,你不服;皇帝来解释,不敢,解释错了怎么办,万一适得其反怎么办!尽管也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始终难以被人所接受,也没有理由接受,我说过,推行一套思想是很难的,是需要时间的。但是为了说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又不能不拿出一套说辞,所以在汉朝最流行的就是谶纬之学,也就是把刘汉王朝的合法性归结于一种神秘主义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算卦。这就没有一个准了,你姓刘的能这么干,我王莽就不能这么干吗?外戚、宦官就不能这么干吗?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就是两汉的政局十分不稳定。

  接下来就是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胡人”闹,汉人也闹,归根到底是汉人在闹,只要我们愿意静下心来思考就能够明白,汉人如果不出毛病,“胡人”根本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正是因为汉人自己处理不好问题,才让“胡人”钻了空子,所以这注定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汉朝所采用的这套统治方法已经没有办法继续用了,其他的因素不过是总因素的1%弱。西晋就有过短暂的统一,但是很快又陷入了分裂,难道就因为西晋采用分封的原因吗?汉朝不也采用了嘛,混乱程度也不比西晋小,但西晋就是短暂统一而西汉却长时间统一,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同时,魏晋南北朝也是一个大换血、大变革的时代,当时的人都知道问题是出在统治思想上,所以思想文化十分丰富,不仅儒家在找解释,佛教也开始大规模传入、传播,佛、道不断变革,寻找新的突破。这是中国又一次在思想文化上的激荡年代,尽管比起春秋、战国来说是远远不如,但比起后世,所留下的遗产却极为丰厚。
  终于,隋、唐再次统一,儒家的官方诠释横空出世,也就是历经三十余年、由孔颖达所编纂的《五经正义》,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对儒家思想的解释。接下来就可以做第二个工作了:把儒家的思想渗透到民众当中去。
  汉朝没有官方解释,当然也不可能把这套思想传播到民众当中去,所以在专制时期早年,儒家思想仅仅是官员阶层所认可的价值观念,普通民众还不认可,至少没有普遍认可。唐朝终于有了官方解释,就可以传播了,实际操作的就是韩愈等人,这对于儒者们来说可谓立了大功,所以后来韩愈又被称为韩子,为了区别原来战国时期的韩子,改称原来的韩子为韩非子。这次传播的影响非常深远,从上至下,从官员到民众,统统都接受了儒家的思想,从这以后我们或许可以把儒家称为儒教。

  <
  日期:2012-10-9 19:01:00
  第二节四股势力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专制史的重要分水岭,将专制史分为前期和后期。专制后期,也就是自宋朝开国起,中国所呈现的政局和精神面貌完全跟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专制时期,王朝官僚阶层内部有四股势力一直是左右政局的:文官、武将、外戚、宦官,另外有两股王朝统治阶级外部的势力,一个是王朝统治的基层民众:农民,他们参与政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农民起义,还有一个就是异族入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