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将—那些陪伴名将的红颜们》
第34节

作者: 与君相逢武陵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26 20:30:18

  第三十二篇:人生若只如初见——大明戚继光+王氏
  戚继光这个人大家很熟悉了。是大明世袭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军N代,注定要走上戎马生涯。
  古时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在戚继光十三岁的时候,他的老爹就为他定下来一门亲事,把将军王栋之女定为他未来的妻子。
  也许在接下来的五年间,双方对未来携手一生的人,都有过一些朦胧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猜测着彼此的样貌,性情,编织着白头偕老的美梦。
  直到戚继光18岁那年,如期迎娶了这个姑娘。在龙凤花烛跳跃的火焰前相互打量,总算放下了那份若有若无的牵挂,明白了,这就是那个猜了几年,盼了几年,想起会羞涩却又放不下的人。
  这时候他们应该是琴瑟和鸣。戚继光十七岁就继承了父亲的官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骑射上自然没少下功夫。而王氏则是标准的将门虎女,也喜欢舞刀弄枪。新婚燕尔的两人在一起切磋武艺,探讨兵书,别有一番豪情。
  也许王氏这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悍妒”的潜质了,只不过小夫妻亲密无间,外加戚继光是个心怀高远的人,倒也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娇妻这点小心眼看起来不仅无伤大雅,反而满可爱的。
  王氏看着丈夫难得的不和其他公子哥相攀比,一心一意全在她身上,自然很满意。她以为,这样的日子会到白头。
  甜蜜安静的日子过了四年,戚继光这个有官职的人为了学历,还是乡试,会试的一步步考过来,然后又被调任东南,组建日后闻名于世的戚家军,开始了他传奇的抗倭生涯。
  时光如流水,一晃成婚都快20年了,但是两人却一直未能有一男半女。戚继光又是家里独子,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下,很自然的想到那时通用的解决办法:纳妾。

  当然,戚继光也知道,妻子绝不会答应的,多年来她在这个问题上从未让步过。但自己已经36岁了,这一步是非走不可了。
  于是,在东南百战的间歇,戚继光先纳沈氏,次年纳陈氏。很快他们就有了戚祚国、戚安国、戚昌国诸子。戚继光心头的巨石总算落地了,戚家后继有人了。
  但是,婢妾之流流落在外也不算多过分,可这几个孩子总要带回家里见过各位亲友吧,又如何瞒得了发妻?
  还没等他想出个万全之策,王氏已经听到了风声,从家里奔过来了。还是那样火爆的脾气,扬言要一刀杀了戚帅!
  此时大家可能都同情戚继光,但我想到的是,王氏真的非寻常怨妇妒妇,因为她没有去按照怨妇的逻辑去追打那两个所谓的狐狸精,而是直接把战火烧到丈夫身上!一来,王氏够清醒,知道该为此事负责的人是谁。二来,王氏够威风,一点不怕丈夫,所以也不用拿情敌撒气。
  就算纳妾合法,戚继光对发妻恐怕也会生出隐隐的愧疚。因为孩子的问题,也曾柔声软语的发妻到了今日这个地步!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要化解这个危局,日子还要过下去啊。
  戚继光也就壮着胆子回去认错,把那些子嗣大计之类的理由说出来求得妻子理解。王氏其实很清楚丈夫也是事出无奈,并非花心风流之徒。更何况事已至此,除了接纳,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夫妻披肝沥胆痛哭倾诉一番后,所有的剑拔弩张都化为云烟。
  考虑到王氏无子,毕竟孤独,戚继光决定把次子戚安国送给她收为嫡子,亲自抚养。毕竟是多年的夫妻,毕竟曾经有过美好岁月,他希望这个他的骨肉能在他离开出战的时候,给妻子以慰藉和陪伴。

  王氏此时应该很感激丈夫的体贴吧。抱过来可爱的小家伙,母性在心中生起,王氏觉得似乎也没什么遗憾了。
  没有孩子的婚姻危机化解到这个地步,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皆大欢喜了。王氏一心一意的看顾着小安国,视如己出,盼着他长大。此生不能为丈夫生下亲骨肉,有这个孩子做伴,也算不幸中之大幸了。
  可天不从人愿,小安国未能顺利长大,不幸早夭。这场打击把王氏又打入地狱。她的行为从此越发过激,和丈夫的情意也在一番番摩擦中被日渐消耗。
  又是十年过去了,戚继光已经由东南调到北方,由对付倭寇转而对付起蒙古铁骑。离家万里,孤独寂寞,和王氏不和,再加上搭档张居正也渐渐耽于享乐对他也有点影响,戚继光再次纳妾,得了一位姓陈的姑娘,又为他生下了戚报国,戚兴国二子。

  望着丈夫再次带着年轻女人和娇儿回家,王氏已经心如死灰了。这次还是为了子嗣么?这一辈子,她都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却一次又一次的被丈夫背叛。
  三个别的女人,挤进了他们之间,让王氏几乎不能呼吸。
  曾经只有两人相携相伴的日子,曾经在她的娇嗔威逼下,丈夫含笑说不会纳妾的日子,如今想来,真如梦幻一场啊。如果时间能停在那一刻,是不是这一生就不会有这么多痛心和遗憾?
  可无情的是世事变迁,不公的是命运无常,她这个名正言顺的嫡妻硬是无子,眼看着自己的婚姻渐渐的千疮百孔,眼看着自己未生未养的庶子将来继承丈夫的一切。眼看着她自己在人家母子父子的亲密之中,显得那么多余。

  在王氏的苦闷的同时,朝中张居正的倒台也让戚继光开始不得志起来。夫妻俩此时越发相看相厌。
  怨恨的尽头,居然是仳离。王氏带着积蓄的家财,愤而回到了娘家王家。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怜这一对头白鸳鸯,到头来却是失伴单飞。
  白头偕老终成了一句空话。却不知道责怪谁好。并且看起来戚继光还更可怜一些,落到了被发妻抛弃的惨况。
  王氏对婚姻的捍卫,超前于那个时代。如果她能生下一群儿女,再配合戚继光修身的功夫,或许这会是一段难得的提前践行一夫一妻制的楷模,就如名臣于谦和他的爱妻董氏。
  但命运弄人啊,还是让这段姻缘被尘世风干,裂成碎片。

  晚景凄凉的戚帅,会不会凝望发妻所在的方向,追忆曾有过的温柔缠绵?
  若是如当初相见时,没有那么多责任,那么多放纵的借口,两个人在窗前灯下,宜喜宜嗔,这人间或许就没了遗憾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