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38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犀首说:“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
  陈轸赶紧推销:“请移天下之事于公。”
  犀首一振,两眼放光:“此话怎讲?”
  陈轸连忙抬起肥硕的大屁股,故作神秘说:“魏将派遣李从以车百乘的规格出使楚国,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您可跟魏王说:‘臣与燕、赵有些交情,几次三番派人前来召臣,说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然后,您暗中放出话去,就说:‘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
  犀首恍然大悟,心领神会,兴奋地说:“好主意。”
  于是,依计谒见魏王,王果然批准,即明言使燕、赵。
  诸侯客第一时间得到了假情报,各自纷纷派人回国报告其主子说:“李从以成百乘的排场出使楚国,犀首又以车三十乘出使燕、赵。”

  齐王得到情报后,惟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
  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
  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
  魏王说:“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
  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再度出任魏国总理。


日期:2010-01-13 14:48:31

  魏王魏滢,在魏国的君位上度过了漫长的五十年,足足的半个世纪。比之去年过世的齐威王,还多出十个年头。
  他于公元前369年,在击败竞争对手——兄弟公仲缓之后,最终登上魏国的权力宝座。前面说到过,那时的魏国,差点儿才没被赵种(赵成侯)和韩若山(韩懿侯)联手瓜分掉。
  经过长达半世纪折腾,如今的魏国又回归起点,早已成为强国争夺的猎物。
  正如歌中唱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原的大地上画了一个圈……
  这位古稀老人终于累了,就在这一年初春,恋恋不舍离开纷扰的人世。如果一定要给他立块墓志铭,也许可以这么写:此间安息的是一位大人物。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大人物的丧葬,也很是与众不同。
  魏惠王死后,风光大葬的日期已经择定。可是到了出殡日子,适逢天公下大雪,而且不是一般的“漫天风雪漫天愁”,也不是一般的天下缟素,那雪积的那是“相——当厚”,拉棺材车的牛,连眼睛都被埋在雪窝中,甚至城墙都被积雪压塌。
  这时候,孝太子魏鸣决定,发动“人民群众”铺设栈道,准时出丧。
  群臣纷纷苦谏说:“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
  行孝中的太子说:“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

  群臣全都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将此事汇报犀首公孙衍。
  公孙衍也没有好办法,皱眉敛额苦思良久,最后说:“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
  惠施说:“好吧。我去说说看。”
  于是,吩咐驾驶员套车,带着跟班去见太子,说:“会葬日期有定下了么?”
  太子说:“Yes.”

  惠施说:“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亦水}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亦水}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

  太子说:“甚善。敬弛期,更择日。”
  这也算“疯子可欺其以方”吧。
  等到雨停雪止,云消雾散天气放晴,魏国按照晋文公时期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大家都穿上黑色的丧葬礼服,用当时最高的规格,顺利地埋葬了已经作古的魏惠王。

日期:2010-01-14 09:09:17

  002又见大梁,再见大梁
  魏国料理完丧事不久,邹人孟轲就率领着他的庞大“粉丝团”来到大梁。
  孟轲还记得,就在宋国太丘的祭祀神坛倒塌那年,自己曾来大梁拜会过魏惠王。当时,离马陵兵败后太子申被杀、旋即公子卬被商鞅欺诈活擒也才五六年光景,正是魏国祸不单行、焦头烂额之际。
  老孟以为,挑选那样一个非常时刻,向国君推销“仁义”理论,可能比较容易被接受。仁义原本就是利益:上不仁则下无法安分,上不义则下也尔虞我诈,一旦国家发生动乱,于上于下将会造成最大的不利。
  就这样,战国时代两个牛人相见了。

  魏国领导人说:“专家!您不远千里而来,有没有带个红包当见面礼呢?”
  年将不惑的孟子回答道:“领袖!何必那么俗套?仅有仁义而已。部长问:‘外汇储备增加多少?’厅长问:‘今年GDP提高多少?’老百姓问:‘个人可支配收入多少?’眼睛只盯一个钱,社会公平、公德都不顾,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谓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所以说:仁义而已矣,政府维持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创造财富的事情让百姓来就是。”

  王站立在湖畔上,看着鸿雁麋鹿、亭台馆舍,想叉开话题,说:“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却紧紧抓住主题,发挥说:“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老孟的“山东话”,河南人听了有些朦胧;大意还是能明白个七、八,引经据典的确很有学问哦。意思上说,古之圣贤治国,能与民同乐,无论做啥都是皆大欢喜;如果P民怒容满面在诅咒,渴望着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话,就算拥有“台池鸟兽”,恐怕也不会有太高的幸福指数哩。
  梁惠王赶紧说明,自己其实也是照着圣贤榜样去做的;他说:“寡人对于国家,已经尽心尽力了。每逢河内遇到凶年,则移其民于河东调其粟于河内。河东凶,同样如此办理来着。但凡有个四灾八难,无不努力赈灾,未尝敢懈怠也。”
  显然,领导很困惑;他茫然而委屈说:“看看人家老外行政,都还没有寡人这样用心的。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减少,寡人之民不见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跟所有天才一样,孟子讲话有些跳跃。他立刻回答道:“领袖熟悉战争,请让我以战争作比喻吧。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有人百步而后止,有人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王以为如何?”
  王严肃说:“不可。就算没到百步,也是逃跑主义的行为嘛。”

  孟轲紧接话头,迅速回归主题:“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则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则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则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而无憾,此乃王道之始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百姓成批饿死,却说:‘不是我错,都是天灾。’这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却说:‘不是我杀人,是刀子杀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说:“寡人愿虚心承教。”
  孟子问道:“用棍棒杀人与用刀子杀人,有区别吗?”
  领导思考了一阵,回答:“应该没什么区别。”
  孟子再问:“用刀子杀人与用政策杀人,有区别吗?”
  领导再答:“也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让人送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