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32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人活世间而为王,可谓至高至尊矣;多少事,依然力不从心、事不如意。
  这一年(公元前326年),赵肃侯过世,年少的太子赵雍继位。
  公孙衍跟齐国的军界大牛田盼沟通说:“我听说赵国新君刚刚即位,咱魏、齐两国是否出兵问候问候?要不就这么着,你代表齐方出资(出兵)五万,我代表魏方也出五万,不过五月而赵破!”
  田盼回答说:“轻用其兵者,其国易危;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也不想想,当初如日中天的魏国,是如何落到今日这步田地。)
  公孙衍不以为然,说:“此言差矣。魏王与齐王本来就不大想起兵,现在将军又说有困难没把握,如此则赵不伐而二士之谋困也。且公直言容易,而机会已失去。难构而兵结,届时齐王、魏王见其危,又安敢释卒不我予乎?”
  田盼于是说:“那好吧。”
  遂权两君听犀首。犀首和田盼遂得齐、魏之兵。兵未出境,梁君、田侯恐其至而战败也,悉起兵从之,大败赵氏。齐军俘虏赵将韩举,并占领赵地平邑、新城;魏军也打败了赵人的另外一支部队,闻到久违的胜利气息。

  魏王很兴奋,决心隆重庆祝一下:下令改元,驱驱晦气。

日期:2009-12-25 09:44:23

  齐魏的合作交好,显然刺激秦国及张仪的神经。除兴兵毫不客气占领魏国的陕,还企图通过外交围困手段,迫使老魏家屈服就范。
  张仪在啮桑(齧桑)触霉头后,公孙衍却来了劲头。
  犀首公孙先生琢磨个办法:把第二世界的哥们和第三世界的穷棒子纠集起来,成立一个丐帮集团。在他的具体操纵下,发起新一轮的称王运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呗。
  公元前323年,三晋的魏、韩、赵,以及北方的燕、中山,五国君王汇聚徐州开国际大会,互相承认王的称号,想借此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第一世界的日夜挤兑压迫。
  同属第一世界的齐、楚,虽然不能同意秦国单独控制老魏家,但也不等于就要保护中小国家。大家各有自己的小九九,盘算得门儿清。至于精明反被精明误,则是另回事儿——那是超出了社会群体的智力极限嘛。

  对于五国相王这个事,齐国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理由之一是:中山国像鼻屎那么大,如何也能够称王?如果阿狗阿猫都得王的职称,那王冠岂不要贬值么?坚决不同意,举双手反对!
  “他公孙衍算老几呀?”齐国人十分的恼火,“纯属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吃饱了撑的!封王那么容易,简直亵渎神圣……也不掂掂自个儿份量。”
  齐王甚至打算动用军队,武力胁迫小鬼子放弃称王。
  魏、赵、燕三国见势不妙,为息事宁人不连累自己起见,居然也劝说逼迫中山放弃王号……但是,生命可抛弃,王冠是不能放弃的。
  中山王强项说:“你们能称王,偏我不能称王?老实说,咱中山早在五十多年前复国之初,就已经改制成王国!资格比你们还老,你们承认不承认,事实都明摆着。”
  最后反倒是小小年纪的赵老大赵雍算看明白几分,与其争一个有名无实的狗屁王号,不要倒也罢;一激愤之下,主动放弃赵王称号,下令全国仍旧沿用原来称谓。

  赵人想:“什么玩意儿,咱不叫天子皇帝、不叫总统,照样可以横行霸道于天下,只要拳头够大、胳膊够粗,能够紧紧掌握实权,我就是叫主席、委员长也是一样嘛,叫校长都无所谓。”
  楚国更是反应强烈,兜头就给魏国浇泼了一大盆冰水,直接发兵攻魏之襄陵地面,大败魏军并占领了八个城邑。国际社会其实够黑、够狠,实行的基本还是丛林法则,从来靠实力说话哈。
  由于齐、楚不遗余力的猛烈破坏,五国相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而魏王更加憎恨齐、楚二国。魏国当局笼罩在阴云之中,公孙衍和惠施两个人辛苦折腾好半天,原希望拉拢广大的群众借以对抗秦国,结果却事与愿违。
  魏王魏茔也曾信心满满,积极支持合纵政策,以求改变接连不断挨秦打击的悲惨局面。可惜,现实很残酷也很无奈。合纵的尝试,还没等到秦国出面反对干涉,先就被齐楚两国搅得七零八落了。
  气愤之余,年迈的魏茔有意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接受张仪的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一贯主张。他们老气我,寡人也要气气他们。
  这时,张仪欲并相秦、魏,又不失时机从咸阳跑来大梁忽悠。故意跟魏王说:“仪请以秦攻三川,王以其间约南阳,则韩氏亡也。”(意思是:秦出兵攻三川,魏出兵取南阳,秦魏合作共灭韩国。)

  此消息,不胫而走。
  史厌对赵献说:“公何不以楚佐仪求相之于魏?韩恐亡,必南走楚。仪兼相秦、魏,则公亦必并相楚、韩也。”(机会主义者纷纷出镜)
  魏王打算接受张仪为相,这对公孙衍很不利。
  他于是悄悄派人对韩公叔说:张仪已合秦、魏矣。
  那个张仪说: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韩氏必亡。

  魏王之所以看重张仪愿与之联合,实际上是贪图南阳之地。您想办法说服韩王,适当割些土地献给魏国,成就我公孙衍的功劳,则秦、魏之交可废矣。如此,则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衍。
  公叔相信公孙衍的说法,果真割献部分南阳土地给魏。(国际友人外交配合呗)
  犀首公孙衍以此为功,果然相魏。

日期:2009-12-28 09:01:16

  然而形势比人强。
  次年,魏太子和韩太子入秦朝见,张仪还是被魏王任命为“相”。
  俗话说了:“不是冤家不聚头。”
  也真是的,公孙衍当初从秦都咸阳风尘仆仆跑到魏都大梁,总算摆脱张仪咄咄逼人的那副讨厌嘴脸;可是兜过几圈下来,如今又换个场地同朝为官共事,还真是恶鬼缠身没完没了啦!
  张仪的使命很明显,要把老魏捆绑在秦国的战车上。一旦秦国把魏、韩两家收为小弟,那就有足够条件对付东方的田齐和南方的老牌帝国主义楚国。

  这个基本原理嘛,与街头黑社会争地盘大体相通。
  可魏家也曾是叱咤街头风云的黑老大,如今虽然被打残了,内心还万万不能接受充当人家马仔的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发生一种奇怪的局面:不甘心为秦作伥,导致遭受来自西边的频频敲打;低声下气向东方求援,齐国又压根不是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在公孙衍精心策划下,创造性发明“五国相王”运动……结果呢,如同捅了个大型马蜂窝,且不说搞得心力交瘁,还遭到东南西北全方位攻击!
  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个痛苦事实。
  魏王魏莹本来是个爱折腾的人,如今英雄迟暮,身心都老了,也累了乏了。心想与其四面受敌,还不如与狼共舞,得过且过,也气一气齐、楚两个忘八蛋。因此之故,魏国朝廷迎来了出口转内销的长舌公张仪。

  恰在这个时候,田繻很自觉的死了。
  腾出个空位,这又让楚国来的昭鱼焦急起来。他跟苏代私下沟通说:“田繻死,吾恐张仪、田文、犀首之有一人相魏者。”(看整个意思,此时的魏国好像有若干个“相”——总理外,还有N个副总理。每个副总理,分管对某国事务。烦请历史专家、学者研究。)
  苏代说:“那么,您觉着以谁为相更有利于楚?”
  昭鱼说:“我希望让太子自为相。”
  苏代打保票说:“让我为您面见魏王,肯定叫太子为相。”

  于是,苏氏兄弟去见魏王。就说:代也从楚来,知昭鱼甚忧……。代劝他,不必担心,魏王是个老谋深算的英明领袖,心里全都明白得很耶——张仪相魏,必重秦而轻魏;田文相魏,必重齐而轻魏;犀首相魏,必重韩而轻魏。魏王明君也,无论如何不会让他们相魏。
  话中有话,且杜绝别的通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