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44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十三章
  湖湘人才之喤引  大清陶澍第一人(下)
  前文说到:说起这陶澍可不是这么简单或单薄。有朋友好奇问之,一人为官已经做了这么多实绩,也是清史留名了。
  但,陶澍,却不仅仅是这些。那,还有什么可值得花笔墨的呢,当然有!请接着往下看:

  整治水患始于安徽成于两江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陶澍安徽巡抚任上,六月长江大水,安徽濒江三十余州县堤圩皆破,田园房屋淹没。时经三月,消水不及三尺,补种无望,灾情惨重。
  陶澍接连发布《安徽水灾布告》,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政策,并派出官员到湖广、四川、江西“购米十万担”,减价平粜,还劝捐数十万金”,救济灾民。同时,亲自深入安庆等重灾区勘察,动员人民生产自救,重建江坝,保卫田庐。
  经过这次水灾的惨痛教训,陶澍深感兴修水利是攸关民生的大事,决心筹办安徽水利。

  这年下半年,他深入涂山、八公山,登高俯看全淮地形,并踏勘寿州城之西湖,郭塘之郭塘陂,荆山口,凤阳之花源湖,凤台之焦岗湖及滨江各圩垸(音院,yuan),掌握第一手资料,作出了治水规划。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二月,陶澍向道光皇帝上奏安徽的治水方案。主张提高洪泽湖的蓄水量。认为“洪泽一湖,必藉淮源旺盛,方资收蓄敌黄,自应多方导引,以助其势”。而“寿州境之城西湖,凤台县境之焦岗湖,凤阳县境之花源湖,均可抽沟入淮”。另一方面,他还主张在淮河两岸筑堤束水,并提出了“民办官助”修水利的办法。
  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赞赏和批准。于是,他便及时督饬各州、县组织力量,大兴水利。除“治寿州城西湖、凤台焦岗湖、凤阳花源湖,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之外,还在沿长江各县计亩出夫,修筑堤防,保障农田。计有铜陵县之边江老坝,长六十余里;望江县妙光图等圩,堤长三千三百余丈,高宽各二丈五尺。接着,他又督饬“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为日后兴修水利筹储资金。

  同年五月,陶澍调任江苏巡抚。江苏省为“江河要区,政务殷繁,财富甲于他省”,责任重大。
  陶澍到任后,继续致力于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他调查了吴淞一带水利情况,于七月二十三日具奏皇帝。他说“据臣调查江苏浙江水利莫大于太湖,其分泄入海有三条水路,一是吴淞江,即太湖正流;二是黄浦江;三是浏河。吴淞江最大,但分流南入黄浦江,造成吴淞江日微,浏河亦逐渐增淤,每当洪水暴涨,洪水无法排泄,而造成沿岸人民涝灾。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太湖号称三百里,其实只系薮(音叟,sou)泽,宽而不深,所收江浙及宣歙(音系,xi)诸水,发源不远,不过三五百里而止。东及海滨,亦止二三百里,源短而流亦短。非如洞庭、彭蠡(音犁,li)有数千里来源也。而所灌苏、浙、常、太、杭、嘉、湖数府州之田亩以亿万计,漕粮居天下之半,皆恃太湖为之润溉”。

  但是,长期以来,太湖受到破坏,一是“民田侵占,争及尺寸,而流日隘”。二是明代以来,“不治其本,而别开津汊以苟一时之利,以致支流愈分,正流日塞”。二方面吴淞江等系太湖正流,“为江苏水利第一枢纽”,但江口于康熙年间新建石闸,使“泥沙停积数十里,水小如沟,船只往来反俟潮水为之浮送”。并以亲身勘察事实论证:“由青浦华亭至上海,黄浦无闸,而海潮鼓荡,江面阔深”。根据以上分析,陶澍提出了续办吴淞江水利的方案。具体施工方案是:石闸有害无益,应行拆除。其闸前后所积泥沙并沿江弯曲浅滩,均应设法疏挑。“照业食佃力之法,于隆冬闲暇时,按亩出夫一、二名,挑浅浚深,即因出土以为圩围。每岁通力合作,以三月为率,约计出土可高一、二尺,越三、四岁,而圩围可成”。不多日,道光皇帝即批准了陶澍这一方案,并谕知两江总督协助办理。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七月,江苏发生水患,许多州县被淹,数十万人受灾。七年,陶澍会同两江总督筹议治理吴淞江。他和地方官员往返勘察,制定计划,估算土方,组织劳力,筹划资金。通过周密规划,定出了施工方案。从青浦县头坝至上海县拦潮大坝,总长一万零八百八十九丈。分工上海县承桃二分,青浦、嘉定二且承挑一分,其余由元和、吴江、震泽、昆山、新阳、太仓、镇阳、宝山八州县各承挑一分。并订出奖惩制度,“承办各官,如果勤奋出力,著于竣工时量予奖励;倘草率玩延,即著严参”。

  十月,疏浚吴淞江工程相继动工。十月十一日,拦潮大坝合拢后,集人戽水兴挑,但以后“时值严冬,连遭雨雪,挑挖河道,积水较多,虽经随时车戽,而涸复之后,又逢雨雪,且时届 (音虎,hu)寒,上下河堤,冰凌冻结,夫役不能立足,人力难施”。工程极其艰难,所以当年未能一律完工,至次年正月,天色放晴,遂添人挑担。陶澍督促各地,挑出之泥,按原定设计,筑成堤堰,河道一律深挖,以保证工程质量。在新阳县工段内,起出远年沉没粮船一只。在上海县工段内,又起出远年沉没海船一只,证实挑竣之深为前所未有。

  二月,吴淞江疏浚工程竣工。二月七日,陶澍乘船亲赴工地验收。共用库银二十九万九千一百八十七两,达到了满意的效果。震泽下游诸水可以宣泄,使由渎直达,决曲岸二千余丈,泥沙无所壅,圩田可耕者逐多。“十七日丑刻,先将青浦上游头坝开放,使清水流注充满。午刻将上海下游大坝开放,目击水势畅出,汹涌如雷,坝外淤泥立即冲散。未刻,海潮大至,水势抬高,内外刮刷……水深均有一丈九尺至二丈不等,实为一律深通,毫无浅阻之处。访问沿途耆庶,感称百余年来未有开挖深通之工。”

  陶澍曾作长诗一首,记述吴淞江放水盛况:
  今朝开坝息畚锸,
  万人邪许闻欢呼。
  涛头一线立海色,

  恬有静绿先平铺。
  樯帆乘风行客乐,
  鱼龙得意争归墟。
  推波助澜势未已,
  且喜百年民患除。
  诗中还总结了治水经验:
  岂知江潮在天地,
  本若元气相转输。
  一呼一吸荡肠胃,
  焉有塞口防沾濡。
  来源不裕闸何益,
  刻舟颇笑前人愚。
  此诗传出后,吴中人士竞相和者数百人。
  陶澍办事善始善终,奖罚分明。是年三月六日,他具奏朝廷:“武进县丞陆钫在施工吃紧时,藉病迁延,候补府经历陈溶,雇夫迟玩”,交部议定,给予处分。苏州府陈銮等二十八名官员,“督率认真,干练实心,任劳任怨”,报请加官晋级。获得了朝廷的批准。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上半年,他又主持兴办了练湖工程。练湖“收纳长江诸山八十四汊之水,北接丹徒境,谓之上练湖,南接丹阳城,谓之下练湖,周围共一百六十里”。居高临下,主要供江浙两省漕船要道徒阳运河的调剂水量之用。但“自康熙年间,上练湖已改民田开科,仅存下练湖四十里,但能灌田,不复能济运。”正北的黄金闸,“上承马陵桥来水,下达范家沟入运,尤为全湖咽喉。”他亲自查勘后,具体提出了修浚办法:“惟有就水所经行处,两岸先筑堤埂,以次修复黄金闸,使水归下练湖,足资多蓄,而不致回漾增高,以淹上练湖之田,则济运之源裕矣。”使练湖有农田水利之功,又有漕船运输之利。这项工程共需银二万四千两。他会同两江总督筹议,在司库封贮银内借用,日后由各属新涨沙地的租息中归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