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37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填正榜时,各省都是从第六名写起,直到完成最后一名。然后再写前五名,由第五名倒序写至第一名。以显示位列前五的仪式感,也方便营造更为隆重的形式,使得高中的举人成为众士子追崇的楷模,为得就是让得中者享受极为显耀的荣誉感。

  尽管填榜程序严格,考官们也十分慎重、仔细,但清代还是时有填榜错误的事儿出现。如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顺天乡试录取将二十名误写为十二名。
  各省乡试填榜后,需要在榜单上钤盖印信。清初时只规定顺天乡试榜单上钤盖顺天府尹印信,其他各省没有统一要求。乾隆三十年(1765年)规定,各省乡试榜单,需在年月和接缝处钤盖巡抚关防印,无巡抚的省份钤盖总督关防印,此后成朝廷定制。填榜的第二天,顺天府在顺天府署,各省在布政使司或巡抚衙门前张挂。榜单张挂时,派兵士看守,三天后收缴存档。
  因为乡试放榜时正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乡试榜也称秋榜、桂榜、蕊榜、龙虎榜。又因举人是科举出身的第一级,所以又称一榜、乙榜。
  顺治二年的规定还要求:乡试放榜的当天,考官们还需要誊写题名录,进呈给皇帝御览。次年,又规定需要誊录三份,分别送给皇帝、皇后和皇太后。到了乾隆二十八年,顺天府的乡试题名录就不再要求呈给皇太后和皇后了。
  对于誊写题名录的格式,清初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康熙八年(1669年)规定,要求各省题名录一定要包含乡试三场考题。十七年(1678年),朝廷又要求各省题名录都仿照河南体式誊录,使格式统一起来。
  明清乡试放榜前,考生们都非常关注考试结果,经常会向考场的门丁打听录取结果,称为“看鸽棚”。放榜之后,门丁往往会率报子鸣锣报喜,并有一张长条形的白纸条,上写“中式某某科乡试第几名举人,湖南某某府县学优廪生,或廪生增生附生”。此后,还要送捷报,不仅要送外考生家中,还送往亲戚家中,清代诗人张子秋有一首《报喜》诗:

  高升高中任高才,
  添喜红条便报来。
  讨赏门前无别话,
  今朝小的喝三杯。

  报喜人到了新科举人家中要受到隆重的接待,而且还要在举人家小住几天,并由考中举人家开出单子,上面列出所有亲戚朋友的名字,再由报喜人前往一一报喜,还请他们前来给新人贺喜(那自然又是一笔笔可观的进项了)。
  乡试、会试放榜后,朝廷允许落第考生凭卷票领回自己的试卷,称为“发领落卷”。如果考生觉得考官阅卷不公正,还可申诉。这不仅可以安抚落第考生,也可以监督阅卷考官公正评卷。清初时经常有落第考生发现阅卷有错误,前往礼部申诉,使考官受罚的事件。到了清中期以后,即便考生申诉,也很少得到满意的答复,发还落卷的制度也形同虚设。
  日期:2022-06-01 07:49:46
  不一样的曾国藩(85)
  第十一章
  筠仙早生五十年  子城乡试跃龙门
  乡试取中的举人之待遇

  明清时期(清随明例)举人,是科举制度成熟定型后最基础的士大夫集团成员。是各省乡试通过后产生的。
  举人享有不纳税不徭役的基本特权,中举后就是老爷,有些附近的小农小商会拖家带口依附,献上财产将自己降低到佃户与帮工,为的就是逃避税吏衙役的盘剥与敲诈。
  举人可与地方官员平等交往,因其有座师同年这一票人脉资源。因此可被推荐为基层有品小官,通常是九品巡检、司库、税目、主薄一类小官。条件好或老师说话硬,资源多的举人有可能当上八品的县教喻(类似于县教育局长)。也有资格开办学校,或者为高级官员当幕僚,为从政发展做预备与积累人脉,是有正式品级的预备官员。
  而秀才就有所不同了,秀才是科举制度下最基础的功名。
  明清制度,经过县府院三级11场考试合格的童生为秀才,也称生员,俗称读书人。优秀者可以入县学府学读书,就是进学。国家政权给予一定钱粮,以支持秀才继续学习。中了秀才,见县官不跪,口称学生。一般案件不受刑。民间称为相公,可出任官员幕僚,或者当私塾先生,或者给大户人家做管家、掌柜之类的客卿。
  虽然科举弊病种种,但作为旧时一种上升的正途,还是为不少草根提供了可资改变的渠道。
  乡试联捷中举喜事连连
  曾子城中了秀才之后第二年,恰是乡试之年,这年秋天,曾子城再次参加乡试。
  大清乡试,自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科乡试开始,考试内容须于《诗》《书》《易》《礼记》《春秋》五科之内,按此顺序轮流命题,考完《五经》;然后将第二场论题裁去,以《五经》各出一题,一并进行考试。此后成为定制。

  曾子城自是按制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完成了三场考试。其间自是紧张,不必多说。等到子城考完最后一场出来时,虽是仲秋时节了,也早已满身大汗,整个人如同虚脱了一般。
  待回到书院见到刘郭二子后,脸色也是煞白之状。刘蓉见状,以调侃的语气讥笑道:“涤生,怎会如此之状,想必太过看重功名之事了吧。若此,即会被其所累!”郭嵩焘在旁边直是笑而不语。
  子城也不解释,只是对其二人拱拱手,算是回应。从其内心来说,还是觉得考得不错的。自从上年入了县学,再回头思考答卷所获时,似已明白一些作文之要了。故,此次考试虽然冗长,但觉难度不大,只是三场下来,在精力上比较耗人而已。从答卷来说,如不出意外,应可中举。看官皆知,子城持稳平和,一般不轻易大话早出的。此次亦然,为“保险”计,也不将答题情况说与二子,心想待张榜时再见分晓吧。可是刘郭二人却也十分关心,一再追问答题情况。子城自是不应。二人见状,相约放榜日一起陪同子城前往贡院看榜。

  到了道光十四年九月十日发榜这天一大早,曾刘郭三子结伴于卯时早早赶到了放榜现场。还未到张榜处,三人简直要侧身才能前行,可见观看放榜之人几多。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声音嘈杂:听声音之状既有兴奋的,也有颤抖的,还有直接说出担心的......此时的场面里,如果人与人讲话则必须大声喊叫,才能对话。三人也觉得此时说什么似乎多余,无非都是在“焦灼”的等待放榜时辰,等待传话人、填榜人写榜。

  时间一刻刻过去,可是今日之时刻却不似往日,感觉过得尤其缓慢。子城还好,看上去也比较平静。郭子却是急不可耐一般,时不时地询问怎么怎么还不到时间,似乎是问一下好像时间会过得快一点儿一样的。

  好不容易捱到了辰时,只听传话官叫道:“观榜列众听好:即刻出列填榜。请一众闪开通道,以便传话通行。”
  众人一听马上开始写榜了,顿时静了下来。又听传话官说:“列位陪同人员,请多留心观看参试士子,无论中否,均须观察其人之状,切勿大意!”众人听后,顿时大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