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风云战沙场》
第41节

作者: 暗夜三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惠王才得以执政楚国,这一段过往,李相该十分清楚。”
  赵伯说完喝了一口茶,看了看李悝,意思是让李悝亲自讲一讲剩下的过往。
  王禅现在听得清楚了许多,赵府之败必然与当年通报楚国的内息有关。
  而晋国探得楚国实情,却并不出兵,而是依靠一直扶持的吴国来攻楚,想作渔人得利,却不知遇上有才的李悝,破解了这一困局。
  李悝一看,也是长叹一声道:“前几年,也就是你出生前一年,我助惠王夺得大位,被封为相国。
  而吴国晋国欲图楚国,当时楚国空虚,无力相抗,却有朝中之人建议,联吴抗晋。
  我知道联呈抗晋实是引儿狼入室之举。
  当年庄王攻郑,而郑求救于晋,原本晋国出兵,两国不相上下。
  可郑国之内却有人出谋,反而联楚攻晋,出尔反尔,已让晋国上下视为奇耻。
  若楚国受晋国攻击而求救于吴,可能的结果是晋吴共同攻楚,这样楚国纵是有秦国与越国相助,也无力支撑。

  而且我曾联越,若是再弃越联吴,自然为君子不耻。
  所以当时我也是顺藤措瓜,才找到了朝中之人与晋国相通的证据,也就是虎踞镇赵府。
  晋国与楚国通谋者为切断联络,在我紧逼之下,不惜牺牲了虎遗踞镇赵家。
  以至赵家在晋与楚都不能立足,几百人无辜而亡,只余赵光诚一人。
  赵光诚与你母亲本有婚约,你该知道。
  求助于王家遭拒,又郁闷于胸,最后郁郁而终,以至赵家无有传人,才至今日之况。”
  李悝简单的把赵府之败的原因说出,王禅听来,却也正常,并非像其它人一样,心有怨恨。
  以他来看,李悝之为,也如同刚才所讲,并无善恶之分。
  他为楚国着想,把这安置在虎踞镇暗探除掉,并没有违背常理。
  只是现在反而维护赵氏,怕也是心中有愧,才有心如此。
  “李伯伯,你不必自责,赵氏一族,本来是晋国之人,身在虎距镇,为晋国谋事。
  你作为楚相,出此下策,也是逼不得己之举。”
  王禅看李悝面色难㙋,也是适实安慰。

  “禅儿,若要纵横列国,就势必要摈弃一切私念,包括地域之分。
  列国之争,说来说起,也只是利之诱也。
  当年若不是我想出人头地,站稳脚跟,本来也有其它办法处之。
  可却一时贪功,造成不解的形势,导致赵氏灭败。
  虽然非我直接杀了那几百个无辜之人,可却是因我而起,势在而行。”
  王禅猜想当年或许还有别的原因,要不然此时李悝不会如此痛苦,可他现在也不会再问。
  因为李悝虽然情势所逼,却也为赵氏复兴做了自己该做的,而间接得利的就是他与母亲王彩霞。
  现在他已经知道这个案子的的复杂。
  张氏一族很有可能像当年的赵氏一族一样,若是把案子做实,那张氏一族一定会被楚国朝中之人舍弃,同时吴国之人,也不会放过张氏一族,惨案就会再次发生。
  “李伯伯,那楚国朝中之人,难道你就不想扳倒吗?“
  王禅还是有此一问,也想知道此时李悝的选择,是否会和当年一样。

  “禅儿,只要此案你作得圆满,不必考虑于我。
  朝中费大夫与我,也斗了这许多年。
  若是我不计此事,他自然也不会忌惮于我,那我也可保自己安全。
  日后在朝中也可相处,至于联吴与联越之争,怕一时也难分高下。
  但也有助于楚国安定。

  况且我也不想重重蹈覆辙,让张氏与翠花楼一众,夹在吴楚争斗之中,夹在我与费大夫之中,再无辜丧命。
  于此,你也知道此案该如何处理了吧?“
  王禅一听,心里也明白,为何李悝会如此选择,也知道为何李悝要问自己如何处置此案的原因了。
  此案绕了一个大圈子,却又回到当初里正的处置办法。
  那就是把它当作一起意外走水。
  于楚国费大夫来说,已作出了断臂牺牲,接下来就看李悝。
  若李悝不再纠结此事,那两人回朝,虽然政见不一,可却还可以相敬如宾,同朝为官。
  而且李悝也不会再受到危险。

  王禅再细想昨日李悝那些护卫,非是因其它原因。
  而是因自己一时冲动,把案子推来官驿,怕引起吴国与费大夫的误解,而对李悝不利,这才逼于无奈增加防卫,其实一切都因自己而起。
  若自己不强出于头,那么李悝不问,费大夫自然领情,就不会危及李悍的性命。
  想到此王禅也是惊出一身冷汗。

  “李伯伯,是禅儿一时贪功逞强,险些酿成大祸,殃及伯伯还有翠花楼其它余众以及张氏一族数百人的性命。
  现在知道此事,该还有补救之策,待禅儿回去再思虑思虑,自然会妥善处理,还请李伯伯放心。”
  王禅此时脸色十分难堪,想哭却又哭不出来,未曾想自己的一时逞强,会牵连甚广,险些成为间接的杀人凶手。
  “小公子,你不用难过,其实李相国早就已有对策,而且让你查此案,已向对方表明态度,不会过多纠缠,你可知道?”
  王禅一惊,再一思虑,恍然大悟。
  李悝身为相国,在此官驿,本可以亲自处理。
  他让王禅一个六岁孩童来处理此事,别人看起来听信儿戏之言,所作的玩笑之举,其实已是深谋远虑,早就谋算在先。
  而王禅为李悝所算,有惊无险,却也不幸言中。
  此时虽然案子又回到原点,那七个人说是妄死,其实并非妄死,只是在斗争之中,作为牺牲的棋子,目的是保其它更多人的性命。如此此案算是走水,由张家给予安抚之资,也算死得其所。

  王禅的脸色又开始变得愉快起来,经此案一番周折,也让王禅懂得一个道理,真正的懂得善与恶。
  就像是前两日王禅问赵伯,里正糊涂办案,到底是善是恶,赵伯并不明言。此时看来,王禅当初的判断却是有失深思。
  里正糊涂办案,却可保一众人不死,若王禅执意查清,反而会让更多人无辜妄死,那谁善谁恶,还真是难与判别。
  “小公子,我们可以回去了吗?”
  赵伯知道上案对王禅的影响,也不想他过于难受,就直接问起王禅,让王禅早点回去。
  王禅一笑,对着李悝一揖道:“谢谢李伯伯指教,让我有此机会,真正认识,也懂得这其中之理,禅儿告辞。”

  “你回去之后,就可找开第三个锦袋,只需深思即可,明日还是来此。”
  李悝说完,王禅一楞。
  心里想着,为何李悝竟然不像前两个考验一样,可等王禅慢慢细虑,心里有些怅然。
  不过王禅再一想,或许是因今日的考验过得容易,所以以王禅之能该可以轻松完成第三个考验。
  心里想着又恢复孩童本性,一高兴,这脚步就会蹦跶起来,像是踏着春风一样。

  王禅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第三个锦囊。
  只见里面写着一句话:“如何算是真正的审时度势?”
  王禅对此并不意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