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厨子的往事》
第10节

作者: Ding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师父好!”一个小伙儿向王刚打招呼,嗓门特别大,有点向老谭示威的意思。
  王刚说:“这我徒弟,李勇。”
  挨着上杂是炖鱼档,炖鱼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师傅,叫徐军。

  然后是两个贴厨灶台,两个贴厨都是王刚徒弟,一个叫崔凯,一个叫崔璇,亲哥俩。这哥俩儿和李勇一样,大声向王刚问好,却不搭理老谭,老谭也不在意。
  主灶一共六个厨师。居中的是副厨师长李旭,二十八岁,河南人,和老板娘是老乡,跟着老板干八年了。
  头锅师傅李忠清,他弟弟也在这炒菜,叫李华清。川菜师傅盖鹏,两个炸炒厨师是王刚徒弟,牛宏泰和马顺仁。
  李忠清、盖鹏一组灶台,李华清、李旭一组灶台,牛宏泰、马顺仁一组灶台。
  挨着李旭灶台是两个贴厨的,再往里是炖菜灶,负责小笨鸡和家常炖菜。然后是一组八眼煲仔炉和三个地膛炉,煲仔炉炖菜,地膛炉一个吊老汤,其余两个是凉菜的酱汤。
  从上杂到炖菜,加上贴厨一共十六个师傅,按理说不应该上菜慢。老谭感觉问题出在贴厨和厨师的配合上。
  贴厨,在过去厨房里是普遍现象。
  师傅上灶,徒弟贴厨打下手,过过油过过水。师傅在炒菜的同时指点徒弟手艺,一来二去的把徒弟带出来。
  一般是一个师傅带一个贴厨,减轻师傅的工作强度,提高出菜速度。另外贴厨的工资低,对老板来说能节省开支。
  现在厨房已经很少用贴厨了。
  贴厨毕竟不是厨师,炒菜水平不行,不能直接制作菜品。
  现在厨房大部分都是八零后,这些孩子是计划生育之后出生的,一家一个。从出生那天起不是公主就是少爷,几乎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中长大的。

  有的上学不好好念书,调皮捣蛋打架斗殴,毕业后在家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家里大人管不了,没办法送出来打工,不为挣啥钱,主要是锻炼锻炼,能省点心。
  如果能学点手艺就更好了,长大了好养活自己。
  这些孩子打小娇生惯,别的没养成,倒是有一身脾气,叛逆性大。
  没有生活的压力和紧迫感,也意识不到父母的期望,自己开心就行。
  他们在灶台上当贴厨,没有太多的责任感。认为自己是过油过水的,把东西炸完、飞完水就完事,你厨师爱炒不炒,反正我的活是完成了,菜压着多少跟我没关系,又不是厨师,炒不出去是厨师的事。
  不像老谭他们那代人,非常珍惜上灶台的机会,恨不得马上把手艺学会才好呢。看师父忙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帮着炒一些简单的小溜小炒,不但减轻了师父的压力,还练了手艺。
  贴厨和厨师配合不好,直接影响上菜速度,也影响菜品质量。
  六年前老谭就把贴厨这个位置从厨房取消了。
  一是现在的厨师根本不用心带贴厨,除非是自己徒弟。可是现在厨师越来越年轻化,自己还是人家徒弟呢,有啥资格当师父?
  拿老谭来说,他拜师的时候师父就告诉他不到四十不许收徒弟,自己还不行呢收徒弟是误人子弟。
  二是现在的年轻人个性太强,没有多少愿意学厨师的,上灶台当贴厨不是为了尽快把手艺学成,而是为了炫耀,觉着站在灶台上就是师傅了,有成就感。

  为了保证菜品质量,老谭就砍掉了贴厨。
  可是他发现关东人家的贴厨不是王刚的徒弟,就是他亲戚,要是砍掉的话有些难度。
  四个贴厨两个是王刚徒弟,两个是他亲戚,取消贴厨势必得罪他。
  另外,为什么安排贴厨?把四个贴厨换成四个厨师,上菜速度必然提升,菜品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这么简单的道理王刚不可能不懂。
  可是依然安排四个贴厨,其中一定有些说道。
  也许是老板为了节省开支——厨师的价位是贴厨的两倍。
  在没弄清楚之前不能随便动,老谭在心里对自己说。

  热菜厨房一共三十八人,十六个灶台人员,十个砧板,十个荷台,两个杀鸡的。
  砧板老大袁华,小伙儿长得干净,一看就是机灵人,眼神透着聪明。
  荷台老大闫新成,王刚徒弟。
  算了一下,厨房员工有八个是王刚徒弟,四个是他亲戚,其他人大部分是他老家的。和他没关系的很少,十个人。
  整个热菜厨房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上杂煲仔、炒菜、炖灶。
  特色在上杂煲仔和炖灶上。
  嘎巴锅、蒸猪血、鸡蛋焖子、剁椒鱼头、小笨鸡和铁锅烀饼、铁锅炖鱼具有农家风味,是特色和亮点。
  热菜完事之后熟悉凉菜和面点,王刚领着老谭先进了凉菜间。
  凉菜老大周宏友,二十八,一张娃娃脸见人先笑。
  看王刚和老谭进来,热情的走到跟前儿打招呼。
  王刚亲热的搂着他的脖子问:“昨天是不是和袁华喝酒去了?”
  “嗯,喝去了。”周宏友回道。
  “喝酒不喊我一声。”
  “你不出去喝了吗。”
  王刚笑道:“别提了,跟渔人码头和福临居的厨师长喝的,就我这小酒量哪是他们对手,喝多了。”
  周宏友笑道:“下回你带上我,保证都把他们喝趴下。”
  凉菜间小,六个员工在里面操作将不将,老谭和王刚就显得有些占地方。俩人很快出来,王刚对老谭说:“和这帮小子熟了,一天没正经的,都知道我啥脾气,也不怕我。”说完笑了。
  老谭说:“这样挺好,混合。”
  “小周年前来的,人挺好,手艺不错,就是脸酸,看着笑呵呵感觉没啥脾气,没到时候呢,来脾气谁也不认。怕我,我不惯毛病,敢跟我急眼就叫他底眼儿,立马滚蛋。”
  王刚若无其事的说,有些提醒的味道。
  老谭说:“你在这干的时间长,有威信,没人敢不听你的。”
  “知道不谭师傅,厨房人大部分是我找的,咱家老板啥样你慢慢就知道了,舍不得花钱,咱家工资在全省城不说是最低的也差不多。看李旭没,副厨师长,跟着老板干八年了,才三千五,别的厨师都三千。砧板老大两千,凉菜老大两千五,砧板都一千五,荷台一千。”
  “炖菜是我从砧板提上去的,根本不是厨师,炖菜都是我教的,给一千七。老板不想花钱雇厨师,我也没法,提上去四个贴厨,一千五一个月,不提不行呀,要不然上不去菜。”
  原来贴厨是这回事,老谭点了点头。
  王刚继续说:“没办法,老板不认花钱,我也知道花好钱雇好厨师,菜品质量能保证,上菜还快,但没人家嘴大,饭店人家开的,人家说咋干咱咋干,事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王刚一边发着牢骚,一边领老谭进了面点间。

  面点老大王淑兰,四十岁,人比较随和,声音非常好听,有点像播音员。
  在面点间没做停留,互相认识后出了厨房,来到前面炖菜档。炖菜大姐正忙着搬盘子,看到俩人热情的打招呼,当然,只是冲王刚打招呼,没老谭啥事。
  王刚指着四口大锅说:“这是咱家最出钱的地方,四口大锅,菜从厨房炖,炖完了端出来在这摆着,大姐负责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