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郎》
第51节

作者: 煮茶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江东境内毕竟还有数万山越在与孙军对峙中。

  别看现在孙军略微占有优势,只要孙翊一出兵攻打淮南,如今孙军略占优势的格局就会瞬间被打破。
  一是让山越众宗帅忌惮的江东之主孙翊打淮南去了,他们的气焰肯定又会高涨起来。
  二是淮南岂是那么好打的,更不可能只凭借一两万人马就能打下来,到时候孙翊就会从江东抽调兵马,而这无异是取祸之道。
  所以张昭才会在一个月内连发三封文书,请孙翊回吴,文书中的字里行间也在隐晦的表明—如今平定山越才是第一要务。
  张昭有这个担忧孙翊心里也清楚,因此张昭之前连发三封文书,孙翊也就回书三封,回书中多次表明暂时不会攻打淮南的意思,以此来抚慰张昭。
  张昭性格刚直,暂且不说孙翊是不是真的要攻打淮南,就平定山越这一件事来说,就需要孙翊早日回吴主持大局。
  所以张昭见孙翊只是回书而始终不见动身,他表示我不要抚慰,我只要你回来。
  于是就算在孙翊三次表明回吴之事暂不为之的情况下,他今日又送来了一封“告吴侯书”。
  张昭的这个性格呀,怪不得后来不受大帝哥哥喜欢。
  如今孙翊手里的这封“告吴侯书”赫然也有着周瑜的署名,这说明之前还在帮着孙翊安抚张昭的周瑜现在也坐不住了。
  坐在下首的吕范本来还担忧张昭数次催促孙翊回吴会引得孙翊不快,但如今见孙翊脸上丝毫没有韫色,也便放下心来。
  他说道,“君侯安坐庐江而布平乱之策,张公等身处吴县,一时不解君侯深意也是情有可原。

  臣以为君侯不如将心中的平越之策告知张公与公瑾,这样方可宽慰他们之心。”
  吕范担忧张昭再这么不停的催促孙翊回吴,就算孙翊对他再尊重,也迟早有被惹怒的一天,那时候就不好了。
  而且吕范觉得将平越之策告知张昭与周瑜二人并无什么不妥,他们两人都是知轻重并且值得信任的人。
  孙翊听了吕范的建议,点点头,同意道,“可。”

  孙翊觉得吕范的建议不错,因为这些天他看张昭那些文书,感到头有点痛。
  不是生气头痛,而是有些地方看不懂而头痛。
  这时候的士人写文章喜欢各种引经据典,尤其那些名士。
  而要是没什么古文底蕴的人看到这些文章,对这些引经据典的内容可就是一脸懵逼了。
  而孙翊恰恰是那没什么古文底蕴的人……
  其实随着时间的增长,前身的记忆有些也在慢慢恢复。
  例如孙翊与徐氏相处时,头脑中就会闪过一些成婚那日的记忆片段。
  在孙翊想起孙策时,脑中也会闪过儿时孙策教他骑射的情景。
  但偏偏孙翊每次拿起经文典籍,脑海里却什么也没有。
  由此可见,前身真是个不好好学习的人,人家孙翊是穿越者不懂古文可以理解,毕竟前世大学专业不对口。
  但前身的老师可是名士张纮,掌握五门经学典籍的名儒大家,读书读的一点印象都没留下来,也真的是够够的了。
  真是白瞎孙策让张纮做他授业恩师的苦心了。
  孙翊一直呆在庐江不动身回吴县,肯定不是像张昭想的想进攻淮南,淮南是一定要拿下来的,但时机还没到。
  真正让孙翊不动身回吴县的原因有两个。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如今江东上下君臣都忧心的山越之乱了。
  对于孙翊来说,他暂时留在庐江不回江东,恰恰就是为了平定山越之乱。
  关于平越策略,在收到山越反叛的消息的那天起,就已经在孙翊心中慢慢成型了。
  也就是在那天起,孙翊已经为这些历史上作乱江东数十年的毒瘤,悄悄的选好了忌日。
  那么孙翊的平越策略会是什么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话,孙翊一直记在心中。
  要想扫平山越,首先就是要了解山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势力。
  在前世,孙翊一直以为山越乃是少数民族,但穿越过来后,孙翊才发现,
  神特么少数民族。
  山越其实是江南山区中山贼式武装割据势力的统称,而这些山贼武装割据势力中的人员八成以上是汉人!
  只有两成左右先祖是先秦时期的南方越人。
  而这两成左右的所谓南方越人后裔因为数百年来与汉人杂居,汉化已经十分严重了。
  千万别小看伟大汉民族的同化能力,那根本就是这时代的核弹。
  所以总的来说山越当中虽然有一些少数民族,但基本上习俗、语言、衣着等已经和汉人无异。

  怪不得孙翊前世就奇怪,孙吴每次在平叛山越后都会吸纳其中青壮收编入伍,而且都能很快的转化为战斗力。
  按照常理来说,如果山越真的都是少数民族,与汉人差异很大的话,转化是不会这么快的。
  穿越后孙翊才明白,山越本来大部分就是汉人,当然转化快了。
  山越因为往往以山为根据地,所以又称为山民。山越的特点是以山险为依托,形成的山中武装割据势力。

  而他们主要生产方式就是以种植谷物为主,又因为山中有铜铁能够自制兵器,所以战斗力不弱。
  那么这些山中武装割据势力是怎么形成的呢?
  主要原因在于自桓灵二帝以来,地方吏治混乱,导致地方势力坐大,加上在短短二十年间,黄巾之乱,董卓之乱,诸侯割据连番上场导致兵连祸劫。
  一部分百姓为避战乱,逃入深山,有的地方豪强或为了避乱,或为了逃避朝廷的赋税徭役,往往合宗入山,后来就发展成匪盗。
  其实这种现象在天下很普遍,不仅仅江东一地有。
  例如河北的田畴率其宗族入徐无山,且耕且守,数年间发展至五六千家,还自立法度;又如关中山贼山郑甘、庐水等。
  只是这样的山中武装割据势力在江南被称为山越而已。
  而且山越还有许多别称,例如山贼,山民,宗部等。山越是一个统称,不是一个整体,山越中又分为很多股势力,这些势力首领被称为宗帅。
  孙策在位期间,比较出名的山越宗帅有严白虎,祖郎等,至于如今孙翊在位时期,那可就多了,没看现在江东都成啥样了。
  江东境内的山越总人数大约为二三十万,平时都生活在深山中,一旦缺粮了,就会组织起武装力量下山来郡县抢夺粮食,掠夺人口。
  缺粮,是山越屡次动乱的根本原因。
  山越,目前虽然也会自己种植粮食,但还没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
  这些关于山越的信息是那些跟随过孙策作战的将领告诉孙翊的,孙翊在得到山越叛乱的消息之后没有愤怒,也没有担忧。
  发生都发生了,愤怒和担忧有个锤子用。

  孙翊很冷静,不冷静怎么定风波?
  孙翊很清楚,他没有跟随孙策与山越作战过,所以他对山越的了解很不深,于是他第一时间找来了那些有跟山越交战过的将领们,很细致的垂问他们关于山越的一切信息。
  俗话说得好,最了解的永远是你的敌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