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郎》
第50节

作者: 煮茶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曹操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张纮在许都将近一年,除了一开始经常宴饮之外,后面就在家中闭门不出。
  直到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知道张纮一直心向孙策,所以特地让荀彧将孙策身死的消息告知张纮,想以此让张纮死心,从而为其效忠。
  并且曹操特地压下孙翊请求朝廷让他袭爵吴侯的请求,曹操甚至表露出要因丧伐伐吴。
  在人人都认为江东即将大祸临头的关头,一年来不轻易出门的,年近半百的张纮,他再一次主动的踏出了府门。
  他再次上门拜访各位朝廷公卿,联络在许都的故旧好友,终于在他的努力串连下,曹操召开了一次议会,议定是否要征讨江东。
  那次议会由曹操亲自主持,其手下重臣都汇聚一堂。
  建武将军夏侯惇率先言道江东弊弱,又无贤才。今孙策已死,朝廷若出兵,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回江东,力劝曹操征讨江东。
  夏侯惇此言一出顿时就取得了议会上大部分人的支持,这个时候中原对江东一地的轻视是由来已久的。
  张纮听后,不复温和姿态,当堂驳斥夏侯惇所言:“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

  又程普、黄盖、韩当等入为孙翊腹心,出作孙翊股肱,江东盖多士矣,何谈无贤才?”
  见夏侯惇辩不过张纮,随后袁涣、国渊、凉茂等支持征讨江东的素有文名的司空府属官一一出列与张纮论辩。
  张纮或引经据典,或详述江东险要地势一一诘抗,诸属吏纷纷不能对之。
  张纮名士之风姿在这场议会上一览无余。
  在议会上,曹操看着那个思维敏捷,文学渊博,口若悬河的张纮,不自觉的摸了摸脑袋,他感觉头风又有发作的倾向了,
  这就是所谓的“才疏学浅”吗?
  荀彧、荀攸、贾诩、刘晔等四人不赞成征伐江东,所以全程不言,郭嘉压根就没来参加,而程昱迁为振威将军正在守卫鄄城。
  曹操手下那些有能力与张纮对论的谋臣,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发言,就这样张纮在议会中竟久久处于上风。

  最后张纮对曹操劝谏道,“今袁逆大敌压境,要是明公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或许会促使江东联袁,不如因而厚之。”
  曹操本就对征讨江东一事犹豫不决,他只是不想错过孙策身亡这个难得的机会而已。
  可是今日堂上张纮所言让他进一步认识到了江东的底蕴,虽不如中原,却也不是速亡之国。
  而且他手下几大谋臣的态度也表明了,现在的确不是分兵征讨江东的时候。
  因此他最后对张纮道,“善”。
  一个善字表明了他最终的态度,征讨江东之议就此作罢。
  荀彧行走在幽深僻静的巷子中,
  初入许都,后发制人,为孙策正名。
  危机时刻,不顾非议,打消曹公东征念头,为孙翊平定江东内乱消除了最大的外患,
  在千里之外,身在敌国之中,不顾自身荣辱安危,为江东的稳定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此张公,如何不是大贤,自然也当的起他荀彧这番礼敬。
  荀彧今夜会来拜访张纮,除了敬佩张纮之才能之外,还因为荀彧觉得张纮与他是同一类人,

  都是坚守初心者,
  只不过一个是为了忠义,而一个是为了心中情谊。
  曹操已经决定要放归张纮回江东,荀彧怕有些话今夜不说,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荀彧终于来到了张纮的府邸门口,他向府外的门房递上自己的名贴。
  门房本来还有些昏昏欲睡的,见到名贴上写着汉侍中,尚书令颖川荀彧荀文若的字样,瞬间惊醒。
  他客气的叫荀彧稍等一会,而后急忙入府内通报去了。
  荀彧在张纮府邸门口整理了一下衣装,而后就见张府的大门慢慢打开,一位身穿青衫,气度非凡的老者慢慢出现在他眼前。
  在大门完全展开的那一刻,门内的张纮率先对荀彧行了一礼,呼道,“令君。”
  而荀彧终于见到了他想见的人,也躬身一礼,“子纲公。”
  同时荀彧在心里悄悄补了一句,
  幸会,吴侯孙翊的授业恩师!
  门里门外,两个当世大贤,注目而视对方,就像各自身处在两个世界一般……
  翌日,天子使者刘琬带着敕封孙翊的诏令从许都南门而出,往庐江行去。与刘琬同行的还有刚被天子命为会稽东部都尉的张纮……
  下一章就回归孙翊的主线了。
  庐江,皖城,郡守府中。
  孙翊手持一份文书对着下首的吕范笑道,“张公会上书劝谏孤回吴,孤这段时日来已经习以为常。但没想到,公瑾也开始着急了。”
  孙翊手中的这份文书正是张昭与周瑜联名写的。
  文书中的内容是催促孙翊早日回吴县主持大局,部署将领对山越发起进攻,以便解除山越目前对江东的威胁,彻底稳定江东。
  这样的文书张昭之前一共写了三封,这封是第四封。

  加上今天这次,张昭一共四请孙翊回吴,但孙翊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吴县的意思。
  如今是建安五年六月,自孙翊平定庐江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月。
  在孙翊平定庐江大大提振江东人心后,孙翊就一直驻足庐江,这一驻足就是一个多月。
  孙翊的这番举动让在吴县的张昭和周瑜都颇为不解。

  正常来说拿下庐江无非就两种选择。
  一种是继续占领庐江,这时候就需要任命一个太守替孙翊管理庐江,然后孙翊就可以回吴了。
  至于说孙翊会不会是因为考虑太守的人选而耽搁在庐江了,这个也不大可能。孙翊这次可是有吕范在身边的,论能力,论资历,论官位,吕范都足以胜任庐江太守一职。
  另一种选择就是放弃庐江。
  选择这一种做法也有先例,就是要将庐江的百姓全部迁回江东,然后放火烧毁城池。
  这样庐江就会成为江东与淮南之间的真空地带,这真空地带就会起到防御淮南方面的作用。
  但这两种选择孙翊都没有做,而是选择一直留驻庐江。
  如果就只是这样,张昭也不会着急。
  重点是留驻庐江的同时,孙翊传令张昭,让他招募新兵一万,并且送十万斛粮食到皖县。
  停驻庐江没有南归之意,在庐江平定后又要吴县往庐江输送兵马与粮食,这让张昭想到了一个不好的可能性。
  难道是因为庐江太快平定了,所以君侯起了更大的心思?

  想趁着现在曹操主力与袁绍对峙的时候,筹集兵马粮草做好战前准备,然后对淮南发动进攻,一举拿下淮南?
  虽然孙翊有这种志向张昭感到很欣喜,但如今江东山越之乱未平,绝对不是进攻淮南的好时机。
  孙翊前期分将镇守的策略很好的遏制了山越的进一步扩张,加上孙翊平定庐江的消息传到江东,这也让山越的气焰消减了不少。
  反观江东这边的士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今在江东境内孙军与山越的对峙中,孙军处于稍微占优势的一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