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地基下的无头男尸》
第4节

作者: 青花铜镜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子蒙大步流星,迎了上去,紧紧地握住章所长的手:“章所长,辛苦了。”
  “赵队长,没有想到你们来的这么快。”章所长是一个不喜欢说闲话、说客套话,十分实在的人,“我派人把勒教授和聂教授也请来了。”
  “太好了,我们可能会有一些问题要请教二位教授。”赵子蒙微笑着说。
  “走,我领你们过去。”
  人群让开一条路。
  章所长领着大家跨过警戒线,进入现场。

  现场周围拉了一圈警戒线,警戒线几乎将整个117号囊括在里面。
  乌压压的人群站在警戒线的外面,几个丨警丨察站在警戒线里面维持秩序。
  从留下的墙基来看,117号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院落,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在南方,能看到这样的四合院,实属难得。
  117号坐北朝南,前后各有一进房子、三间正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
  院门开在第一进中间位置,进入院门就是第一进的门厅,两边是东屋和西屋,盗洞在第二进东屋里,具体的位置在床下面。
  一般人家都会把床放在房门的对角线上。
  看到赵子蒙一行走进警戒线,原先蹲在、站在盗洞附近的几个人迎了上来,在这几个人中,有两个两鬓斑白的老者,其中一个老者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厚眼镜。
  有两个头戴安全帽的人,另外几个人应该是秦大召所说的117号的邻居。
  章所长将赵子蒙领到几个人跟前:“赵队长,这位是勒教授,这位是聂教授,这位是冯经理,这位是肖队长。这三位是117号的邻居。”

  戴眼镜的就是靳教授。
  一行人客气寒暄了几句之后,立刻进入正题。
  此时,令狐云飞、项代沫、萧路含、马建平和林狄已经投入工作:令狐云飞和项代沫负责验尸,林狄负责拍照,马建平和萧路含负责勘查现场,提取物证。
  “勒教授、聂教授,你们把情况跟赵队长说一下。”章所长道。
  “赵队长,情况是这样的,这盏马灯是盗墓贼专用的马灯,你们看——”勒教授从地上拿起一个已经没有了玻璃变形的马灯——地上有一些碎玻璃。
  地上还有一些陶片和青花瓷片。
  赵子蒙接过马灯,勒教授说的没错,这个马灯确实不同于一般的马灯,它比一般的马灯要小,一般马灯的玻璃罩的凹槽是园的,这个马灯的玻璃罩的凹槽是方形的。

  “两位教授,这些陶片和青花瓷片是什么时期的呢?”
  “我们正要跟赵队长说这件事情,我和聂教授一致认为,这些青花瓷片是元代的青花瓷,根据这些瓷片上的图案判断,肯定是元代青花梅瓶。”
  “裂口和断口是新的,一定盗墓贼在将青花梅瓶拿出盗洞的时候,不小心碰坏了,很可惜啊!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
  “是啊!根据这些瓷片上的图案可知,这个青花梅瓶上描绘的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聂教授蹲下身体,指着几块拼接在一起的青花瓷片道,“至于这些陶片,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西,不像是墓室里面的随葬品,极有可能是盗墓贼在挖盗洞的时候挖到的。”
  勒教授从手提包里面拿出一个圆形的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在纸包被打开的时候,从里面落下一些褐色的屑状物,纸包里面是一个残缺的圆形的物体,圆形物体上褐绿相间,斑驳的很厉害。
  “勒教授,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一个古铜镜,”勒教授将铜镜反过来,“这是我们在洞口旁边的土里面发现了,盗墓贼见这枚铜镜已经锈蚀不堪、面目全非,便舍弃在现场了。”靳教授叹了口气,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情。
  赵子蒙注意到铜镜上一些较为清晰的花纹,花纹的位置在铜镜的中间和边沿。
  “赵队长,这是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中期的铜镜,上面还有‘正德’两个字。
  ‘正德’是明代第十个皇帝朱厚照的年号。刚才,我们已经看过了盗洞的走向,盗洞直指后山,古墓应该在这片竹林和树林的下面。”

  “两位教授,你们来的很及时,在勘查的过程中可能要请教你们一些问题。”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墓室里面的东西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太可惜了。”聂教授道。
  “赵队长放心,在你们勘查的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守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在现场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匆忙之中,盗墓贼可能会留下一些东西。”勒教授道。
  “老勒,你别太过乐观,从盗墓贼盗墓的方式和行事风格来看,他们从容不迫,墓室里面的东西一定会收拾的很干净。”聂教授流露出了更为痛心的神情。
  “是啊!我担心的也是这个。赵队长,我们一定会配合你们的工作,除了现在,以后不管你们有什么疑问,尽管吩咐。”
  林狄走到赵子蒙德跟前,将一副手套和一个口罩递到赵子蒙的手上。
  当务之急是验尸和勘查现场。

  赵子蒙利落地戴上口罩和手套,走到洞口。
  令狐云飞和项代沫正在清理洞口附近的泥土和砖块。
  洞口最宽的地方在一米左右,最窄的地方在六十公分左右,在洞口最宽处的东西两头竟然还能看见铁锹在洞壁留下的痕迹。
  几年前,赵子蒙也曾经手过一个盗墓大案。
  那是一座三国时期东吴王侯级别的墓葬,盗墓贼将墓室里面的陪葬品洗劫一空,还在墓道里面留下两具同伴的尸体。
  赵子蒙清楚地记得,盗洞的位置在墓室的东北角上,从进出口到墓室斜插进去,成四十五度角。
  盗洞口的最大直径是五十公分左右,这也就是说盗洞口呈圆形,这么小的盗洞,只够容纳一个人进出墓室,而且必须是身材瘦小的人。
  而眼前这个盗洞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最宽处——东西两边的洞壁上还有铁锹留下的痕迹,这只有一种可能:盗墓贼将墓室里面的东西拿出洞口的时候,洞口太小,尺寸不够。

  盗墓贼才根据陪葬品的体积和形状将盗洞挖成了长方形。
  聂教授的分析和赵子蒙不谋而合:“赵队长,墓室里面一定有大型器皿,这种大型器皿的长度应该在九十公分左右,要想把这么大的器皿弄出盗洞,盗洞口必须要比器皿稍微宽大一点。”
  聂教授还找到了有力的证据:“你们看洞壁东西两边。”聂教授指着洞壁道。
  赵子蒙和令狐云飞顺着聂教授所指的方向,看见东西两边的洞壁上有铁锹和洋镐挖过的痕迹。
  南北两边的洞壁上,却看不到同样的痕迹,而且还很光滑。
  不光滑才怪呢?据两位教授说:盗洞不是一天挖成,根据土丘所在的位置,盗洞的长度最少在八米左右,挖一个八米左右长的盗洞,少说也要半个月左右。
  由于盗洞里面的空间有限,挖洞的人只能是一个,人多了耍不开,速度还比较慢,这就是盗墓贼选择在117号下手的主要原因。

  这开挖时间长,盗墓贼进进出出,盗洞口可不就得是光溜溜的吗。
  刚开始,洞口肯定是圆的,为的是节省时间和体力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