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实在太有意思》
第4节

作者: 杨胜章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是,苑君璋火烧房子了还瞧唱本,一直沉得住气,没有明确要跟哪边好,一直喜欢当进了风箱的老鼠。
  高满政忍不住了。
  而苑君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满政肆意妄为地跟他唱起了反调,你不肯归降唐朝,那还不简单,直接发动兵变把你绑到人家面前。
  幸好苑君璋慌乱中,发扬了逃就逃个脚底像抹了油的精神,跑到了更加北方的突厥大本营里,实现了与少数民族同穿一条裤子的又一案例。
  虽然大鱼跑了,但是高满政通过个人奋斗,收获很丰厚,到了大唐王朝的怀抱里,当了朔州总管,封了荣国公,真正过上了吃穿不愁左拥右搂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高满政的冬季来临了。
  逃到北方的苑君璋忍不下被属下捉弄的恶气,决定要君子报仇砍下你头,杀你全家一个不留。
  光靠苑君璋个人的力量,要灭一个总管,是万万不能的,他不会犯激动、抖动以及冲动的错误,唯有借突厥人的手除掉之。
  在没有李世民这头猛虎的庇佑下,突厥出马,一个顶俩,高满政最终被苑君璋杀死了。
  时间一长,苑君璋的脑子有点缺氧,对属下取得了你耕田来你织布你买肉来你吃素你牵马来你走路的手段,致使很多人另寻出路,纷纷逃往如日中天的大唐。
  尤其是李世民的上台,多次击垮突厥,苑君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此下去,到头来只能哭天泣地了。
  思前想后,权衡利弊,苑君璋最终率领全部军队归降了唐朝。
  这是给李世民最惊喜的礼物,也是结束了地方势力的侵扰。

  苑君璋降唐后,也有了应该有的回报,当上了都督,管起了五百户人家的吃喝拉  r>  李世民看到东突厥已经失去了苑君璋,反而加紧了大练兵,务必彻底清除困扰已久的毒瘤。
  自从李世民逼上任领导人成了甩手掌柜后,他发扬了猫在练兵老鼠也在练兵的风格,逐渐在综合实力上压倒了东突厥,应该与他们算算帐了。
  再说东突厥的领导人也开始了争权夺利,原因是在这中间却横穿进来一个汉人。
  他的名字叫赵德言,对于一个少数民族的东突厥来说,他的学历水平是最高的,而且不是什么野鸡大学的毕业生,因而受到了当权派的重视,委托他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如此一来,东突厥的利益集团收入多了,同时人们的税赋却加重了,搞得人们都怀疑赵德言是不是李世民派来的奸细。
  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赵德言正把东突厥搞得乌烟瘴气哀鸿遍地的时候,颉利也不甘落后,四处与人搞摩擦,有多少的生命可以重来,有多少的舞台可以彩排,因而整个东突厥像黄鼠狼生老鼠,一代不如一代了。
  人祸已然形成,天灾也没有缺席,匆匆的那年却下起了鹅毛大雪,罕见的寒冷,以致于很多牲畜没有适应,没经过屠夫的手,就提前报销了。
  动物们完成了被冷冻的任务,而人类也变得越发脆弱,出现了路有冻死骨的悲惨世界。
  于是,东突厥出现了连锁反应,既然呆不下去,那就逃呗,目的地就是大唐。
  此时,李世民觉得趁火打劫的时刻来了,决定要敲他颉利这老小子一下。
  李世民虽然说国内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每况愈下的东突厥这块面包实在诱人得口水都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不如现在动,李世民立刻召开了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前来出席会议的中心人物是李世民的舅子长孙无忌,大唐的大事小情离不开他,此次也不例外。
  李世民用一种商量的语气问:“如今,东突厥走了下坡路,李世民很想顺手推他一下,让他速度快一些,但是又怕违反与他们的和平盟约,如果不出兵,恐怕猴年马月都没了机会了,舅子,你怎么看?”
  大臣们都说甭管什么违反条约,跟东突厥这伙强盗这群小人还讲什么道义,还说什么互不侵犯,干脆把他们连根拔起,别让他们嘚瑟了。
  可是,长孙无忌摆了摆手,摇了摇头,说:“李世民反对。”
  朝堂之上,顿时一阵错愕。

  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但是他的素质是体现在对一个下属或者弱者的态度,李世民并没有制止长孙无忌,反而示意他把理由会说个子丑寅卯来。
  长孙无忌同志于是发挥了口若悬河如滔滔江水至绵绵不绝的特长,说道:“虽然说现在的东突厥是老鼠睡在猫的家里,是一块跑不掉的大肥肉,但是李世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吃掉呢?原因详述如下,首先自古违背盟约者一般会受到后人所诟病,陛下不会做一个有瑕疵的帝王,第二,打仗是烧钱的,太糟践钱了。”
  那一派主张出兵的大臣听了以后,不敢作声,李世民知道这些人是老母鸡上树,也不是什么好鸟,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屁来,索性听取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在家好好天然呆着自然萌着,也不是一件坏事。
  有句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但是长孙无忌反而做到了,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李世民是个听得进好话也听得进坏话的人,说明脑子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大大的好,跟这样的领导做事,简直是一件幸事。
  可是,过了不久,战争的号角又吹响了。
  正当李世民要好好地读书绘画过日子的时候,有人开始像瘦驴拉硬屎,瞎逞能来了。
  说实在的,国家正在建设,却有人在叛乱,李世民实在是穿着湿衣服滚进了石灰里,脱不开身了,不得不大吼一声,伸展筋骨了。
  贞观元年(627)的秋天,是一个不寻常的季节。
  原来是一个地方势力,岭南的一个部落或者说酋长冯盎,被别人举报说,预谋叛乱。

  结果,一调查果真是冯盎兴风作浪,此人是高州(广东)人,原本归顺了唐朝,但是不好好听大唐的号召,经常在下面搞小动作,与周边的各州关系很紧张,而且常年不来长安看望老大,向老大进贡,当然李世民的面子是挂不住了。
  冯盎被举报,并没有立即落马,而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出兵的理由:平乱。但是私底下是不听话就得挨打,打疼了为止,看看这世界谁才是老大。
  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别人睡觉的时候,你起床了,别人上茅厕的时候,你已经扛着枪出发了的人习惯性的做法。
  而冯盎呢?周边的几十个州个个恨不得吃其肉寝其皮,非要老大来评评理不可。

  当然,对付如此喽啰,李世民是很拿手的,他的眼里是揉不进沙子的,何况是破坏安全稳定的地方武装分子。
  聪明的李世民想出了一个不用自己动手,却能看上好戏的办法。原来,李世民派了少数的中央军,联合冯盎周边的几十个州的地方军,进行会剿。
  毫无疑问,在大军压境之际,冯盎看到势头不对,主动请降,搞得准备看好戏的李世民悻悻然,好像人人都欠了他八百吊钱似的。
  这时候,有一个人来调剂李世民低落而惆怅的心情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