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暗黑时代的前奏曲——三国》
第57节

作者: 鸟山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孙策虽然勇猛,丹阳兵虽然精悍,却也无法抵挡数倍于自己的力量。
  最终,孙策在九死一生之下逃出了祖郎的攻击,再次投奔到了袁术的帐下。
  这一次,孙策也不要什么旧部了,只求袁术能够收留自己,自己愿意为袁术鞍前马后。
  袁术见状,便收留了孙策。可一段时间以后,袁术惊奇的发现,这个叫孙策的帅小伙竟然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能之人,于是便将一千多孙坚的旧部还给了孙策,并让孙策帮他攻打四方。
  孙策武艺极强,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的能力也是不逊于其父,所以凡战必胜,靠着自己的能力为袁术打出了极大的威风,甚至就连袁术手下的大将刘勋等人都对孙策这个年轻人服服帖帖,见面以后都以兄弟相称,一点不敢造次!
  袁术,这个欺软怕硬的怂货,什么时候如此硬过?所以他经常对周围的属下感叹:“唉~~,当今乱世,如果我的儿子也能像孙郎这样勇猛善战,我袁术就是死了,那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可惜,可惜啊!”
  本节参《三国志》《江表传》《魏书》《吴历》
  日期:2019-08-05 09:33:46
  67
  5.18江东霸王(2)
  由于孙策在袁术军中的突出表现,使得袁术越来越器重孙策,有一次在酒席之中甚至直言要让孙策来做九江太守。
  可各位也知道,男人在酒桌上的话根本无法信任,类似于袁术这种人在酒桌上的话就更不能信了。

  果然,在清醒以后,袁术立即否决了这个提议,并改立陈纪为九江太守。
  此举虽然在意料之中,可孙策难免开始对袁术有了不满的情绪。
  这之后,袁术想要进攻徐州,便向庐江太守陆康索要三万斛粮食以作军用。可陆康根本不鸟袁术,坚决不予资助。
  身为扬州霸主的袁术见此非常愤怒,便命一将率军攻击陆康,可却被陆康反败。于是袁术找到了孙策,并和其道:“贤侄啊,之前我错用了陈纪为九江太守,现在心中非常悔恨。这一次,我想派贤侄去帮我攻击陆康,只要你能将陆康消灭,这一次我保证,一定让你当庐江太守!”
  听了这话,孙策兴奋的不行,和个傻小子一样欢天喜地的去攻击陆康了。
  那陆康根本不是孙策的对手,不到一个月便被孙策全夺庐江。
  可就在孙策等着袁术任命自己为庐江太守的时候,袁术却又立了刘勋为庐江太守。
  这一次,孙策算是对袁术失望透顶了,遂加快了独立的脚步。
  在这之前,刘繇曾被所谓的中央任命为扬州刺史,治所就在寿春。可现在,袁术已经在扬州一家独大,寿春更是成为了袁术的都城。为避免和袁术发生武装冲突,刘繇只能渡江而走,幸好当时的吴景和孙贲都非常尊敬刘繇,所以将其迎接过江,并给予了刘繇种种帮助,协助他将治所设在了曲阿。

  可随着孙策攻破庐江,袁术的势力越来越大以后,刘繇怕袁术早晚对他动手,便突然袭击了吴景和孙贲,将他们赶出了长江,然后派大将樊能和于麋驻守横江(安徽和县东南,对江南之采石,为津渡之处),张英守当利口(和县东南大江中之浦渡口处),以大江而拒袁术。
  袁术因此大怒!遂自命心腹惠衢(渠)为扬州刺史,然后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攻击张英等部。
  可张英等隔江占据地利,吴景等虽百般进攻也未能如愿。
  就在袁术百思不得破解之法的时候,孙策突然找到了袁术,并义正言辞的道:“主公,我孙家有旧恩在江东,声望很隆,如果主公信得过末将,末将愿领父亲旧部替主公扫平江东。”

  孙策这话说得漂亮,可袁术根本信不过他。要知道,自己已经两次坑骗孙策了,孙策是不可能再对自己忠心的,可转头袁术又一想,那孙策手上不过千名步兵,几十个骑兵而已,怎么可能成功渡江呢?哪怕最后成功了,那也是损失惨重,最后便宜还是会由自己得去,便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并表孙策为折冲校尉,将当初孙坚的旧部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吕范等全都交给了他。
  (注:所谓玉玺早在孙坚还活着的时候就献给袁术了,所以孙策献玉玺给袁术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自此,孙策真正开始了平定江东的伟大事业,整个江东即将刮起一阵疯狂的旋风。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现在江东的势力分布以及相关地方吧。

  丹阳郡,治所为今安徽宣城。丹阳郡在春秋时属于吴国,后属越,战国属楚,秦时属障郡,汉时为丹阳郡,其地陪辅金陵,襟带杬歙,阻山控江,形势便利。诸侯据险而守,择利而动,可以纵横大江南北,乃江西之要地!其北当涂及历阳(今和县),控据江山,为江西交通之咽喉。自上游来者,则梁山当其要害;自横渡江者,则采石扼其咽喉。
  梁山,在今安徽当涂及和县之间,分为东西二山。西梁山本名梁山,在和县南八十里处,东梁山本命博望山,在当涂县西南三十里。两山隔江对峙。
  采石山在今采石,其石突入江中,自横江(和县南)堵者,必道采石趋金陵,此为最冲。孙策便是在此地渡的江。
  吴郡,其治所在今江苏吴县。春秋时属吴,后期属越,战国时属楚,秦时属会稽郡,汉朝时为荆国,后来单设吴郡。汉景帝时复为会稽郡,汉顺帝时自钱塘江以北分置吴郡。吴郡枕江而倚太湖,食海王之饶,拥土膏之利,为江东之首府。
  丹徒,为现今江苏镇江,春秋时属吴,春秋后期属越,战国时属楚,秦时属会稽郡,东汉时属吴。其地势内控江湖,北扼淮泗,山川形胜,自吴越以来,即为用武之地。三国时吴国谓之为京口。杜佑(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曾说:“京口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建业(金陵)之有京口,犹洛阳之有孟津”。
  曲阿,即今江苏丹阳,古曰云阳,秦改曰曲阿。便是刘繇治所所在。
  五州山及高骊山,五州山在丹徒西三十里,高骊山在丹徒西南七十里,即今宝华山、汤山也。孙策即沿此山以攻取丹阳、丹徒两县。
  石城,在今贵池西南,安庆东。今之九华山、七井山诸山据其东南,故其城襟带江山,控扼肥皖,居金陵上游,当滨江之孔道,或自淮南而南指,或自鄱阳而北出,皆为必经之要地。故孙策先驱除诸山中太史慈势力,然后出此以袭皖城(潜山)而下豫章(南昌)。

  豫章郡:为今江西南昌。春秋战国时属楚,秦时属九江郡,汉时九江为淮南国,而分置豫章郡。其郡包络江湖,左右吴楚,为东南第一大都会。自汉建郡以来,常为控扼之地。许劭说刘繇曰:“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形胜之处也。”刘繇因此弃丹徒而下豫章。孙策因得豫章,遂下庐陵(吉安),而控有江西全境。
  会稽郡:在今浙江绍兴一带,春秋时为越国国都,战国时属楚,秦时为会稽郡,东汉顺帝时,始改置会稽郡于此。其地襟海带江,为富贵之地,欲据江东,必取会稽、吴郡。盖自春秋以来,二郡为吴越之首府,故孙策渡江,即先取此二郡,遂霸江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