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48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还有荥阳郑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弘农杨氏等,崔、郑、卢、李、杨是当时排名前几的大姓。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郑译、卢贲、杨雄三人正好与之对应,难道是纯属巧合?
  当然不是,他们就是三方门阀势力的代表人。崔、李二门当然也会成为杨坚团结的对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施行的是“九品中正制”,所谓中正就是掌握考生命运的面试官,中正有大、小之分,大中正管的是州一级,小中正管的是郡一级。所谓九品就是面试官给考生打分,共分九等。
  假设一位饱读诗书、一表人才的寒门学子鬼三由于运气极好,避过了所有的筛选环节,得到了面试的机会见,到了小中正。下面是面试环节:
  “你可姓崔?”

  “小人姓鬼。”
  “你可姓郑?”
  “小人姓鬼。”
  “你可姓杨?”
  “小人姓鬼!”
  “哦·回去吧!”
  上面只是开个玩笑,虽然中正官不会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但考核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家庭背景。并且面试前小中正早已把每个考生的背景调查得清清楚楚,要不怎么打分?打分可是个技术活。
  鬼三走后,来了一位姓杨的考生,名表,字亲。

  “可是弘农杨氏?”
  “是的。”
  “真是‘天才英博’。”
  打分:上品(九品中的第二、三品)
  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个流程,从此以后杨表就开启了光明的仕途,只要不犯什么大错,混个五品以上的官职是不成问题的。于是乎门阀势力不断扩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点都不假
  日期:2019-06-29 09:29:57

  鬼同学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时、生不逢姓,要是能晚于‘科举制度’出世,当官的概率就会比现在高很多。
  隋文帝杨坚和唐太宗李世民为破除门阀的垄断均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杨坚可是很乐意团结门阀朋友。
  杨坚从崔氏中选了三位代表人:崔仲方、崔弘度、崔彭。
  任职少内史的崔仲方跟杨坚是老同学,两人关系本来就不错。杨坚当上左丞相之后,崔仲方反应十分迅速,当天晚上就献来了十八条计策。计策好不好倒不要紧,重要的是表忠心,并且现在杨坚权力还没有稳固,完全是高风险投资。正是因为如此,杨坚才对博陵崔氏格外信任。

  陇西李氏有两支势力比较大,一支以李虎为代表,另一支以李穆兄弟为代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说过,八柱国中李虎跟独孤信关系最好,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了他的三儿子李暋H绱怂憷蠢罨⒁患腋罴峄故乔灼莨叵担约胰说比缓盟祷啊V劣诶钅抡庖恢В罴岷竺孀杂邪旆ń饩觥?
  令人佩服的是杨坚的社交能力和人格魅力,不仅能跟几大家族的人员搞好关系,还能让他们主动为自己卖力,纵观北周人才,能做到这一点的当时只有杨坚一人。
  下面是个好消息(对杨坚来说)。
  六月初四,宇文赟去世十多天之后,五王抵达长安。五王分别是: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

  这完全得感谢宇文赟,五王要是没有被他徵诏入京,而是直接在地方打起讨伐杨坚的旗号,杨坚当皇帝的难度等级至少会翻倍。但如今五王入京一无军权、二无实质政权,任由杨坚宰割。
  五王入京之后相继被害,具体被害过程史书也没有详细记载(你懂的),不过关于赵王宇文招的“犯罪过程”倒是有一段有趣的描述:
  宇文招入京之后准备谋杀杨坚,于是很热情的邀请杨坚到他府上做客。杨坚听后十分高兴,就带着美酒来到了赵王府第。宇文招把杨坚引入寝室,并且只让他带了两个“保镖”:大将军杨弘、大将军元胄。而宇文招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小舅子在寝室内佩刀而立,并且暗中还有壮士埋伏。
  杨坚丝毫没感到不对劲,坐下之后跟宇文招喝得十分尽兴。酒酣之处,宇文招不断用佩刀刺瓜喂杨坚,两人玩的甚是开心。元冑见状,心想这是要杀丞相啊!于是上前跟杨坚说道:“相府还有事,不可久留。”宇文招听后厉声呵斥:“我跟丞相谈话,哪有你插嘴的份!”
  元冑怒瞪宇文招,提刀站在杨坚身旁。宇文招见此计不成,多次找借口要到后房去。元冑怕他离开后生变,都给劝了回去。
  恰巧这时滕王宇文逌来到了赵王府上,杨坚赶忙出门迎接。
  元冑趁机在他耳边说:“情况不妙,得赶快离开。”
  “他手无兵马,能把我怎样?”杨坚十分倔强,回寝入座,还要再喝几杯。元冑听到有人穿戴甲胄的声音,于是迅速上前跟杨坚说道:“相府公务繁忙,公怎能如此(贪杯)!”,说罢就扶杨坚下床快步往外走。宇文招一看杨坚要溜,急忙下床追赶,元冑挡在门口,杨坚成功开溜。
  回去之后没多久,杨坚诬陷赵王宇文招与越王宇文盛(人家也在没在鸿门宴现场啊)谋反,杀之。

  这段故事描绘的十分精彩,可是漏洞百出。
  既然宇文招暗中埋伏杀手,必然约有暗号,什么摔杯为号啊、咳嗽几声啊,十分便捷,何必老往后房跑。退一步说,假设宇文招忘记约暗号了(到底谁傻?),他在拿刀喂杨坚吃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趁机杀掉他,又不是只喂了一次(史书记载:连啖)。
  我们再看杨坚,作为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政治家,去之前怎会不做准备?到赵王府上“保镖”被限制,心中又怎会没有防备?傻乎乎的干喝酒就更不可能了。从元冑跟杨坚的对话来看,元冑的智商完全碾压杨坚,您信?
  五王有谋杀杨坚的心思不假,但在长安他们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除掉五王杨坚的胜算又多了几成,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该来的总会来。

  之前宇文赟在位时,曾任命尉迟迥为相州(州治为邺城)总管。宇文赟去世之后,刚刚当上左丞相的杨坚对手握兵马的尉迟迥甚是不放心,毕竟他是宇文泰的外甥,怎会眼睁睁看着大权落入外人之手而不管。杨坚决定先发制人,于是派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持诏书前往邺城,召尉迟迥回长安参加宇文赟的葬礼,同时调任徐州总管韦孝宽为相州总管。
  而韦孝宽支持杨坚是有原因的,前面我们也提到过他跟独孤信关系十分要好,因此还一度受到宇文护的排挤。能争取到韦孝宽,独孤伽罗应该也帮了不少忙。除此之外,韦孝宽的妻子是杨侃的女儿,杨侃乃弘农杨氏,汉太尉杨震十二世孙。看明白了吧,杨坚不是对外宣称自己是杨震的十四世孙嘛。
  韦孝宽接到命令之后朝邺城进发,抵达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后,尉迟迥派人持亲笔信前来迎接。按时间来算,尉迟迥现在应该已经到长安了,可是他还待在邺城,明摆着是另有企图。于是韦孝宽假称有病,放慢了前进的速度,同时派人到相州以买药为名打探消息(真是个老狐狸)。尉迟迥也察觉到对方有些蹊跷,为了打消韦孝宽的疑虑,尉迟迥决定派他的侄子韦艺前去迎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