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44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首先受到提携的是:颜之仪、刘昉、郑译。
  日期:2019-06-29 09:28:20
  三人之中颜之仪最受信任,按理说他应该是最会拍马屁、最会哄宇文赟开心的,可事实恰恰与此相反:他是最忠于宇文赟的。
  人们都愿意主观的认为昏君就应该一无是处,亲小人、远贤臣,贪恋美色、陷害忠良。靠着这些手段才能逐渐带着强大的国家走向坟墓。可惜这不是事实,这种观点看上去就是个游戏程序,无限循环于同一闯关模式。真实的世界怎会这么简单?
  不一样的颜之仪:
  颜之仪打小就展示出了独特的天分,别人家的孩子三岁连字都还不认识,他就能拿着《孝经》咿呀诵读。长大之后更是博览群书,且好为词赋。周明帝宇文毓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在位期间就逐渐把他升为了司书上士。后来宇文邕即位,要给太子选师傅,就看中了颜之仪的德行与才学,让他担任太子侍读。
  在此期间,颜之仪也曾跟随宇文赟、王轨等人到青海湖旅游,但与他人不同的是,颜之仪只要看到宇文赟有不当的行为,就会上前劝谏。宇文赟非但不讨厌他,反而因此更加信任他。回国之后,王轨等人找到宇文邕汇报情况,郑译被罢官,而颜之仪则因劝谏有功获赏。
  在宇文赟看来,王轨、宇文孝伯这些人只忠于宇文邕,明显是被派下来监视自己的。只有颜之仪才是真心忠于自己教诲自己的好师傅。所以在宇文赟即位之后,率先任命颜之仪为御正中大夫。
  刘昉跟郑译一样都曾是宇文赟的侍从,两人关系十分要好,拍马屁绝对一流。但相对来说刘昉要逊色于郑译,宇文赟也更偏爱郑译。即位之后逐渐提拔郑译为内史上大夫、封沛国公,让他掌管朝政,而给刘昉安排的职位只不过是小御正。
  郑译自我感觉良好,也开始极度膨胀,他感觉自己的府邸有点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于是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把官府的木材拉回府上,把房子修整了一番,好不气派!要知道当时的皇宫还是以前的老样子,没有雕梁画栋,只有三尺土阶,宇文赟继位之后自始至终都没敢番修过。而如今你郑译的府邸居然比皇宫都气派,你是不是想做第二个宇文护?
  宇文赟一道诏令直接将其削职为民。

  郑译十分沮丧,灰不溜秋的找到好友刘昉,让他替自己在皇上跟前多求求情。刘昉也想帮好哥们一把,就时不时的就找机会在宇文赟面前说他好话,时间一长,宇文赟气也消了,就把他诏了回来,让他继续担任内史上大夫。虽然官职没变,但是郑译在宇文赟心中的地位已经排于刘昉之后了。
  上面三位就是当朝红人,在不久的将来三人会上演惊心动魄的“皇权攻守战”。而下面要说的是被宇文赟铲除的几位重臣。
  第一个被铲除的是—齐炀王宇文宪。
  主要是因为宇文赟有心魔。在他之前北周皇位的继承人都是皇帝的兄弟,而不是嫡子。如果照这个逻辑推下去,那么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就应该是宇文宪。并且宇文宪为北周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将士们的心目中地位又远高于他这个毛头小子。
  并且大冢宰这个位置出过一个宇文护,宇文宪会不会是下一个宇文护呢?
  面对宇文宪,宇文赟感到的是恐惧,只有除掉他才能消除恐惧。
  宇文赟首先想到的最好的帮手是宇文孝伯。
  宇文孝伯拥立有功,宇文赟现在对他很信任,并且他掌管宿卫兵,办这种事也方便。
  宇文赟:“你如果能替我除掉齐王,我就把他的官位给你。”
  宇文孝伯:“我受先帝遗诏,不得滥诛骨肉,否则我将是不忠之臣,陛下将是不孝之子(已经是了)。”

  宇文赟气得鼻子都歪了,他一直以为宇文孝伯是自己的人,会像郑译一样听话,没想到他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宇文孝伯有忠臣的操守,他的思想不是纨绔子弟所能理解的。
  回去之后,宇文赟还是找到了郑译,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吧。
  商量来商量去,两人还是商量出了一个漏洞百出的方案。
  他们派大将军于智到齐王府上转了一圈,于智回来直接上报说齐王有阴谋(还不如莫须有)。
  既然有阴谋那就派人正大光明的去查吧?
  不行,万一齐王作乱怎么办?得换一种手段。
  宇文赟再次找到了宇文孝伯,说是想让宇文宪当太师,让他给传个话。

  宇文孝伯来到齐王府上传达圣意,宇文宪听后却婉拒了。
  位极人臣,甘心隐退,夫复何求!
  你不上钩那就得换个法子,宇文孝伯再次奉命传话:“陛下邀您今晚与各位王一同入宫。”
  “不过·”
  “齐王·保重!”
  看着宇文孝伯远去的背影,宇文宪大致已经明白了其中缘由,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各位王应诏,准时来到了殿门前。可是太监出来只把齐王一个人领了进去。刚进门,几位壮士就扑上来,擒住了宇文宪。
  这时候,‘代理人’大将军于智走上前来,开始数落他的罪名。
  宇文宪目光如炬,跟于智当堂对峙,义正辞严。于智只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最终也是理屈词穷。

  “事已至此,齐王何用多言!”
  “死生有命,我也没想活命。只是老母尚在,不能给她老人家养老送终,死而有憾!”
  缢之!
  宇文宪跟宇文邕一样,两人临终都带着深深的遗憾。一个念国,一个念家。

  大势所然,非人力所能及。
  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善终反而要比身处高位的人容易很多。很少听到有人临终还在惦记自己有多少存款没消费完,有多少高科技产品还没体验过;更多的是对家人和朋友的一种挂念。
  站在人生的末尾往回看,如果我们最在乎的不是物质,却曾为之抛弃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是不是会感到遗憾呢?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无悔无憾!

  十几年前,宇文宪还只不过是一个战场上的毛头小子,凭着一腔热血前往战场要为国效力,结果上来就被段韶前辈浇了一盆冷水。十几年后,身边的将士早已换了好几批,对手也换了好几批,宇文宪一直处在战场前线,已经成长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如今北齐已平,已完成太祖的夙愿,现在我可以坦然的面对一切的,死亦何惧!
  宇文宪的死不是结束,只不过是一系列事件的开始。
  除掉“恐惧”周宣帝的内心踏实了很多,随后又逐渐提拔了一些人才。比如:杨坚。
  杨坚的地位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此前他跟随宇文邕出征北齐,虽然战功并没有宇文宪那么显著,但一路上的辛苦劳顿以及对宇文邕的拥护,还是得到了很大的认可。
  从北齐回到长安之后,杨坚即被任命为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总管。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第一次总管地方军权。
  上任不久,因为一个突发事件,杨坚又被调到了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担任南兖州总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