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33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到底是韦孝宽、于翼这些高级将领提的方案正确,还是文官们提的反对意见合理呢?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大家心里或许会有答案。
  大军出发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人站出来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带领他父亲的部队打先锋。此人就是后来打遍突厥无敌手的杨素。杨素的父亲杨敷我们前面提到过,宜阳、汾北之战他没能守住定阳城,被高长恭擒了过去。
  宇文邕看杨素意志如此坚定,深受感动,大战在即国家正需要这样的人才鼓舞士气,于是命杨素跟随宇文宪带头冲锋陷阵。
  七月三十日,宇文邕率大军直指河阴。
  河阴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孟津县,河阳城位于河南省孟州市,两城隔河相望。让人惊讶的是,这两城中间还夹有一城,名叫中潬。中潬建在哪呢?它建在河中间的一个沙洲上。大家打开地图看一下就会很清楚,在孟津县北部的河流中有很多沙洲,大小不一,大沙洲上足够建一座小城。中潬城应该是建在今天的洛阳黄河公路大桥附近。河阴、中潬、河阳三城以桥相连,若周人来犯,齐军便可以迅速展开支援。

  宇文邕命杨坚的水军烧掉了河阴与中潬之间的河桥,切断了河阴的补给,轻轻松松就把河阴给拿了下来。
  初次作战就如此顺利,宇文邕是异常兴奋,拿下河阳就在今日!
  北齐的永桥大都督傅伏接到消息后,迅速带兵前往中潬城,同时派出水军与杨坚作战。中潬只是一座小城,宇文邕本来也没把它太放在心上,河阴都拿下了,中潬应该不成问题。理论上应该这样的,但关键你得看是谁在守。
  河桥被烧,周军要想登陆,只能靠水军运送,再加上有齐国水军的骚扰,登陆就更加困难。北齐守将傅伏又有一颗强烈的报国之心,防守得极其顽强,结果北周几万大军打了二十多天,居然就没打下这个小小中潬。
  除了主演宇文邕,其他几个配角演得都挺好。宇文宪带着先锋杨素先是拿下了武济,随后又攻下了洛口(今河南省郑州市河洛镇)。李穆则先打下轵关,紧接着又攻下了北齐的几个县。于翼更猛,仅率兵两万就长驱直入,将北齐十九城收入了囊中。
  戏都被别人抢了,宇文邕是更加上火,既然打不了中潬,那就分兵去打洛阳吧,南北道路均被切断,洛阳已是一座孤城,应该好打。如果宇文邕仔细研究一下历史,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因为洛阳守将是独孤永业。邙山之战,尉迟迥就是面对独孤永业,率十万大军打了一个月也没打下来。所以说历史课很重要,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

  独孤永业虽身处绝境,但只用一计就吓退了北周大军。
  他连夜置办了两千个马槽,还故意给周人放了个风,宇文邕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迅速撤军,骑兵要来!
  忧惧之中的宇文邕最终病倒了,难道我的选择是错的·
  撤军吧。
  杨坚的水军烧掉了北周所有的舟舰,宇文宪、李穆、于翼攻克的三十多城池也全部弃守(就留守了一个王药城)。
  值得欣慰的是,周军最终安全的返回了国内,没过多久宇文邕的病也被治好了。
  日期:2019-06-29 09:21:57
  战争结束了,我们的谜底也揭晓了。实践证明文官们提的反对意见至少有一部分是正确的,那就是河阳、洛阳确实不好打,究其原因文官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也很正确。那为什么身经百战的武将还要坚持出兵洛阳呢?
  因为武将很难跳出武将的思维。
  大家先别笑,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洛阳曾是北魏都城,战略地位自不用说。从宇文泰开始,宇文家跟高家就围绕洛阳打了几次大仗,并且宇文泰损失惨重,还差点丢了性命。回国之后宇文泰励精图治,全军上下都希望有一天能重回洛阳,一雪前耻。
  于是洛阳就成了武将们的一个心结,出兵伐齐,武将们就会优先去想如何围绕洛阳展开作战。所以宇文护东讨的时候选择的目标也是洛阳。晋阳之战,如果不是因为要和突厥联军,杨忠的进攻目标很可能也是洛阳。

  其实韦孝宽给宇文邕提的“第一策”是妙策,他充分的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融入了自己的智慧,才总结出了这一周密的方案。总得来看周军的作战成果也不错,不仅一口气攻下北齐三十多个城池,而且自己的损失也不大。
  虽然洛阳不好打是事实,但是如果北周不追求速度,坚持采用韦城主的计策,北齐也必然会灭亡(后面有证据)。
  但韦孝宽做为一员老将,终究没能跳出围绕洛阳作战的思维方式。
  文官就不一样,他们是在一边看人打仗的,思维上不受束缚。他们看着心里也很着急,洛阳又臭又硬,你们怎么老跟洛阳过不去呢,晋阳不挺好打的吗?话虽这么说,但你要让他自己上战场去打,他也不见得能打赢(事实上晋阳也不好打)。

  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比如你在路边跟人下象棋,很多人会围过来观战,你一言我一语,好像个个都是高手。偶尔有人冒出来那么一句,细想之下确实是着儿好棋,以为是个高手,请人坐下来切磋一局,结果大失所望,原来这位也是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儿。
  宇文邕这次率军出征还包含着很多信息。
  大家应该也发现了,从北周建国以来,文官的地位一直都很低,基本上都是武将在谋划军国大事。如今宇文邕已经开始重用身边的文官,比如王谊、王轨等等。
  这样一来,文官和武将就可以很好的约束对方手中的权力,皇权也将更加稳固。
  日期:2019-06-29 09:22:30
  杨坚终于从幕后走上了前台,水军总管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毕竟是给皇上当配角。并且杨坚第一次带兵打仗,就能火烧河桥,助攻河阴,表现已经足够令人满意。至于没能配合主演拿下中潬,他也不是主要责任人,宇文邕也不会责怪他的。

  其实在出征之前,杨坚曾遇到过一次危机。这次还是因为他的“帝王之相”。
  事情是这样的,突然有一天,宇文宪找到宇文邕跟他说了一句话:“杨坚此人相貌非常,我每次见到他都茫然若失,请尽早除掉他.。”
  宇文邕做事都很慎重,他派人把相面大师—来和,叫了过来,你觉得杨坚这个人怎么样?
  来和回答说:“杨坚是个忠臣,可镇守一方,如果让他带兵打仗,肯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来和是相面界的“权威专家”,有他这句话,宇文邕也就放心了!

  但实际上来和跟杨坚却是这么说的:
  “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
  就是希望杨坚当上皇帝后能少杀点人。
  如果宇文邕去世后知道来和跟杨坚说的这些话,估计能气得掀起棺材板。

  不过上面的这段记载,未必是真。
  拿来和的这一段跟前面的那位相面大师赵昭的那一段对比一下就能发现,两人不仅行为相似,说的话也很相似!
  难道两人是同一个门派的师兄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