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往事》
第18节

作者: 梦遥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黑衣人说完,叹了口气,提上马灯匆匆走了。
  栓子爬起来,满脸泪水地冲着黑衣人的身影叩了一个头,又转过身来,对着许家台方向叩了三个头,府下身子,拾起地上的包裹,再将金凤背起,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了黑暗中。
  日期:2019-09-15 17:19:53
  第八节 码头

  疤爷回过神来,小心翼翼地收起银镯,放在了贴身的口袋里。
  他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取下挂在床头的一把弯刀,戴上一个十分硕大的斗笠,这斗笠又大又深,几乎完全遮住了他那张恐怖的疤脸,这根本不是当地的斗笠。
  他跨出门槛,随手带关了门,也不上锁,径直向金凤的坟地走去。
  湘北渔村,渔民们出门时一般不锁门:一则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二则当地民风淳朴,很少有偷鸡摸狗的人,进门的多是落难的外地人,进门找口吃的。

  一年四季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常遭风暴掀翻渔船的渔民,更能体味落难之人的辛酸苦楚,所以倒是希望能帮助到他们。
  于是,常有渔民举家外出劳作几天,回来的时候,家中却是炊烟袅袅,陌生的笑脸殷勤相迎,宾主尽欢。
  疤爷来到金凤坟家,俯下身子,抚摸了一下坟前的木牌,深情地看了一眼坟头,一扬头站直了身子。
  这个时候,满伢子已经领着天保一行三十多条壮汉,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他眼前。
  “疤爷,人到齐了。我们几时走撒?”
  满伢子兴奋的内心溢于言表。

  “你这好呷鬼!巴不得现在就走是吧?船准备好了没?”
  疤爷伸手怜爱地摸了摸满伢子的头。
  是的,谁不想去湘资口逛逛呢?那可是出了名的千年古镇,千百年来一直是热闹非凡,每逢大集的时候,镇上的繁华景象更是胜过了县城。
  “师傅,都准备好了,四条船都到了码头!”
  精壮汉子天保抢着回答。
  天保姓周,是疤爷的徒弟。他三十来岁,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祖上三代都是当地渔民,一家子在这个小渔村里很有威信。
  疤爷点点头:“好!出发吧”
  从青山岛到湘资口,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条是陆路,经过湘阴县城,再往西行20公里,总共40公里路程。
  还有两条水路,一条是沿湘江南上(湘水由南向北注入洞庭,故此处为南上),直达湘资口,全程25公里左右。还有一条水路是由横岭湖经张家湖、王家河(湘江支流)到湘资口,全程在20公里左右。

  不用问,疤爷当然是走第三条路了,这条路不仅最近,而且这是南洞庭湖区,疤爷最为熟悉的水域,沿途都是熟悉的渔民村。
  一行人向湖边码头走去。
  渔村的人都知道,渔村有两个码头,一个是东码头,一个是西码头。
  东码头在岛屿的东头,对面是刘家山,湖面较窄,为岛上渔民日常与对面商贩唯一交易的地方,平日里十分热闹。
  西码头在岛的西面,面对着横岭湖广阔的湖面,为渔民平日里出船打渔、归家停靠的地方。
  其实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码头——暗码头,它在岛屿的最西端,隐藏在漫天的芦苇丛中,岛上的渔民知道的也不多。
  这个码头,是疤爷和天保他们花了一年多的功夫才修建起来的。他们先是在芦苇丛中修出了一条隐秘的碎石路,一直延伸到湖面,再在路尽端的水下修建了一个青石垒起来的码头。

  码头面低于水面一尺左右,两边是无边无际的芦苇,仅有两条隐秘的水路通向芦苇丛中一块块连接的小水域,几十条船只隐藏其中,外人根本想不到,更发现不了。
  疤爷一行匆匆来到暗码头,天保一声口哨,便有人把船从芦苇丛中摇了过来。
  疤爷上了其中的一条小船,钻进船仓,放下了帘子。
  摇船的汉子双臂一展,小船像箭一般地射向广袤无垠的湖面。一群受到惊吓的野鸟霍然飞起。
  疤爷掏出烟袋,点燃了一袋烟,慢悠悠地吸了一口,回头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思绪便像小船行走过的水痕一样,漫无边界地铺了开来。

  日期:2019-09-15 22:01:54
  第七节 排古佬
  十四年前的那个黑夜,栓子背着金凤,一步一步来到了青山岛。
  自从他少年奇遇,被乌鱼和湖蚌带到这个世外桃源后,他就喜欢上了这里,平时没事的时候都会来看看。一来二去,便和陆续搬到岛上居住的渔民都很熟识了。
  他悄无声息地安葬了金凤。在天保父亲周老倌的帮助下,又在金凤坟边不远的地方,花了几天时间搭起了一个木头小屋,他想一直这样守着金凤。

  头一两个月住下来,每天跟着周老倌出去捕鱼,倒也无事。
  可是时间一长,天天面对着金凤的坟头发呆,栓子就眼看着削瘦,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
  周老倌劝了又劝,但终是无济于事。他不忍心再看着栓子这产糟践自己,但苦无良策。
  那一天,周老倌到得镇上置换粮油,路过一个木材店时,心里一动,就走了进去,找了他的老友王掌柜。

  王掌柜年轻的时候在上湖南(邵阳、安化)一带做过“排古佬”,后来积累了一些资本,成了家后,觉得做排古佬太危险,就开始转行做木材生意。
  湖区地带,是缺少木材的。湘阴一带的木材,合乎全部来自湖南西部的雪峰山。
  雪峰山是湖南最大的山,古称梅山(最宽部分在安化县)。其地千里,南接邵阳、北到常德、西到怀化沅陵、东到益阳市和长沙宁乡县西部,雪峰是其中的主峰地带,民国时期才以雪峰山之名取代梅山。
  雪峰山上原始森林茂密,是湖南最大的木材产地。山中树木几百年未经大的砍伐,各种名贵木材简直是取之不尽。
  但木材易得,却难以运送到全国各地。
  走陆路显然是不划算的,一根木头少则上千斤,重则几吨,从当时的运输工具来说,是没有车能经此长途颠簸的,就算有,那车费也一宣是贵得吓人。木材倘若经此运送,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那也是“豆腐盘成了肉价钱”,自然没人考虑。
  那就只能走水路了。
  走水路也有两种选择,名贵木材,怕被冲走,可以请大的洞驳子(一种大的货船)来运送,但价格自然昂贵,极少人请得起。

  剩下的就只有一种方式了,那就是“排运”,把成千上万的木头在资江河道上游浅水处扎成木排,在河道涨水的季节,利用水的浮力和流动,沿着河道漂流至下游各个码头。
  这样,就催生了非常危险一种职业——排古佬。
  我们今天所称的“排古佬”,其实是一个贬称,多是指驾排的人,也叫排客。排古佬在人们的心目中,那就是粗犷、野蛮、剽悍的化身。
  没有真功夫,那是做不了排古佬的。
  老话说得好:“行船走排七分险”。资江在穿越雪峰山脉这近二百多公里的水路上,滩多流急, 有著名的“七十二滩”、“三十六潭”、“十八险湾”。木排从雪峰山放下,到得资江下游时,幸存的就只有三分之一了。其它的木排,大都是在险滩险湾的地方,因水流湍急而触礁冲散,严重的更是排毁人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