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
第13节

作者: 凌子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出于对利害的权衡以及来自于蒙古各部落首领的压力,拖雷最终妥协了。
  日期:2019-05-21 19:14:06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窝阔台走上了会场的前台,长兄察合台,大臣耶律楚材先后匍匐在了他的脚下。随后在蒙古诸王的山呼中,窝阔台继铁木真之后,登临蒙古的第二任大汗之位。
  一旁的拖雷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大势所趋之下,窝阔台继承汗位已经成为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在海啸般的祝福声中,拖雷也随着众人参拜了起来。但是,一颗分裂的种子分明于此刻在他的心中深深的埋下,并且将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随着窝阔台的登临汗位,那笼罩在蒙古草原上空的动荡阴云,被炎炎夏日的凉风吹散在时光的深处。一场关于汗位交接而引发的动荡时局,以拖雷的妥协,实现了平稳的着陆。蒙古帝国的力量再次汇聚在了一起。接下来,蒙古帝国将在窝阔台的带领下,再一次投身于世界历史的滚滚洪流,让整个欧亚大陆为之震颤……
  日期:2019-05-21 19:15:00
  新汗即位,定都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中西亚的使节不远万里,络绎不绝的相继前来恭贺。让那时的和林,一度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
  而近在东亚的金国也不甘落后。时隔两年,在窝阔台即位不久,金国方面派出的使者才风尘仆仆,姗姗来迟的前来吊唁铁木真,顺道恭祝窝阔台继承汗位。
  金国在铁木真故去的时候没有前来吊唁,在铁木真下葬的时候更是没有前来送行。而现在窝阔台刚刚即位,金国的使臣就来了。在窝阔台看来,金国此行的吊唁老汗和恭祝新汗是假,前来打探消息才是真。
  对于金使这种不诚心的求和,窝阔台充满着不屑。而他即位之后的最大想法便是荡平金国,远征东欧,建立远超他父亲的功业。
  面对金使,窝阔台厉声责问道:“汝主久不降,使先帝老死于兵间,今日妄谈议和,岂不可笑?”
  跋涉几千里前来的金使,遭遇到窝阔台的一盆凉水。所有准备好的外交台词,在这里都用不上了。窝阔台这种近乎无赖的话语,让出访的金使无话可说。
  “你爹故去,出于外交礼节,作为金国使臣,来上两柱香,掉两滴眼泪,装装样子,不是很正常吗;这连年征战,一直是你们在打我们。最后你老爹是攻打西夏的时候死的,关我们什么事儿;至于投降,你这说的也太没天理了吧,我们只是不想打仗,我们也没想亡国啊,我们为什么要投降?”
  此时的金使真的很想在窝阔台面前这样好好的问上一番。但是国家的实力,决定着谈判者的姿态。很显然,金国不具备问这种问题的实力。
  求和是没什么希望了,金国的使者只能带着失望而去……
  日期:2019-05-21 19:15:39
  二十多年来,金国对于蒙古从来未硬气过一次,只是一味的委曲求全,一退再退。曾经那个庞大的金帝国,其势力有效控制范围,只剩下黄河以北,潼关以东的陕西,河南,江苏,山东的部分地区。
  尽管金国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领土缩水了百分之五十,但是其兵力还是可观的,其总兵力至今还在蒙古之上。只可惜,金国这百足之虫,其行政首脑已经僵化,曾经那“猛安谋克”所代表的尚武之风已归于历史的尘埃里……
  蒙古方面,在窝阔台即位,蒙古这台战争的机器,经过了短暂的磨合之后,又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遥想二十年前,铁木真在克鲁伦河畔第一次祭天出征,拉开了攻打金国的序幕。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这个世界因为蒙古人的存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时的金国更是越发的暮气日沉,到了落日残阳的地步。
  一年之后的重阳节,窝阔台率领着蒙古臣民又一次祭天出征。意欲饮马黄河,投鞭渭水,荡平河南,彻底终结蒙金之间的20多年征战。
  日期:2019-05-22 19:33:25
  第十五章 借道南宋

  蒙古灭金的钟声在寒秋将临的时节里再一次敲响。历史的车轮在蒙古骑兵的钢铁洪流里浩荡前行。随着蒙军集结的号角吹动,金国臣民最后一段平静的岁月就此远去。
  在这个关中大地到处洋溢着收获气息的金黄季节里,窝阔台率领着蒙古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奔陕西而去。
  新大汗刚刚即位,蒙古军格外卖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数月间便席卷关中,兵围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天空残阳如血,晚霞延绵千里。万里苍穹之下的凤翔府,被一片火红的光影包裹。这座历史久远的关中城池,在深秋的残阳晚霞映照中,凄美里透露着苍凉。
  遥想七年前,西夏的不辞而别,让蒙古大将木华黎在这座坚城之下饮恨而终。从而让铁木真将怒火牵引到西夏身上。身处战火的金国,得以因凤翔府的存在,安度了数年的太平时光。
  七年之后,窝阔台亲身前来,凤翔这座曾经守护金国关中的城池,却在这晚秋的夕阳里,孤独凄凉到已经近乎被金国遗忘。
  从落叶缤纷的深秋到乍暖还寒的初春,凤翔被围半年,却始终不曾有一兵一卒前来救援。这座孤独的城池,在过去的半年里,只能以孤独的身躯,在寒冬里经受着蒙军铁骑的冲击。
  尽管如此,凤翔府的军民在每天据城坚守的同时,还是不时的频频东顾,仍旧在绝望中期盼着能有来自东方的援军来将自己搭救。但现实一次次的让他们失望了,从汴京到凤翔的千山万水之间,始终没有看到一个援兵的影子。
  蒙军围城半年之后,凤翔府宣告陷落,这个曾经守护过关中的州府,就此落在了蒙古人的手中。

  凤翔府失守,京兆府(西安)无险可守。
  镇守京兆府的完颜合达龟缩潼关。蒙古人又兵不血刃的拿下这个曾经统御过天下十三朝的古都长安。整个关中之地,从此不复金国所有。
  而接下来,顺风顺水的窝阔台,将遭遇他南下以来的第一次挫折。
  潼关,一颗楔在由关中进入河南的钉子,成功的阻挡着蒙古铁骑的东进。
  任凭窝阔台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在城下止步不前。无奈之下的窝阔台,只能在夏季到来之时,怀揣着无奈,北返大草原避暑纳凉……
  日期:2019-05-22 19:34:02

  有些人虽然死了,但是影响力依然存在。比如,铁木真。
  五月的蒙古草原之上,窝阔台的汗帐里,再一次针对蒙古灭金的事宜被提出来当众讨论。
  而三年前,铁木真在离世之时,便已经预料到今日的时局,特意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的破金之策:
  “金之精兵在潼关,其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攻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州,直捣汴京。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充满雄心的窝阔台,本想就灭金之事,建立远超父辈的功业。可惜对于潼关的久攻不克,注定了他不能彻底摆脱铁木真的影子,独立完成灭金的大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