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本义》
第56节

作者: 天行健19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5-25 08:31:36
  。
  且说袁术,他早就有自立称帝的野心。当年他听说孙坚在雒阳得了传国玺,不禁垂涎三尺,无时不想把它弄到手。孙坚死后,他拘扑了孙坚的妻子吴夫人,逼索传国玺,直到吴夫人命家人把传国玺交了出来,他才把吴夫人放了。袁术得了传国玺,喜不自胜,认为这是自己应该作天子的兆头。兴平二年(公元195)十二月,当天子东迁,李傕和郭汜败天子于曹阳时,他看到汉室难以复兴,认为自己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大会文武百官说:

  “如今刘氏衰弱,海内鼎沸,我家四世三公,为百姓所归心。据术士张炯说:谶书上有‘代汉者当涂高’的记载。我名术,字公路,术和路都是道路的意思,路者涂(途)也。我袁氏是大舜之后,出于陈国胡公满,胡公满的孙子辕涛涂是我的祖先,这也应了涂字。汉为火德,舜为土德,按照五行相生之义,火能生土,正是以黄代赤。我要顺应符命,自称帝号,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大家听了这话,面面相觑,虽然都觉得现在称帝不是时机,但谁也不敢提出相反的意见。沉默了片刻,主簿阎象站起来说:
  “昔日周朝从后稷开始,积德累功十四世,一直到文王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还在服侍殷朝。如今明公虽然累世尊贵,功德还不像周朝那样丰盛;汉朝虽然已经衰落,还不像殷纣那样暴虐;因而称帝的时机并不成熟。”
  袁术听了这话很不高兴,但考虑到没有多少人拥护自己称帝,便暂缓一下称帝的步伐。
  当时孙策正在曲阿,还没有进兵会稽。他听说袁术想要称帝,便请张纮替自己写了一封信,提出九条理由,反对袁术僭称帝号。九条理由的大意是:
  一、如今群雄割据,没有多少人勤王,应当和天下英雄合谋以诛除丑类。如果有自取之意,那就有负海内的期望。
  二、昔日成汤伐桀,武王伐纣,都因为桀、纣罪恶甚大。如今天子(献帝)对于天下人并没有大恶,只是因为年龄还小,受强臣的胁迫罢了。如果夺了他的天下,不合汤武征伐的本义。
  三、董卓虽然狂暴,还没有废除天子,自称帝号,称帝号必然要招来灾祸。
  四、自古帝王登位,都有祥瑞以应之,如商汤有白鸠之详,周武有赤鸟之瑞等等,都是受命于天的标志。如今并没有出现什么祥瑞,不可贸然称帝号。
  五、天子之贵,四海之富,是谁都愿意追求的。但取得天下必须考虑到“义”(合理性)和势(形势),不可一意孤行。

  六、幼主并不是不可辅佐,只要除去胁迫他的权臣,便可以成就中兴之业。即或幼主已经不可辅佐,也应该在刘氏宗室中选择一个人作皇帝,以便绍续刘统,巩固汉室,不能忍心看到汉朝失去天下。
  七、袁氏累世为三公,应该继承祖宗的遗志,报答汉室的大恩。
  八、要明哲保身,不可触犯众怒。
  九、不可曲解符命图谶之言。

  信的末尾说:
  “这九点意见,明公必然早已想到了。我不过是提醒一下,作一些补充,以免明公有所遗忘。忠言是逆耳的,提出不同意见是令人讨厌的。但只要对明公有益处,我还是不敢不说。”
  袁术以为自己在淮南兵力甚盛,孙策是会同意自己称帝号的,及至读了这封信,他完全失望了。孙策兵力强大,是自己手下的一支特别重要的力量。如果孙策不与自己合作,自己的前途便不堪设想了。袁术为此非常愁闷,竟逐渐愁出病来了。但他称帝心切,并没有采纳孙策的意见。
  建安二年(公元197)正月,袁术终于在寿春(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加冕称帝,自称“仲家”,改九江郡为淮南尹。他的称帝遭到天下豪杰的反对,成为众矢之的。这时孙策已经平定了江东,因为袁术从前夺取了他家的传国玺,这次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悍然称帝,他的心里非常不痛快,从此便和袁术断绝了关系。
  再说李傕、郭汜、张济诸将,在献帝东迁河东时,他们没有追上车驾,先是屯兵于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后来因为弘农一带的粮食吃尽,又各自回到关中,割据一方。建安元年(公元196)的冬天,张济因为关中缺粮,率兵进入荆州境内,进攻南阳郡的穰城(今河南邓州市),被流矢射死,军队由他的堂侄张绣统领,驻屯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这时贾诩在张绣军中为谋士,认为张绣不可孤立无援,便促成了和刘表联合。曹操感到这种联合是对许都的严重威胁,便在建安二年(公元197)正月,出兵去征讨张绣,在宛城以南的淯(育,yù)水扎营。曹军步骑众多,军容整肃,大有咄咄逼人之势。贾诩对张绣说:

  “曹军势不可挡,不如开城投降。”
  张绣说:
  “我们已经和刘景升联合,为什么又要投降曹孟德?”
  贾诩说:
  “我在刘景升处住了几天,对他有些了解。他是个仁人君子,在升平之世可当三公之选,但他没有应变的本领,多疑而寡断,在乱世里便是无能之辈了。曹孟德英明善断,谋略过人,必能成就大事。如今大军压境,形势危急,乘机归顺他,实为上策。”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话,便派人到曹操营中下书,表示归顺的意思。曹操大喜,第二天,便邀请张绣和他的将领,设酒宴款待。在席上,典韦举着一个锋刃足有一尺宽的大斧子,立在曹操的背后,进行护卫。在曹操离席行酒时,无论走到哪里,典韦都举着斧子跟在后面,用眼睛紧紧地盯着对方,使张绣和他的将领们都不寒而栗,莫敢仰视。曹操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说:
  “这是典韦君,是我军中英勇无敌的壮士。”
  曹操见张绣的身后也有一名按剑而立的壮士,个头和典韦不相上下,健壮魁梧,二目炯炯有神。便问张绣说:
  “这人是谁?”
  张绣回答说:

  “这是我的近侍胡车儿,此人力大无穷,武艺高超,也是一位英勇无敌的壮士。”
  曹操笑着说:
  “可否请胡壮士与典韦君在席前角抵(摔跤),以助酒兴?”
  张绣说:
  “那太好了。”

  胡车儿说:
  “我有生以来,还从来没有遇见过对手,这次愿与典壮士一决高下。”
  这时典韦的兴致也很高,大有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二人都脱了衣服,只穿着一件背子(马甲),在席间的空旷处摔起跤来,由军士击鼓助战。只见二人好像两只猛虎相遇,攻守呼啸,各显威风。摔了好长一段时间,谁也摔不倒谁。有时一方好像要倒了,但马上便一撑而起,立刻化险为夷,在座之人无不连连叫好,鼓声也愈来愈密了。最后由于胡车儿不慎滑了一下,典韦才侥幸地把他摔倒了。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二人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归位以后,仍然都是泰然自若,谁也没有表现出疲惫的样子来,称得起是“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大家对典韦与胡车儿的膂力与豪气,无不叹服。

  第二天,张绣在自己的营中设宴,答谢曹操。酒酣之后,有一个妇人出来行酒。经过张绣的介绍,方知这是张济的遗孀,也就是张绣的堂婶。曹操举目望去,只见这妇人虽然已经接近中年,而风韵却是不减。身材苗条,姿容艳丽。因为正在服孝期间,穿着一身素服,发髻上插着两朵白花,更显得格外清秀与妩媚。在给曹操敬酒时,不断地用两只水灵灵的、脉脉含情的大眼睛扫射着曹操,似乎是在诉说着身世凄凉,愿意以身相托的意思。曹操立刻感到神魂颠倒,简直是坐不安席了。曹操听说张济有一个漂亮的妻子,不啻是北国的西施,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散席回营之后,曹操几乎是一夜也没有合眼,辗转反侧地思念着这个美人。正是:英雄自是多情种,一夜相思倍销魂。欲知曹操的风流韵事怎样发展,请接看下回。

  ①�,即布谷鸟,古人说�7子,都能公平地对待.
  ②三泉:是深的意思.
  ③行XX事,是代理XX职务的意思。
  ④将作大匠:掌管土木工程,秩禄二千石,是个三品官。
  ⑤桑椹:桑树的果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