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猫传奇——斗战剩狒回顾相亲史上的桃花债》
第38节

作者: 斗战剩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9-29 15:31:36
  《初中时期》№37『窗*花』
  社会近几年一直在开展《扫墨滁恶》,如今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了。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扫墨滁恶》的前传《扫簧打绯》在国内已经搞了几十年了,起源则是1983年的《岩打》。
  关于《岩打》的起因,网上有两个主要版本,一个是彭镇谈话,另个与上蒋杨得志家属遇害有关,天涯上就有这个帖子,感兴趣的自己看下面的链接吧。
  遇害的版本,又有两个次版本,一说是儿子,另说是女婿。但都无关紧要了,最终发飙和下令的,都是邓公。
  岩打对整顿社会秩序的确有很大效果,当时纹格才结束几年,知青下乡返城,改革开放也才不久,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震荡。很多没文化、无一技之长,又不安分守己的人,很容易就演变成流氓。
  我国刑法对于流氓的制裁始于1979年,在983岩打运动中,流氓罪最重可处以死刑。恰好那一年,最经典的《射雕英雄传》TV版,也在国内上映了。估计很多罪犯耍流氓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大侠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岩打,九十年代我基本都在中学,九十年代末才上的大学,等到开始工作的时候,早已是二十一世纪了。所以整个岩打运动,对我都没啥影响,我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岩打对象给岩打了。

  由于地域特色以及民风彪悍,我们那个地区算是国内的“战斗民族”吧,当年很多的大案要案,都是我们那里出来的人干的。但我在当地是个例外,所以不太招美女喜欢,为了不打一辈子光棍,最终逃荒到南方(选美)来了:属于民风彪悍的“既得利害者”。
  小学时被几个小混混抢过一顶帽子,哥哥有次挨了揍,回家跟我妈说气话要找人整死仇敌。小学时我们班的体委因为跟别班的混混打架,事后遭到对方找来的几个大混混的报复,就发生在教室门口,惊动了全校。
  在《初中时期》开篇也提到,刚入学时,以前小学臭名昭著的一个小混混坐在我前面,万幸的是,它就坐了一天而已。在我初二受伤休假期间,学校有个混混跟人打架斗殴挂掉了,完美地继承了我们校“每年打死一个人”的光荣传统。工作以后,有次听长辈们说,发小的小侄子被人捅死了。小侄子还小的时候,我对他比较有印象,属于跟发小一个类型的,都不太爱学习,但因为年纪相差好几岁,所以大人有时管教不过来的时候,就由发小“代劳”,所以小侄子比较“敬佩”发小,由于我是发小的好哥们,所以见我面也比较客气。事后看到小侄子的家长,有些替他们感到惋惜。

  日期:2019-09-29 15:34:11
  《初中时期》№37『窗*花』
  我们省会城市当年有个很有名的墨社绘,人称SQ,靠房地产的一个细分行业:拆迁起家。覆灭的原因,有说是被新上任的叔记盯上了,有说是被前来视察的中映大员盯上了,但其实也都无关紧要了,“影响力”这么大,没人盯才怪。
  九十年代初SQ被枪毙的那年,我刚好小学毕业升初中,直到读研的时候,社会上仍然流传着他的“事迹”。据说SQ夜夜做新狼,还曾听说开大奔上街强抢民女。这些传说(亦或谣言)也许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应当也不是空穴来风。所以我这种知识分子无论是和这帮“社会人”,还是和遵纪守法的典型地域雄性争夺漂亮的异性资源,基本都只能甘拜下风,这才有了我“三十逃荒,背井离乡”的人生悲剧(亦或重生)。

  我对老家的感情比较矛盾,既热爱家族里的很多长辈和家乡菜,又对求偶竞技场的屡遭失败感到失望。举两个我本人耳闻目睹“强抢民女”的事件来说明:初中的是目睹、大学的是耳闻,每次都颠覆了我原先的书呆子三观。
  铺垫总算写完了,本回单表初中目睹的事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