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深扒历史上那些大人物神秘之死》
第24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接下来,贾山又以史为鉴(果然都是历朝历代劝谏上司的经典套路),历数了周和秦的兴衰成败,尤其是重点讲到了秦朝的横征暴敛、歌舞升平,以及不顾人民死活而速亡的历史事实。对皇帝说这些,当然用意十分明显,那就是要汉文帝吸取教训,不要学秦始皇那么傲慢无礼,只听那些歌功颂德的好听声音,以为手里有枪有炮,就可以江山永固,传之万世,殊不知却因自己的贪玩好游、骄奢淫逸而让宗庙毁灭了。

  日期:2019-05-04 19:40:36
  究其原因,就在于他自己听不进批评意见,也没有人敢告知他实际情况。最后的结果是,因为朝中没有了辅佐的大臣,正直官员全被驱逐或诛杀,唯有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无耻小人谄谀逢迎、大肆吹捧秦始皇的德政高于尧舜,功业超过商汤和周武,而实际上抗争连连,天下已将土崩瓦解,却没有人告知失道寡助的秦始皇,还以为是天下形势一片大好呢。
  日期:2019-05-04 20:17:08
  有了必要的铺垫,贾山就能很好地联系实际说到汉文帝的事了。
  贾山说,陛下现在命令天下人荐举贤良方正的人士,天下人也都之为而欢欣鼓舞,而且四方贤才也开始聚集朝廷,听从陛下调遣了,不过也只是听皇帝您消遣,做些于民没多少益处的射猎而已,于朝政无补也。陛下自即位以来,勤勤恳恳,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厚养天下,法治公允,刑罚宽缓,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天下人莫不喜悦,都拥护朝廷的政令,也是您施行仁德教化取得了成功。不过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陛下就渐渐露出懈怠之心,甚至于只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每天射猎,击兔捉狐,不再把心思用在施行仁政上,这和秦始皇的行为有什么区别?我担心你将成为下一个秦始皇也,这正是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的事情!所以,我建议陛下罢射猎,保持大臣们的品格和节操,提高品行修养,尽心为国办事,如果能做到“游娱不失乐,朝会不失礼”,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日期:2019-05-04 21:44:59
  文帝一听,如醍醐灌顶,因为贾山说得很在理,于是也十分乐意地采纳了他的意见,明君风采啊。
  日期:2019-05-04 22:22:35
  总之,汉文帝这位20出头就上位的有为皇帝(难怪他曾那么欣赏同是青年才俊的贾谊,大家都是海派传奇作家张爱玲式“出名趁早”一类人也),他的减租轻徭的力度是封建皇帝中出了名的,尤其是汉文帝“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也就是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在中国封建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开创性意义,也彰显了他深入人心的伟大“民本思想”。
  日期:2019-05-04 23:10:40
  据说汉文帝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注重简朴、最励行节约的皇帝之一,连自己穿的都是粗布烂衫,甚至于为了减轻长安人民的负担,要将太子送归封邑。而且为了增强国力,切实减轻农民过重负担,汉文帝还采用了号称“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错建议:“募天下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也就是公开“卖官鬻爵”(还是公开招标性质的),不是为了敛财狠赚一笔,而是聚集社会游资来充实边防军粮,让农民缓过一点劲(据说西汉初年读书人的仕途大致有三条,其中一条就是自备干粮“带资上班”的郎官),这确实是很有想像力的措施,有这么勤政爱民的皇帝,治世的出现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日期:2019-05-04 23:40:56
  正因为汉文帝以其谦和礼让、宽厚仁爱而出名(难怪司马迁和班固两大史学家都异口同声盛赞汉文帝“仁哉!”),这样的宅心仁厚,古之少有,当然会形成一种比较清明的政治空气,民众也比较拥护政府,国家治理也会是井井有条,大家“仓廪实而知礼节”,汉文帝的这种很人性化的温和治理模式,颇得当时和后来的人们的交口称誉,视为楷模,甚至于后来造汉朝的反的赤眉军,居然对汉皇帝刘恒十分尊崇,顶礼膜拜的款式,即使是他们攻占长安后,破坏了所有西汉皇陵,而只有汉文帝的陵墓得以幸免,受到有效保护,确实也印证了“仁爱无敌”的箴言。

  日期:2019-05-05 00:01:54
  更重要的是,汉文帝还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皇帝,除了他的弄臣邓通(或男宠),他比较放任以外。所谓的“脏唐臭汉”,汉朝也是一个“基情四射”的年代,反正这家伙帮皇帝吸过腐烂的伤口,很亲密,你也知道强大而有才的贾谊为什么败给他了,这家伙既可铸钱又能探矿,富可敌国(最后却像相士预见的那样沦为乞丐),文帝很迁就他,却可以勒令自己犯了罪的舅父自杀,令人不胜嘘唏。

  日期:2019-05-05 00:42:03
  据史载,文帝的舅父薄昭因杀了朝廷的使者,罪当诛。其时文帝已经答应贾谊“凡大臣有罪,都让他自杀,不加逮捕施以严酷刑罚”(多么富于创新性的“高层退出机制)故汉文帝也不忍心以严刑杀他,而是以最“温柔”的人性关怀叫公卿大臣去他家与他喝酒,顺便规劝他自行了断,薄昭却还不想死,不肯自杀,荣华富贵等着他享用呢,直到皇帝外甥又派群臣穿着丧服到他家中去哭丧,薄昭才死不瞑目地自杀了。

  日期:2019-05-05 01:02:03
  这简直是王朝执法史上可以大书特书的一项创举,这也太逗了。
  还真是威力无比的“温柔革命”也。为了这个古代最有创意精神的温情脉脉“杀人法”,后世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呢(文帝就是这样别具一格的人)。
  日期:2019-05-05 12:29:28
  比如说,被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的李德裕,也认为汉文帝的执法简直是有点“矫枉过正”,因为这明显违背人伦:虽然是明断,却有损于仁义道德。为了用有效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论点,饱读诗书的李德裕还引经据典地说,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时,曾发出这样的慨叹:见舅父如见母亲。何况当时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尚在,她只有薄昭这么一个相依为命的弟弟,舅父对文帝也不错,文帝却处心积虑地要自己的舅父自杀,这个说轻了是不孝顺母亲,说重了是禽兽不如,没有一点人性。

  日期:2019-05-05 13:02:56
  对此,历史猛人司马光却不敢苟同,他认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也就是说,法律作为治天下的公器,就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亲疏贵贱而有所偏颇,破坏法律的公平和严肃性,这样一视同仁,才能使天下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有人撑腰而触犯刑律,就是皇帝的舅父也如此,才能显出法律的权威性。
  日期:2019-05-05 13:28:11
  所以看似是汉文帝执法甚严,其实还是对亲属管理不够,如果薄昭是谦谦长者,或者皇帝对他有足够的约束力,他也不至于以为是皇亲国戚就能骄横犯上,以至于敢杀朝廷使者,这当然是有点“狗仗人势”的味道,自以为有人撑腰就可以胡作非为。
  日期:2019-05-05 13:56:1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