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钱是个苦差使》
第52节

作者: 白衫
收藏本书TXT下载
  “me too。”海茵薇的身上有种幽香,在清晨这个时刻,让他沉醉,“陪我到外面走一走?”
  “求之不得。”彭勃笑道,他伸出自己的胳膊,海茵薇笑着挽住了他。
  两人下楼,突然,海茵薇惊叫了一声,彭勃闪身挡在了她的前面。
  叫喊声也惊醒了背靠着沙发睡着了的两人,他们象梦魇般坐了起来,犹自睡眼惺忪地看着眼前的两个人。
  “您……就是彭总?”最前头一人睡眼惺忪,衬衣露在外面,显然不是刚到,是在沙发上睡了——一晚上。
  彭勃也注意到了两人头发和衬衫的凌乱,“对不起,您是……?”
  “我们一直在这里,怕影响您休息,一直在下面等着您。”后面的人态度严整道,听口音竟不象是中国人。
  “等了一晚上吗?”彭勃有些动容,“你们是?”

  “我是秦湾贸促会,我叫李守业,这是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韩国投资企业分会副事务局长金仁哲。”好嘛,这个title可真够长的。
  “你好,彭总。”金仁哲伸出手来,“我们知道您今天就要离开秦湾,可是我们必须找到您,请求您给我们一点时间可以吗?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就可以。”
  彭勃看看海茵薇,海茵薇松开了他的胳膊,作了个无奈的动作,“好吧,”彭勃这才答应道,“外面空气好,我们出去走走吧,嗯,等会,一起吃早餐。”
  宾馆的早晨,满目绿荫,凉风习习,让人心情愉悦,心旷神怡。
  可是彭勃却愉悦不起来,“李会长,金局长的意思我没听错吧,是让我来收购他们的企业?”

  “是这样,”李会长介绍道,“金局长听说彭总对制鞋业感兴趣,现在许多韩资企业发生了经营困难,金局长希望彭总可以施以援手,帮他们解决困难。”
  “这我做不到,”彭勃笑道,“金局长……”
  他还没有说完,金仁哲突然鞠躬到底,一句话不再说。
  “哎,你别这样,”彭勃有些手足无措,他无奈地看看海茵薇,海茵薇也感觉很为难,“金局长,金局长,”彭勃想扶他一把,可是他还在坚持着。
  “彭总,您昨天答应收购韩光鞋业,一定要再帮一把我们,”金仁哲的态度很坚定,坚决不肯抬起头来,“我们的企业现在很困难,更需要来自您这样的企业家的支持……还请彭总多支持!”
  彭勃无奈地看着他,金仁哲终于抬起头来也看着他,一晚上沙发上的睡眠,眼前这个事务局长头发凌乱,眼角还有眼屎,彭勃竟有些感动,“金局长,你不用说了,……你,是我第一个见到的为工作等一晚上的外国局长,”他看看同样有些唏嘘的李会长,“既然你们来了,那我就去看一看。”
  “真的?”金仁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嘛,”彭勃笑了,笑得很舒心,“或许,我们可以有双赢的办法!”
  韩资企业在秦湾,从1988年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92年前,投资项目多是玩具、箱包类、服装等加工类小项目。而从1992年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间,韩国企业可用大举进军来形容,鞋类、集装箱、纺织、电子等韩国大项目纷纷来到秦湾。
  金局长带领他们看到的几乎全是制鞋、服装、箱包等企业,随着奔驰车在齐阳的田野乡间飞驰,彭勃大致有了自己的计划。
  “彭总,希望彭总可以收购我们的企业。”
  “彭总,拜托了。”
  “彭总,请务必帮助我们……”
  一路走来,一家家韩国企业的企业主们恭敬地站在门前迎候,又恭敬地鞠躬目送他离开,直到车子驶出很远,彭勃依然可以看到后面鞠躬的姿势保持不变。
  “彭总,务必请帮帮我们,拜托了。”金仁哲在车里又对着彭勃鞠躬,不能站立而弯着身子,那姿势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我们国家也专门派了调查组来中国详细了解情况,对企业在中国遇到的困难,总统也很关注。”
  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报告书李会长已经拿给他看了,韩国的媒体如《东亚日报》、《京乡新闻》、《亚洲经济日报》……等大报多有报道。
  “金会长,我们中国有句话,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彭勃斟酌道,“这样,我只收鞋企,”鞋企的数量很多,金局长面色一喜,可是彭勃马上道,“不过,有地皮的企业我收,没地皮的企业光有设备不能收。”没有自己的地皮和厂房的大都是候鸟型企业,这样的企业本身到秦湾来就没有长远的打算,设备也全是那种近乎淘汰的设备。
  彭勃的算盘打得很响,韩国企业制鞋设备大多比南河先进,可以低价收购完成南河那些乡村作坊的升级换代,他相信,只要父亲在南河振臂一呼,这不是什么难事。
  大家取设备,他来收地皮,这些地皮都囤到那里,不需十年,齐阳就会变成寸土寸金的地方,况且韩国人当时拿地皮几乎没花多少钱,他相信,只要把他们的设备钱付了,地皮会无偿落到自己手里的。
  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即帮了韩国人,帮了乡亲们,也帮了自己!
  南河大街上一片喜气洋洋,到处是货车和黑豹运输车,可是车上这次拉的不是鞋子,而是成套的制鞋设备。
  “彭厂长,谢了。”
  “彭厂长,我们家的鞋厂现在也是鸟枪换炮了。”
  这是当面感谢,更多是背后夸奖的。
  “老彭这个人真厚道,不吃独食,心里还想着一条街上住着的街坊。”
  “人家就那样,做买卖从来没有坏心眼,好人有好报,瞧着吧,南光以后会更好!”

  “哎,你说,那个彭总会什么总是关注我们南河啊!”
  父亲彭长远是笑着走回家中的,母亲姜黎也笑着迎了上来,“这是多少家的设备?”
  “六十二家。”彭长远笑道,“机器还行,比我们的强太多,关键是价格很低,几乎用一半的钱就买下了。”
  “大勃还真做了件好事,”姜黎欣慰道,“心里要有别人,不能光想自己,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他倒也帮助自己了。”彭长远一身轻松地在沙发上坐下,“我们把设备买回来,那些地皮他都收了,嗯,几乎白送。”
  “白送?”姜黎一愣,“他要那么多地皮干嘛?他还在上学,不行,我得给他打个电话。”

  “别打了,”彭长远显得很无奈,对这个儿子,自从他从沪海归来并带来了鞋业贸易巨头派诺蒙后,他就好象不认识自己这个儿子了,“他自己也收购了一家鞋厂,三千多人的大厂。”
  日期:2019-07-08 18:5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