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
第26节

作者: 简约明亮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听着孩子的话,我很扎心,只说了句,孩子妈妈,以后有什么事情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很不好。我又笑着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和叔叔说多大了?孩子抽噎地和我说,我五岁了。
  说着就到地方了。
  场景二:三院到秦皇小区。
  与第一对母子不用的是,这对母子很安静,小女孩今天学了一首唐诗,正背给妈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我很喜欢这首诗。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和对诗词的爱好,孩子背完后我说,我说叔叔也喜欢古诗,我说上句你说下句好不好?孩子看看妈妈,有些“胆怯”,妈妈鼓励说,和叔叔一起背几首,就这样我和孩子一起背了几首唐诗,最后我问孩子妈妈,你和孩子爸爸都喜欢古诗吧,孩子背的真好。孩子妈妈淡淡的和我说,我离异单身。我连忙说,对不起。孩子妈妈说,没事,我们就是觉得双方的性格差异太大,分开对孩子是好事。我说,孩子很听话,也很招人喜欢。下车后孩子挥着小手:“叔叔再见!”

  后说:两对母女,年轻漂亮的单身妈妈,可爱聪明懂事的孩子。对于她们,不知过往,也未知将来,只是希望吧,他们未来生活充满欢笑。
  日期:2019-03-19 14:46:01
  《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纪实连载70)

  我不是什么文科科班出身,自知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文字只是自己的爱好。我不擅长高谈阔论,喜欢小桥流水润物无声,追求有温度的文字和真实的个人情感。连载题目虽曰有趣,更多的则是忧愤。我总想尝试着把这个小连载搞得更轻松愉快些,但有的时候往往陷入一种深不见底的无奈,有的时候竟然无从下笔。我不想揭露和控诉,只想展示人性之美,生活中的高尚和博爱,真的希望每个人心中有敬畏、有规则、有秩序、有仁爱、有信仰,怎奈我水平有限,只能粗糙的写下这些人和事儿,还望朋友们批评指正,写这个小连载反倒是督促了我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阅读再阅读,没有几千至上万册的图书阅读量是不能轻易说写作这件事的,当下权当写着玩吧,就像风一样吹过……

  自从开上出租车,去了市区之外的很多地方,远郊区、县城和农村,也到过临近的辽宁和唐山地区的村庄。真是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你才能真正的了解中国,和一路高歌猛进的城市相比,我看到的农村的面貌几乎一成不变,偶有乡村铺上了柏油路外,几乎还是一样的房屋、一样的道路、一样的穷,一样的不知所措,农村见到的更多是老人和儿童。
  生活的洪流裹挟着无数农民子弟一路涌向城市。就在昨天,八点半左右从火车站上来一五十多岁的大姐,到红卫里。
  大姐:“这个点还有公交车吗?”
  我:“27路有吧,其他路车已经没了。”
  大姐:“刚才应该等会公交啊。”
  我:“要不姐我给你放到前边公交站,我不要你钱了!”
  大姐:“算啦,打回车吧,刚下火车,也挺累的。”
  我:“过日子的女人,真是精打细算。”
  大姐:“不计划过咋行?我是沧州农村的,前两年刚刚在红卫里买了个房,得还贷啊。”
  我:“能在城市落户扎根也不件易事儿”
  大姐:“为了孩子吧,不买房怎么办?孩子刚刚说了媳妇。”
  我:“在老家不挺好吗?”
  大姐:“我和我对象都出来打工了,就别说年轻人了。”
  我:“姐,在哪里打工?”
  大姐:“在财政局职工食堂做面点,包子花卷大饼……”

  我:“挺好,您爱人呢?”
  大姐:“在小区里做保安。”
  我:“您这是从沧州回来呗?”
  大姐:“是,开春了,回家看看地,地也没多少了。”
  ……
  就这样,又和大姐聊了会面点方面的话题就到了红卫里。
  这对年过半百的农村人到城市扎根,远离故土,只是千万个农民兄弟姐妹涌向城市的其中一员,苦累算得了什么?我只想呆在这个城市。

  在去年四月份里,孟营广缘到102国道许家村,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三岁的孩子。路上闲聊,年轻的妈妈是牡丹江人,来自农村,家里条件不好,他老公是青龙人,中信戴卡的员工,每个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家里也不是很富裕,一家三口在市内租不起楼房,在这个相对偏远的村子里租了个平房。
  年轻妈妈对我说,就是图便宜,在这里租房三个月相当于市里一个月,离老公厂子也近。
  我对她说,一个从无到有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即使是蜗居也是欢声笑语,幸福无比,慢慢来,你们这么年轻。
  让我没想到是,下车时,这个不到三岁的小男孩和我摆着小手说:“叔叔再见!”

  我满是喜欢这个小男孩,下了车,蹲下和小男孩说:“你真棒,小朋友,听妈妈的话,快快乐乐长大!”
  我心里特别喜欢有礼貌的小孩,这种礼貌和家教是因果关系,我同样尊敬即使生活贫困,仍能坚定把孩子教育成品格优秀的人。
  看着母女的背影,我看到的是希望,正如路边的野花迎着春风骄傲自信的绽放着。
  日期:2019-03-21 16:29:48
  《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纪实连载71)
  还记得去年六月份小岛滨海大道上惨死的那几位年轻的大学生和滴滴司机吗?其中的那个小女孩死时睁开的双眼满是留恋的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花一样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这件事情由于正值秦皇岛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和北戴河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而没有大肆报道和发酵。可以说,自从滴滴出行出现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抢劫、**、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多如牛毛。即便如此,这一桩桩血淋淋事件的发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离去,依然没有挡住滴滴野蛮发展的步伐。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对法律的践踏。这是一个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经营管理漏洞的企业,这是一个屡次三番挑战社会底线,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的企业,试问这样的企业如何告慰死去的亡灵?这样的企业有何脸面依然存在于中华大地?滴滴的出现发展壮大,这实乃滴滴之大幸,国家之大不幸。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滴滴出行背后的强大的资本势力,可以说,滴滴乱像最终势必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一直想深入剖析滴滴,从今天起分几次扒一扒滴滴到底是什么个破玩意儿。是交通运输的新业态,利国利民?还是搅乱正常出行交通,祸国殃民?
  日期:2019-03-22 12:36:26

  《开出租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儿》(纪实连载72)
  再谈滴滴之前,我先聊聊“知行合一”。我们的思维模式一直强调“知易行难”,但事实上我们很多问题都是“知难行易”,而“知行合一”也只有王阳明那样极少数圣人级人物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你能解决好“知”,就能很大程度上理解好“行”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实干和勤奋,_超英赶美,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干的热火朝天,但事实证明,这些根本上认知的错误导致了国家发展走了很长一段弯路。鸦片战争至今快200年了,时至今日我们可能才真正了解西方社会,或者还没有真正理解西方社会是怎样运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等,最重要的整个科学体系如何运行。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正是我们融入了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才享受了一轮全球贸易一体化带来的巨大红利,想清楚全球化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学习、补课,借鉴和赶超。这已经证明了“认知比行动”重要的多得多多。“知”比“行”更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