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本义》
第42节

作者: 天行健19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5-03 10:02:47
  第一七回曹操中计败濮阳
  陶谦遗命让徐州
  话说曹操率兵到了濮阳。吕布率兵出城迎战。战了几个回合,濮阳新兵打开了东门,曹操率兵冲进城去,命人烧了城门,以表示断绝归路,拼死一战的决心。吕布事先已将大批精兵留在城中,对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曹兵大败,曹操见自己身边的人马已经所剩无几,又冲向东门,准备逃出。这时吕布的一队骑兵从后面追了上来。他们一心要捉住曹操,但又不认识曹操。一个将领赶上来问曹操说:

  “曹操在哪里?”
  曹操灵机一动,指着前面说:
  “骑黄马的便是曹操!”
  这些骑兵便放弃了曹操,到前面去追那骑黄马的人了。这时东门的火势很旺,曹操勒马从火海中驰出,马被火烧得一阵狂跳,把曹操摔下马来。他身旁的司马楼异,急忙下了马,把他扶上马去。曹操突火而出,烧伤了左手。幸存的诸将和士兵分散地回到了营地,却久久不见曹操回来。大家以为曹操一定是死在城里了,都非常担心,一时军中人心浮动,议论纷纷。但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却和楼异回来了。大家看到曹操满面烟污,狼狈不堪的样子,都忍不住要发笑。曹操洗沐更衣之后,在帐中和诸将会见,对大家说:

  “不料中了敌人的反间计。看来诸事都要多加戒备,不可疏忽大意。不过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不足为念。吕布竖子一时以诡计取胜,虽然战胜了我的军队,却不能战胜我的意志。我们要迅速准备攻城之具,近日再去攻城。”
  日期:2019-05-03 10:32:50
  然后曹操便强打精神,到各营中去慰问军吏和士卒。
  曹操和吕布在濮阳相持了100多天,曹操几次攻城,都没有攻下。时间已经到了9月,田野里起了蝗虫,百姓极端缺粮,饿殍遍地,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曹操军中的粮食也吃光了,只好撤离濮阳,回到了鄄城。
  这时曹操失去了兖州的大部分城池,军食已尽,处境非常窘迫。10月,曹操率军到东阿,希望能搞到一些粮食。但东阿也不比别处强,老百姓也挣扎在死亡线上,哪里有多少粮食可供军用!袁绍知道了曹操的困境,便派人来见曹操,希望他把家属迁到邺县,并率领军队到冀州就食。来人说:
  “袁冀州对明公现在的处境非常关心和同情。愿意竭尽盟主之谊,帮助明公摆脱困境,以便共图大业。冀州之心,苍天可鉴,望明公不必推辞。”
  尽管来人舞动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而袁绍的本意是想乘机把曹操和他的军队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曹操当然不会不知道,但这时曹操正处于一筹莫展的地步,万般无奈,只好同意接受袁绍的安排,通知家属、军队、僚属们收拾一下,准备择日启程。恰好东平相程昱从范县来,听说了这件事,便问曹操说:
  “听说明公想要把家属迁到邺县,并且率军到冀州就食,不知为何出此下策?”

  曹操叹了一口气说:
  “如今形势困迫,军中挨饿,只好如此。”
  日期:2019-05-03 10:38:18
  我想明公大概是临事而惧吧?不然的话,为什么考虑得如此浅肤呢!袁绍据有冀州之地,有吞并天下之心,而他的才智却不足以成就大事,明公能甘心屈居于他的下面吗?明公以龙虎之威,能重蹈韩信、彭越的覆辙吗?如今兖州虽然受到摧残,还保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荀彧)以及我程昱等人齐心协力,广收人才,是可以成就霸业的,望明公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曹操听了程昱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有远见,自己的想法是太肤浅了,便打消了原来的念头,召见了袁绍的使者,对于去邺县的事,婉言谢绝了。
  日期:2019-05-05 10:04:42
  再说徐州。原来本是很富庶的地方,各处的流民多来此避难,人口数直线上升,经济也是一片繁荣;而由于曹操的屡次进攻和屠杀,损失非常惨重,人口大减,到处是一片残破和萧条的景象。徐州牧陶谦忧愤成疾,终于卧床不起,病情日见严重。到了冬天,他料到自己要不久于人世了,便把别驾麋竺(竹,zhú)召唤到身边,对他说:
  “我快要与世长辞了。此时我别无所念,只恨我身为一州之主,不能保境安民,使百姓几次受到曹操的洗劫,生灵惨遭涂炭,山河残破不堪。曹操凶狠残暴,野心勃勃,必然还要来进犯徐州。必须有一位大智大勇之人来治理徐州,才能使徐州立于不败之地,使百姓不再遭受劫难…”
  陶谦说到这里,气息逐渐微弱,下面的话便听不太清了。麋竺含热泪说:
  “商、应二位公子都已成人,使君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立为嗣子,接管州务,我一定会带领州中的百官诸将,戮力同心,辅佐公子镇守徐州。”
  这时陶谦的气息又恢复了一些,他摆了摆手说:

  “商、应二子都平庸无奇,在此风云莫测的乱世,无能而担负重任,只能成为他人俎上的鱼肉,不仅身家性命难保,恐怕还会使徐州百姓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依我看来,非刘备不能安定此州,一定要到小沛(今江苏沛县东)去迎接刘备,推举他做州中之主。”
  陶谦不久便病死了,麋竺和典农校尉陈登按照陶谦的遗命,到小沛去迎接刘备。他们对刘备说明了来意,刘备感到很为难。因为徐州为曹操和袁术所必争,是个多事之地,刘备手中并没有多少兵,怕保不住徐州而遭灭顶之灾。同时,刘备到徐州不久,根基尚浅,也怕州人不服,无法治理。他想到这里,便推辞说:
  “刘备不才,又是初到此州,在州中没有什么威信,怎敢居此重任?况且陶公的二位公子已经成年,自可继承父业,治理此州。”
  陈登说:
  “汉室陵迟,海内倾覆,建功立业,在于此时。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有建立功业的好条件。陶公临终时谆谆嘱咐,说是二子平庸,非使君不能安定此州,望使君不必推辞了。”

  刘备说:
  “袁公路(袁术)近在寿春(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此公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望族,蜚声海内,何不把徐州交给他治理?”
  陈登说:
  “袁公路骄悍贪暴,不是治理乱世之主,鄙州可为使君集合步骑10万,镇守此州,上可以安国利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我们到这里来,已经下定了决心,使君不答应抚临州事,我们是不会罢休的。”
  刘备见他们言辞恳切,不便再推辞了,便说:
  “二君旅途劳累,请先去休息。容我斟酌一下,再作答复。”
  二人辞出之后,恰好北海相孔融来拜访刘备,在谈话中间,刘备谈起这件事说:
  “曹操虎视眈眈,袁术近在寿春,如果我据有徐州,恐怕会成为祸端啊!”

  孔融笑着说:
  “古人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曹操血洗徐州,徐州父老恨之入骨,是不会屈从他的。况且他正和吕布争夺兖州,也无暇东顾。袁公路岂是忧国忘家之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家庭又怎样?他的先人已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既是百姓选贤与能,也是天命所归。天与而不取,是悔不可追的。”
  关羽、张飞等人,也劝刘备答应此事,不可错过良机。于是刘备在第二天便召见麋竺、陈登二人,答应了他们。然后率兵移屯于徐州州治郯县(今山东郯城),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典礼,出任了徐州牧。麋竺和陈登二人又给袁绍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信中说:
  “天降灾难,祸临鄙州,州牧殂殒(死亡),生民无主。惟恐一旦有奸雄乘机前来进攻,使盟主犹虑不安。现在共同尊奉原平原相刘备为宗主,监理此州,使百姓永久有所依归。因为军务繁忙,没有闲空解下铠甲亲自去报告,谨派遣手下的官吏,奔告于盟主。”
  袁绍读过了信,又听到来人的叙述,不禁皱起眉头,权衡利害,思考起来。他本来也在觊觎徐州,刘备领有徐州的现实,自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他最怕的还是袁术乘隙进入徐州,而刘备作了徐州牧,毕竟可以阻止袁术的北上。所以就给麋竺和陈登二人写了一封回信,内称:
  “刘玄德宏雅有信义,如今徐州官民乐于拥戴他,也很符合我的愿望。”
  这样,刘备作了徐州牧,总算在名义上得到这个所谓“盟主”的认可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