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未央之大风起兮——大汉建国崛起史》
第12节

作者: v胡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4-30 21:47:34
  找到项梁这个靠山后,沛公暂时不再四处漂泊,也很少有人敢打沛公军的主意。
  这几个月发生了很多其他事。
  其一,沛公请了项梁手下的职业军官一门心思的加紧练兵。聚到项梁旗下后,他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正规军,看看自己手下的子弟兵,简直是儿童团。要说樊哙、周勃、曹参、夏侯婴等都算得上勇猛,无奈都没有受过真正的军事训练,打起仗来全凭胆量和蛮力。再看看项梁手下的骑兵,尤其是项羽的队伍,那才真正是虎狼之师,人家打仗不但勇猛还进退有序,令行禁止,各兵种紧密配合毫无破绽。自卑感油然而生,沛公知耻而后勇,命令部队日夜操练,恨不得一夜之间练出一支天下无敌的劲旅。

  其二,项羽带队攻破并屠了襄城。襄城是当时的军事要地,是楚军西进的必经之路,秦派了重兵把守,好几路义军打过襄城的主意,但襄城仍牢牢的掌握在秦军手里。项梁当然看到了襄城的重要性,为推进灭秦大业,也为了磨炼自己的大侄子,他派项羽率兵攻打襄城。自起兵以来,项羽百战百胜,声名远播,很多城池一听到项羽来攻都主动开城投降。项羽认为襄城也不例外,然而事情总是有例外。当趾高气昂的项家铁骑开到城下准备接受城内百姓箪食壶浆的时候,却意外的吃了一阵箭雨。项羽看到秦军不开窍,便下达了攻城命令。接下来便发生了秦末最血腥的攻城大战,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双方均死伤惨重然而没有人让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遇见了对手,他不但没有气馁反而越战越勇,越战越怒。最终得不到补充的秦军伤亡殆尽,项家军破城而入。胜利并没有使项羽消掉火气,他决定把秦军全部坑杀。结果埋完仅剩的秦军坑都没有填满,项羽火了:“这怎么行?帮秦军守城的百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全城百姓全部活埋!”经过此战,项羽的淫威传遍了神州大地。

  其三,范增加入项家军。范增的到来使强悍的项家军有了智力支持,从此项家军的行动变得有模有样。范增首先批评了死掉的陈胜,说他不应该自立为王,陈胜的品牌影响力不行,应该立老字号楚国后裔当王才能得到楚地贵族支持。紧接着劝说项梁寻找楚王后裔,打出楚国旗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借壳上市,只有上市了才能融到大量非债务资金。经过几番周折,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重新立为楚怀王。自此以后,楚国贵族纷纷来投,人力物力得到极大补充,楚军大振。

  几个月后,项梁派沛公率军跟随项羽去救东阿,他们先攻下了亢父,又与齐国田荣一起在东阿大破秦军,解了东阿之围。正该乘胜追击之际,齐国王室内斗,齐军退出了战场。项梁先后派大批使者要求齐国出兵共同西进灭秦,但齐国自家的继承权问题没有解决,不肯响应号召。按说救东阿是在帮齐国夺回领土,结果被帮扶对象非但不感谢,还釜底抽薪,不断摆困难,提条件,这种情况下帮扶人转手灭了齐国也不为过。无奈项梁项羽还有沛公都以灭秦为己任,齐国不来我们自己干!说走咱就走,项羽沛公联军一路向西,攻破城阳,屠杀守军,接着追赶秦军至濮阳东再次大破秦军。秦军恐惧,进入濮阳城据守。由于濮阳城池坚固守军众多,沛公和项羽便向南攻定陶城,结果定陶也不是软柿子,久攻不下。憋了一肚子火的沛公和项羽又向西南猛攻雍丘(开封杞县),在雍丘城外大破秦军,杀了秦将李由。与此同时,项梁从东阿起兵,攻下定陶。至此,楚国反秦力量(主要是项家军)在军事上达到了第一个高丨潮丨。

  陈胜起义以后,反秦力量遍地开花。根据各家义军的人员成分和斗争理想,我把他们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农民军,以陈胜吴广为代表,农民军有以下特点:其一,成员大多是吃不饱饭的农民或犯罪的戍卒,领导层中也以农民居多且控制话语权,仇富是大多数成员的价值取向,攻杀地主豪门也成为起义军的日常工作。
  这样就造成农民起义军很难吸收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时间一长,智力上的缺陷便无限放大,直到该义军灭亡;其二,他们造反的口号非常高大上,“大楚兴,陈胜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句句震耳欲聋惊天动地,且指名道姓的打倒赢家店,这些口号响亮是响亮,但除了在号召大家起来反秦方面有煽动力外,对于农民军自身的发展壮大没有任何卵用。
  为什么?大家起来造反,目的很简单:吃饱饭!老婆孩子热炕头!你灭秦,你当皇帝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况且你当了皇帝就比姓赢的皇帝好?未必吧。
  你唱高调并用高调限制我们,处罚我们,杀我们的老乡,掠夺我们的战利品,你说一切为了灭秦。

  谁说要跟你去灭秦了?我们本来准备干几票发了财就回家种地呢。
  口号和宣传上的空洞无物无法激发农民的斗争积极性致使军心涣散,有利时一哄而上,不利时一哄而散,这样的军队怎么长久?其三,由于缺少经验和智力支持,领导者有选择的将腐朽政府的等级制度生搬硬套进义军队伍,而对激励制度、礼教规范等弃之如敝履。
  长此以往,首领和军官越来越专横跋扈,普通军士生存都成问题,甚至有些中高级军官也成为首领的待宰羔羊。
  这样的部队不会有忠诚和纪律,哗变的、逃亡的、投降官军或其他武装的,摩肩接踵,心安理得。
  这样的部队焉能不败?所以历代农民起义鲜有成功的,不是被官军绞杀,就是在广泛吸收社会精英后蜕变成代表社会各阶层尤其世家大族利益的地主武装继而取得政权,明朝朱元璋的胜利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可惜,我们的陈胜吴广领导的是前无古人的农民起义,他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胸怀去广泛接纳作为世家大族代言人的知识分子。
  但他们的起义是值得肯定的,他们推动了秦朝的灭亡与大汉的建立,为历代反抗剥削与暴政的起义者提供了借鉴。
  客观上也造成了这样一种后果:每到王朝统治黑暗到民不聊生,阶层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农民起义军便适时走上前台,虽然最终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但在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过程中居功至伟。
  改朝换代虽免不了生灵涂炭,但在缓和阶层矛盾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作用巨大,这一作用便造成了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奇迹:历经朝代更迭的中华文明非但没有消亡,反而一脉相承渊源至今。
  这一文明奇迹为今天的我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
  这,是历朝历代勇敢的反抗压迫的农民起义军的功劳。
  日期:2019-05-02 20:50:41
  第二类是六国贵族武装。从秦灭六国到秦朝灭亡,只有十四年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秦王朝在文化认同上、在意识形态上、在缓和族群矛盾上都来不及做足功课,况且我们还遇到了极度膨胀的秦始皇和智力堪忧的秦二世。六国贵族势力始终摩拳擦掌蛰伏待发,大泽乡一声高喊,六国一夜复辟。贵族武装躲藏在浩大的农民军身后开始攻城略地,直至最终取代农民军成为反秦主力。项梁项羽的部队便是贵族武装的主要代表。他们的特点有:其一,领导层是各国王室后裔,他们毕生的目标便是灭亡秦国恢复本国往日的荣光,他们与秦有血海深仇,与秦不共戴天。在灭秦方面他们显得最为坚定,只要是秦的东西就必须毁掉或掠走,只要有资秦嫌疑的人就必须杀掉埋掉。他们在宣传上做足工作,兵士与他们一样仇恨秦人,在灭秦的中后期他们战斗力惊人,给了秦王朝致命一击。其二,贵族天生存在血统偏见。他们不允许草根掌握他们的核心武装,也不允许草根发表不同意见;封官进爵不以军功论,而是以血缘关系论;偶尔有圈外人士立了大功得到丰厚奖励,但旋即便因另外一件事被杀或被黜。这就导致了贵族武装不能持续发展壮大,核心成员以及中高级级军官就那么多人,死一个少一个。这个弊端在灭秦以后的楚汉争霸中展示出了他强大的破坏力,使看似不可战胜的项羽军队日渐式微,最终在四面楚歌中退出历史舞台。其三,灭秦是贵族武装的不懈追求,但灭亲以后怎么办?各国贵族尤其是项羽没有想清楚。秦灭以后,包括霸王项羽在内的各国贵族武装纷纷打道回府,他们好像只在乎自己的故国。对于天下,有人不敢想,有人不想要。项羽在主导了灭秦伟业正可以顺势一统天下的时候却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回到四面受敌的彭城,便是不想要天下的优秀代表。回彭城后,项羽根据自己的好恶毫无章法的四面出击。今天打不老实的齐国,明天打跳蚤一般的彭越,后天又攻出尔反尔的沛公,虽然大多取得了胜利,但江东子弟越打越少。秦灭以后失去目标和理想,使贵族武装失去了得到天下的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