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未央之大风起兮——大汉建国崛起史》
第1节

作者: v胡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4-23 19:00:57
  向有相同爱好的人分享我对历史的认识一直是我的愿望,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学识尚浅一直未能动笔。今年年初,在重读了两千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大汉建国、发展、崛起史后,我决定强我所难将自己的见解分享给各位朋友。接下来,我将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向朋友们介绍汉朝从建国到鼎盛之间四代帝王及其功臣名将的所为和所思。中间会夹杂我自己对一些事情及人物的看法,希望能引起朋友们的思考。

  大风起兮
  第一章:大厦将倾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关东六国,结束了自西周灭亡后长达五百年的割据混战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灭亡六国后,秦北击匈奴,南下百越;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中央施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施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吏为师,禁止私学,加强思想控制,国防上修长城,筑甬道,治驰道,通灵渠。通过施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初见雏形。如果一切都按始皇帝的预期发展下去,我们的主人公是没有机会的,可能干一辈子亭长,也可能因犯法被杀。

  始皇帝的一系列政策客观的说是有远见的、进步的,他为随后的历代王朝尤其是汉朝的经济政治制度打下了基础,皇帝制度直到清朝灭亡才废除,郡县制绵延至今,统一的文字不但方便了思想文化交流也一定程度上使中国避免了欧洲式的分裂。那么如此强大又有远见的秦王朝为何仅仅十四年就土崩瓦解了呢?我们叙述史实。
  议定帝号后丞相王绾建议分封诸皇子为王,始皇让群臣商议,诸大臣七嘴八舌慷慨激昂,恋旧的、拍马屁的、想回老家发展的、求进步的,总之一句话就是:应该分封而且得马上分封,要不然天下大乱。
  为什么人才济济的大秦高级官员会众口一词的赞成分封而反对郡县呢?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分封制是西周开始实行的管理天下的制度,功臣和皇子可以拥有一块基本上完全自治的土地,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官僚体系,自己的财政系统,只要按时向天子缴纳一定的保护费,定期去看望天子与天子一道搞一下武装游行吓一吓不听话的诸侯或蛮夷就行;县制和郡制始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和秦国,秦始皇最终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它的特点就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县令,地方官的下属称为吏,严格来说不属于体制内;统一后的秦朝不但是各国王子皇孙撵来于秦,各国的精英士大夫也有不少被迫或自愿过来加盟的;六国大臣们谁不想回到故国做个丞相过把瘾?如果郡县了全国就一个丞相,郡守县令不一定轮到他们外国人,回到老家只能做个没有名分丢人现眼的吏,而分封就好办多了,王子皇孙可以多到三位数,大家各取所需又离家近,何乐而不为?还有一种比较高尚的,就是怀念西周的礼乐制度,想要回到诗经里唱的那个大同世界。

  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忍不住的王绾的部下李斯发话了:周文王武王分封了很多本家和功臣,但是几代以后他们逐渐疏远甚至结仇,相互攻击吞并,天子都管不了,这样才造成了天下大乱,现在老板你靠着祖宗几代积累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不能重蹈覆辙了。可以给皇子功臣们吃不完的粮食和花不完的钱,分封就算了。这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啊。
  始皇心里一个激灵,差点让王绾那个老古董和不安好心的外国腐儒拐到沟里。随即一锤定乾坤说道:天下百姓已经吃够打仗的苦了,原因是封王们互相攻击,现在不才靠着祖宗保佑平定了天下,再去封王不是怂恿他们打仗吗?打起来再去管就不好管了,李斯说的对!就这样传承两千多年的郡县制确定了。

  好不好?当然好。分封确实已经不合时宜了,春秋战国五百年战乱就是教训。西周时期分封行之有效的原因是那时候的人单纯,讲道义,再说那时候也穷,人也少,为了抢几担粮食或几个陶罐去打架不划算。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可以抢的东西多了,需要抢的东西也多了,物质决定意识,人也越来越务实了有贪欲了,你看邻国兵少粮食多有铜矿又有夜明珠,不抢不显得傻吗?再加上春秋战国时的混战又孕育出了闪闪发光的各种兵家纵横家墨家思想,兵不厌诈,不打你打谁?这种情况下再分封不是耍流氓吗?不出二十年肯定烽烟四起。在这里我们要向秦始皇点赞。既然好,为什么十四年就亡了呢?原因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缕。

  “二十七年(嬴政做秦王以来的年号,以下皆同),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二十九年,始皇东游;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这是始皇帝的部分旅游清单。百姓能旅游为什么皇帝却不能?要知道皇帝出巡不是跨个包说走就走,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需要庞大的卫队提供保护;需要地方卖房子卖肾去投上所好;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古代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搞基建又需要黔首去卖命;遇到皇帝身体不适或吃到苍蝇,轻者“令天下大索十日”,重者“尽取旁居人诛之”。这样的旅游能有好吗?

  旅游还算小事,过哪个地方都不常住,忍忍也就过去了,下边这个就过分了。
  郡县制确立了,可争论没有结束。有一次始皇请大臣博士们喝酒,有个叫周青臣的马屁博士赞美郡县制的完美无缺,古董博士淳于越上了头。淳于大爷反驳道:殷、周为什么能统治上千年?就是因为分封本家兄弟作为左膀右臂。现在始皇帝你拥有天下,你的本家兄弟和你儿子却是平头百姓,一旦你有难谁来救你?我没听说过不按照老规矩办事能长久的,周青臣就是个奸臣。

  这就摊上事了,不但淳于越,六国博士都摊上事了。他们平时就喜欢议论国政,有时候还嘲笑秦始皇和他制定的政策,到泰山封禅皇帝淋了雨,他们还偷笑。不但始皇怒了,李斯也怒了。李斯为什么怒了?不但是因为郡县制是李斯力主的,深层次的原因就说到意思形态方面了:李斯学的帝王之术,推崇法家思想,主张建立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思想上要高度统一,不允许阿猫阿狗说三道四;六国博士却大部分是儒生,主张礼制,迷信诗经里的大同世界,想要分封回老家光宗耀祖,骨子里看不起野蛮的没有文化的秦国,因此经常大庭广众之下攻击国政。

  已是丞相的李斯毫不犹豫的拖出了意大利炮:三皇五帝政策各有不同,却都能治好天下,为什么?物质是运动的,事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不同了。现在老板你建下万世之功,腐儒怎么能够领会您的高瞻远睹?淳于越说的不过是殷、周时期的事,有什么参考价值?那时候诸侯混战,需要人才,所以才厚待穷游的百家书生。现在国家统一了,您一个人说了算了,老百姓该耕田的耕田该修路的修路,读书人学法律防止犯法就行。现在的各家书生不赞美当今的盛世却崇尚传说中的古代,用传说否定大秦王朝,煽动老百姓游行示威。一有法令下达,各家书生就议论纷纷;进入朝堂不忠心为国,被辞退了就造谣诽谤。如果照此下去,老板你的名声威望可就没了,还可能形成反对党!我建议烧掉六国史书,只留秦记。除了中央大学搞专门研究的博士以外,市面上的《诗经》《尚书》全烧喽,谁敢在大街上说《诗经》《尚书》里面的话就杀头。用古代反讽当今盛世的杀全家,地方官知情不报也杀全家。医学、算卦、还有种树的书可以不烧,想学法律的就跟地方官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