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精神病患者》
第26节

作者: 百年过客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人仔细观察爱晚亭,为古人建筑精美而赞叹。

  三人又到又一村饮食店,点上两菜一汤,三碗米饭。菜是一碗红烧肉,一碗西红柿炒鸡蛋,汤是瘦肉鸡蛋汤。媛媛一碗饭正好,林森一碗饭有多,林其把林森多余的饭倒在自己碗里,三人都吃完了自己的饭。
  饭后大家休息一下,林森睡着了,林其抱住林森,让他在自己的怀抱里睡觉。媛媛也靠着林其睡着了。
  林森醒来了,嫒媛也醒来了,他们到天心阁游玩,这是一座古楼,有三层楼阁碧瓦飞檐,朱梁画栋。林其背着林森,和媛媛一起爬上楼顶,他们看着古老城墙和远处建筑。城墙用大型青砖和白灰米浆组成。
  他们又到了烈士公园,烈士公园很大,里面有一个大湖,湖里有人划船,湖边有亭子,搁楼,人们可以在亭子里,搁楼中,坐上橙子,观看风景和游人。
  后来他们到了市中心,参观了湘锈馆,其中有一个锈有黑白猫的湘绣,从这一边看去是白色猫,到另一边看是黑猫。林森感到很奇怪,问爸妈,"爸爸,妈妈,这猫到底是白猫还是黑猫?″
  林其说:"这猫是白猫,也是黑猫,你站在这边看,它是白猫,你站在那边看,它就是黑猫。

  任何事情我们要从多方面看。才能看见它的本质。"
  林其背着林森,带着嫒媛,见识长沙市容,对省城长沙,有了初步印象。
  日期:2019-01-20 09:55:37
  第22章 必须严厉打击犯罪现象
  一九八三年六月,林其在列车段当列车员巳经有半年时间,他来往于衡阳和长沙之间,他觉得文丨革丨中有些人巳经变坏,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人们互相仇恨,一句话不和,便打得死去活来,坏人嚣张跋扈,好人忍声吞气,

  违反法制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维持社会长冶久安,必须严厉打击犯罪现象。
  火车上经常出现犯罪现象,林其记录了各种犯罪行为。
  这段时间,火车到达x山时,上来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男人,他们上了火车,开始围坐在一起,左手拿着一支铅笔,右手拿着一张纸条,铅笔在纸条内插动,嘴里喊到:"想赚钱的人来玩啊,铅笔可能在纸条里面,也可能在纸条外面,您可以用眼睛看啊,我一停止,您猜出铅笔在纸圈里面或外面,如果和我手里的情况一致,那您嬴了,我输了,您出一元钱,我赔您十元钱。您出十元钱,我赔您一百元钱。″

  这时一个头发自然卷男青年,拿出十元钱往橙子上一放,他仔细看玩者手里的铅笔,铅笔插的速度不快,只要不是瞎子,谁都可以看出铅笔在纸条里。自然卷男青年喊到:"铅笔在纸条里。″
  玩者叹了口气,"我输了,我赔给你。″拿出一迭人民币,抽出百元大钞,递给自然卷男青年,自然卷男青年,开心地将百元大钞放进自己口袋里。
  自然卷男青年又拿出十元人民币,再次和玩者玩起猜铅笔游戏,自然卷男青年又嬴了一百元。
  边上围观的人看见自然卷男青年轻而易举嬴得200元钱。一个短发男人拿出10元钱,也往橙上一放,也玩起猜铅笔游戏,眼睛睁得大大的,他清楚地看见铅笔在纸条外,于是他喊道:"铅笔在纸条外。″
  玩者张开手掌,铅笔果然在纸条外。玩者又叹了口气,说:"你嬴了,一百元给你。″
  玩者给短发男人一百元钱。短发男人见很容易赢钱,拿出赚到的百元大钞,又开始猜铅笔游戏。
  日期:2019-01-20 10:00:04
  短发男人睁大眼睛,看见铅笔在纸条里,他喊道:"铅笔在纸条里。″
  玩者拿开手,铅笔在纸条外。短发男人输了,玩者收走了百元大钞。
  短发青年发了脾气,从身上掏出百元大钞,又跟玩者玩起了睹铅笔游戏。
  短发青年再次睁大眼睛,看见玩者停止的时候,铅笔在纸条里,短发青年赶快喊道:"铅笔在纸条里。″
  玩者张开手掌,短发青年傻了,铅笔在纸条外。"你输了,拿钱来。″短发青年输了一百元钱。
  短发青年见自己输了钱,只想赢回自己的钱。又拿出100元钱,和玩者玩起了猜铅笔游戏。玩的结果是,短发青年又输了一百元钱。
  林其见短发青年没有收手的想法,借扫地的机会,向短发青年使眼色,叫他不要玩下去。
  短发青年明白了,自己掉进坏人圈套里,看看边上的几个人,凶神恶煞,他无可奈何,输了三百元钱,自认倒楣,好在列车员阻止自己玩下去,要不然自己身上的一干元钱都会输的精光。
  火车到达x洲,玩者和同伙下车,林其看出,这些坏人共有4人。
  林其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了坏人的犯罪事实,坏人人数,坏人脸部和身上特症。

  这些坏人接连三天连续犯罪,铁路公丨安丨分局干警根据林其举报,派出便衣丨警丨察,跟踪调查,这四人确实是破坏社会冶安的坏人,在第四天的犯罪活动时,被六名公丨安丨人员抓捕。
  公丨安丨分局奖励林其,给林其发了两百元奖金。
  一九八三年下半年,***同志发出严打命令,全国进入八三年到一九八七年四年严打行动中。
  究竟是什么事件促使***痛下决心,做出这一决策的呢?有人说,是缘于河北省唐山市的“菜刀队”;也有人说,是由一名外国女记者在北戴河的沙滩上被**引发的;还有人说,1983年的这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这一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的“六一六”案件。
  日期:2019-01-20 10:06:07

  1983年2月8日,中顾委主任***到无锡视察工作,接见了在无锡休养的中顾委委员江渭清及省、市负责人。江渭清向***汇报说:“现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但社会治安情况很不好。城市里女工晚上不敢上班,好人怕坏人,这样下去不得了!这件事情,只有你老人家下决心才行。”当***征求江渭清的意见时,江渭清说:“调查研究,半年准备,打几个战役,一个战役打几仗,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还有的押送边疆改造。犯罪分子最怕杀头,还有怕吊销户口发配边疆。”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件促使***痛下决心,做出这一决策的呢?有人说,是缘于河北省唐山市的“菜刀队”;也有人说,是由一名外国女记者在北戴河的沙滩上被**引发的;还有人说,1983年的这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这一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的“六一六”案件。
  1983年6月16日,在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8名十几岁的社会闲散青年无事生非,酒后滋事,残忍杀死了27名无辜者,其中包括75岁的老人和2岁的幼儿,并有多名女青年被**、**。这帮犯罪分子同时还犯有抢劫罪、爆炸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起极为罕见的特大凶杀案,在当地引起巨大的混乱,震惊全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时间,当地及周边地区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以至于人们对到喜桂图旗办事都心有余悸,在火车站不敢出站台。虽然被害者的亲人和当地广大人民群众集体上书,要求把所有罪犯全部处以死刑,但经审判后只有两人被判处死刑(其他罪犯都不够判处死刑的法定年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