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恩仇录——见证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第37节

作者: 折冲万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向女真人积极灌输汉文化的,可不仅是滞留于金朝的南宋文臣、儒士。最先进入金朝的原辽朝汉人,同样在以儒学深刻影响着金朝的统治集团。早自金朝初年,金朝皇室子弟便开始接受系统全面的儒家教育。为了培养幼年的金熙宗,辽王完颜宗特干请了故辽状元韩昉等著名汉人名儒,来担任完颜亶的老师。在韩昉等汉儒的谆谆教导下,金熙宗夜以继日地苦读《尚书》、《论语》等儒学经典。此外,完颜宗干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日后的海陵王完颜亮及兄长完颜充,拜临潢府汉人名士张用直为师。在张用直的尽心授教下,从小便“貌类汉儿”的完颜亮,自此“渐染中国之风”,并给自己取个字号叫元功。这在当时的金朝宗室中,是非常罕见得。而且,完颜亮对汉学华风的喜好到了痴迷的地步。史称,完颜亮“颇有意于书史”,“好读书,学意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人器”,“嗜习经史,一阅终身不复忘,见江南衣冠文物朝仪位著而慕之”。至成人后,完颜亮更是通晓汉学经史,诗词冠于当时。在金朝的前四位皇帝中,属海陵王完颜亮的汉学功底最为深厚。这不能不说,是汉儒张用直苦心教导的结果。继皇帝位后,完颜亮又再聘张用直为太子詹事,令他教导太子。为向恩师致意,完颜亮曾意味深长地对张用直说,“朕父子并受卿学,亦儒者之荣也”。

  总之,金朝的汉族士大夫们向金朝不断灌输汉文化,无疑是非常成功得。自金熙宗起,历代金帝、宗室及女真贵族集团,都是在儒学的熏陶下成长得。可以说,除了金太祖、金太宗兄弟,金朝统治者各个精通汉语,擅长汉辞诗赋,倡导尊孔重儒。还有重要一点,金朝统治阶级几乎全盘接收了汉文化,并将儒家治国思想,确立为金朝的根本国策和治国方针。
  日期:2019-08-22 18:21:35
  四、
  金朝灭亡北宋后,女真人对汉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种心态出于对文明的向往,以及稳定统治的需要,主张亲善汉人、拉拢汉人。一种心态基于胜利者的优越感,而歧视汉人、欺压汉人。第二种心态,在金朝入主中原之初,最为严重。甚至,女真人一度强迫金朝控制下的河北、河东两地汉人剃发,并改汉服的右衽,为胡服的左衽。据《大金吊伐录》记载,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金朝下令“既归本朝,宜同风俗,亦仰削去头发,短巾左衽,敢有违犯,即是犹怀旧国,当正典刑,不得错失”。南宋文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亦记载: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

  自汉文明形成以来,便演化出蕴含丰富,同时,也极为严格的礼数制度。在汉人眼中,服饰右衽乃华夏礼仪,只有死人去世时,才改为左衽。若在世时,改为左衽,则意味沦为了异族的奴隶。再者,汉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故而,汉人成年后,便不再剃发,无论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金朝强迫汉人改左衽、剃发,无疑是对汉人的莫大侮辱,也必然会遭到汉人的激烈抗争。很多金朝占领区的汉人纷纷逃亡,甚至,揭竿举义,武力反抗金朝剃发易服的暴行。汉人的英勇反抗,一度狠狠动摇了金朝的统治。

  幸好,随着金朝统治集团的迅速汉化,以及金朝统治重心向中原迁移。女真人强迫中原汉人剃发易服的暴行,得以大幅改观。而且,上自金朝皇族,下至女真百姓,反倒自发接受了汉人的衣冠发饰。史书记载:金熙宗少时“宛如汉家一少年”,“雅歌儒服”,“尽失女真故态”。至于海陵王完颜亮,因其长相酷似汉人,当时,金朝上下都称完颜亮为“孛烈汉”,意为“貌似汉儿”。长期受汉文化、儒家思想的熏陶,金熙宗、海陵王还对守旧的女真贵族,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金熙宗视女真旧贵族为不开化的野蛮人,并公开蔑称那些倡导女真旧俗的开国勋臣为“无知夷狄”。据《靖康稗史》记载,“(金朝)宗室大臣目(完颜亶)为汉儿,亶亦鄙宗室大臣若异类”。海陵王同样非常鄙视守旧的女真贵族,完颜亮曾作《咏龙诗》“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在诗中,完颜亮便将守旧的女真贵族们比作令人厌恶的“虾蟆”。除了深受汉文化熏染的金熙宗、海陵王,很多女真百姓在与汉人的错居杂处中,同样受到了汉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渐放弃了本民族的服饰、语言,转而改着汉服,改习汉语,改用汉字,甚至改为汉姓。待至女真人自己,都竞相仿效汉人的衣冠服饰。金朝对汉人剃发易服的压迫,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日期:2019-08-23 22:16:10
  金朝及女真人的汉化可不仅仅停留在仿效汉人的衣冠服饰上,金熙宗、海陵王还接连施行了一系列政治上的汉化改革。金熙宗登基后,即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施政纲领,尊称孔子“其道可尊,使万世景仰”。并提出“四海之内,皆朕臣子,若分别待之,岂能致一”,表明了他要作一位受汉族士大夫拥护的正统帝王。金熙宗放弃了金初照搬辽朝的二元政治体制,废除勃极烈制,全面改用汉制。金初原有制度,除猛安谋克外,荡然无存。正是一元化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日后女真人彻底汉化的基础。金熙宗又开科取士,为汉族官员开通了政治上升的通道。金熙宗还将契丹人、女真人徙入中原地区与汉人杂处,按户授予官田使业耕种。海陵王在位时,更是疯狂汉化,除继续鼓励女真人南下耕种农田,完颜亮还大力发展教育,兴科举,提拔汉族官员。并废止了汉人憎恶的剃发易服令,倡导女真人学习汉人风俗习惯。再有,为更好驾驭中原地区,适应女真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防范蒙古边患,完颜亮甘冒守旧贵族“弃祖宗兴王之地”的非难,决意迁都燕京。为此,不惜严厉打击女真贵族中的守旧势力。完颜亮执意把事作绝,下令撤销上京留守司衙门,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又命人扒了上京祖坟,迁金朝“始祖以下十帝陵”,至燕京大房山。还命会宁府尽毁“旧宫殿、诸大族弟室及储庆寺”,并“仍夷其址而耕种之”。彻底断了女真旧贵族留居上京的念头,强令上京的女真贵族举家迁往中原。此外,又于燕京营建新都,朝廷律法、百官朝服尽皆效仿宋朝。金天德五年(公元1153年)三月,完颜亮率满朝文武及全套中央机构,迁入燕京城,并改燕京为中都。迁都时,所用仪仗、銮驾、衮冕,悉从宋制。史称,礼仪之威严,“俨然汉之天子”。经过完颜亮的一番鼎力革新,他所治理下的金朝,民族矛盾缓和,统治秩序稳定,北方社会也一度呈现出盛世景象。遗憾的是,海陵王完颜亮虽胸怀天下,素有大志,却也荒淫无度,大肆残杀宗室。不觉之间,便为自己埋下了统治隐患。在错误地发动灭宋战争后,惨遭失败的完颜亮终被部下弑杀,并在金朝历史上,留下了不尽的秽声骂名。

  不管怎样,单就金熙宗、海陵王的汉化改革而言,笔者认为,二人不仅极具远见卓识,做得也非常成功。若无二人的付出和努力,金朝断难从东北边陲的落后奴隶制割据政权,一跃成为雄踞中原的强大封建王朝。毕竟,天道浩荡,顺之则兴,逆之则亡。若不与汉人相融,不与汉法相合,别说,难以长期维继在中原的统治。只怕金朝的灭亡,也会很快便至。
  日期:2019-08-24 18:57:51

  起先,金朝出于“虑中国怀二三之心”的考量,以军事部落移民的方式,数次大规模地将东北地区的女真人迁至中原各地,迁移的女真人数达到几百万之众。史称,“徙内地女真人散居汉地,令下之日比屋连村皆迁”。而汉人与女真人交错杂居的局面,在客观上,又促进了两族人民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当时的社会风气,女真人学效汉文化已成为一种风尚。正如前文所言,在金熙宗、海陵王的示范和导向下,内迁的女真人纷纷改汉姓,“学南人衣装”,效仿汉人的饮食及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女真人与汉人通婚的情况逐渐增多起来。

  其实,金朝灭北宋之初,就已有汉族女子嫁给女真人的先例了,只不过,这些汉族女子都是可怜的靖康俘虏罢了。相比于任人蹂躏,嫁给女真人也不算太坏。可这强掠为妻的婚姻又能有几许郎情妾意,能有几丝情深意浓那?带给女方更多的,是挥之不去的辛酸、悲戚和屈辱而已。值得一提的是,金熙宗先后迎娶过九位被俘的宋朝皇族帝姬(公主、郡主)。自这些帝姬入宫侍寝伊始,便整日给金熙宗吹枕边风。金熙宗早就对一帮老臣看不顺眼,再加上,心怀亡国之痛的帝姬们不断怂恿。短短几年内,金熙宗便将完颜宗翰、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完颜希尹等一大批位高权重的老臣,逐个干掉。不计已经病逝的完颜银术可、完颜娄室、完颜宗望、完颜阇母、完颜斜也,当年,积极主张灭亡北宋的主战派,全都死掉了。沦落敌手的帝姬们也算用自己的方式,向灭亡故国的仇人,报了昔日的一箭之仇。

  随着,汉人、女真人相互交流的加深,彼此交往的增进,真正构建于平等、自愿基础上的两族通婚开始出现。《金史•兵志》有明确记载:“猛安谋克(即女真人)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婚姻以相固结”。在汉人、女真人的平等通婚中,汉女嫁女真男者有之,女真女嫁汉男者亦有之。据《靖康稗史笺证》记载,战功赫赫的金初名将,金太祖的次子,完颜宗望先后迎娶了靖康之变中掳来的庆福、华福两帝姬,玉嫱、飞燕两宗姬,以及宋高宗生母韦后的侍女张氏。张氏为完颜宗望生下一女,只是,此女不从父姓完颜,改从母姓张。完颜宗望死后,其女张氏继续活跃在金朝政治舞台上,并积极撮合宋金双方的停战与议和。宋徽宗的梓宫能返归南宋,全赖完颜宗望之女张氏的大力运作。作为金朝宗室女,张氏后来就嫁给了山东东路益都府的一位张姓汉族官员。这支完颜皇族的旁系血脉,也由此改姓为张,扎根在了山东。另对北京通县金墓的考古发现,墓主石宗壁汉人,生于辽末,死于金大定年间,石宗壁的妻子纥石烈氏就是女真人。事实上,不管是汉女嫁女真男,还是女真女嫁汉男,都在加速女真人的汉化。就连南宋都注意到,女真人在与汉人通婚后,愈发汉化的境况。南宋官员蔡戡就明确指出,“后来生于中原者,父虽虏种,母实华人……非复昔日女真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