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恩仇录——见证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第14节

作者: 折冲万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三、唐朝在渤海国派驻长史监领。依照“华官参治”的原则,唐朝必在地方羁縻州府派驻汉官。但介于渤海国是主动归附,不同于被唐朝武力征服的诸多部族。故而,唐朝授予渤海国,较高规格的自治权。派驻渤海国的汉官,也仅参照“华官参治”的最低标准执行,即在渤海国常驻长史监押之。长史在渤海国的地位,仅次于渤海副王(即渤海王嫡长子)。通过派驻长史,朝廷不仅可以左右渤海国政,还能,随时了解渤海国的真实动向和情况。

  第四、渤海国接受唐朝各级机构的节制。通常情况下,唐朝不干涉渤海国的内部事务,充分给予其自治权。但仍有诸多事务,渤海国须听命于唐朝节制。史载,渤海国存在期间,自置文武百官、京府州县,招募兵卒,拓地筑城,自立律令法规,收激租赋等等,事先均需得到朝廷默许。除了直接请示朝廷,还有很多事务,则须听命于朝廷设立的渤海经略使。渤海经略使一职,多由唐边州长官兼任,如幽州都督、平卢节度使。史籍文献中,曾兼任渤海经略使,或对渤海国进行了节制、押领,又见名于记载的唐朝官员,就有张敬忠、许钦琰、乌知义、臧怀亮、薛楚玉、王斛斯、安禄山、封常青等四十二人之多。再有,遇到其它一些重大事情,如册封任命、排解纷争等,朝廷还会直接派遣官员,亲赴渤海国,晓谕处理。

  综合以上几点,自归附唐朝后,在法理上,渤海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唐朝治下的地方。再说,半岛的新罗政权。虽然,新罗也曾以外藩身份,接受过唐朝册封,但新罗并不接受唐朝的“华官参治”,唐朝也无针对新罗的经略使或兼押使。由此可见,渤海国、新罗政权各自与唐朝的政治关系,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至于,韩国学者妄自鼓吹,所谓,渤海国与半岛新罗政权俱为独立国家,二者还构成朝鲜民族历史上的南北朝之说,更属无稽之谈。

  而且,自大祚荣接受册封,渤海国成为唐朝的羁縻州后,唐朝同渤海国经历了一段关系融洽的“蜜月期”。唐朝不费一兵一卒,便确立了对渤海国的领属关系。同时,军事上,渤海国还助了唐朝一臂之力。史载,渤海国“常屯劲兵接契丹”,正是渤海国从侧翼,对契丹的有效牵制,唐朝在东北方向的边防压力,得以大大缓解。作为回报,刚建立不久的渤海国,在归附唐朝后,不仅获得了唐朝提供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收获了期盼许久的丰厚经济利益。

  提到唐朝同渤海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就必须要提及,唐朝同渤海国之间的朝贡贸易。
  其实,唐代,在对地方羁縻州府的统治中,朝廷一般不直接征收赋税。而是,要求地方羁縻州府,以“朝贡”的形式,强化同内地的经济交流。当然,唐朝也有直接对地方,征收赋税的特殊情况。安西都护府就曾在休循州(即拔汗那),“税甲马以充军用”。回纥诸部也曾,“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但大体上,朝廷与地方羁縻州府之间,征收赋税的情况较少见,还是以朝贡形式的交流为主。至于朝贡的物品,则主要是地方的土特产或珍奇异物。

  在中国古代,朝贡有着多重含义。作为政治隶属关系的标志,朝贡具有地方赋税的性质。同时,朝贡也可以是地方同内地的经济交流。因而,朝贡又可称为朝贡贸易,渤海国的朝贡亦是如此!渤海国常以海豹皮、貂鼠皮、于文豆、海东青、昆布等土产,入贡于唐朝。唐朝则回赏以大量的农业品和手工业品。史载,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渤海大氏家族一行一百二十人赴唐朝献。朝廷向其每人赠帛三十匹,计达三千六百匹之多,且还不包括朝廷赐给渤海王的绢帛。一时间,在渤海国通往唐朝的鸭绿道上,贡使相寻,梯航万里,故而,时人称鸭绿道为朝贡道。此外,作为对朝贡贸易的补充,自大祚荣时起,渤海国还向朝廷,“请就市交易”。渤海国以名马、熟铜与内地商户市易,所易之货又都是唐朝所需之物。于是,唐朝同渤海国之间的互市贸易,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出现岁岁不绝交易的情景。

  通过朝贡贸易和双边互市,大批内地物资输入到渤海国。其中包括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如各种纺织品、粮食、茶叶、药材、金属器物等。此外,渤海国还使用唐朝编纂的《宣明历》,指导农业生产。在先进农业技术的指导下,渤海国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出现了,许多以盛产农产品而著名的地区。如:“卢城之稻”、“栅城之豉”、“显州之布”、“龙州之釉”、“沃沮之锦”等,都是在这段时期出现得。可以说,正是内地物资及先进文化、工艺的输入,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渤海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同时,渤海国对唐朝的依赖,也愈发严重。

  日期:2019-08-05 20:46:48

  第三章、海东盛国
  一、
  然而,唐渤交往的良好开局并没持续多久,双方关系便迅速恶化。以至,唐朝竟与治下的忽汗州(渤海国)兵戎相见。究其原因,还是唐代的羁縻制度,存在明显弊端。即:地方羁縻州府享有很高的自治权,一旦地方羁縻州的势力过大,就容易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轻者,对朝廷阳奉阴违,甚者,与朝廷公然对抗。而这也是松懈的羁縻统治,无法弥补的制度缺陷。
  当唐朝迎来开元盛世,进入到全盛期时,渤海国也在迅速崛起,成为雄踞一方的“海东盛国”。显然,渤海国力的增强,激起了渤海第二任君主,大武艺的勃勃雄心。不同于自幼在唐朝营州长大的父亲大祚荣,作为逃离营州后的第二代粟末靺鞨,大武艺对唐朝的感情较为生疏,没有那么强烈的亲善和尊崇。继位后,大武艺不再奉唐朝为正朔,擅自建元仁安。但为了保持同唐朝的经贸往来,渤海国在与唐朝交往时,仍然使用唐朝的开元年号。同时,大武艺在位期间,对内积极强化自身统治,初建渤海军制,积蓄国力。对外,不断开疆拓土,周边部族无不畏服。对此,《新唐书•靺鞨传》明确记载,“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畏臣之”。

  大武艺种种不敬之举,让唐朝大为不满。为遏制渤海国向北扩张,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唐朝在渤海国北方的黑水靺鞨,设立黑水都督府。更以当地最大部落为黑水府,仍以其首领为都督,赐姓李氏,名献诚,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唐朝则派驻长史,就其部落监领之。史载,黑水都督府辖地“南距渤海,北、东际于海,西抵室韦,南北袤二千里,东西千里”。即今黑龙江中下游南北,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阔区域,都被纳入唐朝版图。黑水都督府的建立,不啻给急于北进的渤海国当头一棒,也使得双方矛盾迅速激化。野心勃勃的大武艺不肯就此屈服,为争夺北方黑水靺鞨,大武艺派遣母弟大门艺和母舅任雅领兵攻打已属唐朝的黑水靺鞨。同时,这也意味着,渤海国要与唐朝刀兵相见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