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事的纤绊,不能释怀》
第41节

作者: 风知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四回去看了,我放心多了。”
  她大姨一来嫁的远,二来和公公婆婆小叔子一大家子过日子,是想着帮娘家妹子和兄弟,也是帮不多少。
  她三姨的人家讲究更是多,三姨生的好看,当初是人家相了她三姨。日子过的好,于氏看她三姨也是满意那门亲,同意嫁过去。丫丫三姨夫是个识字,念过几年书的人,前两年一直跟着一个县城一家酒楼的掌柜的,据说现在自己做了酒楼的二掌柜。
  她三姨在县城安了家,公公婆婆也都跟着在县城。三姨夫有个兄弟和两个姐妹,一个姐妹嫁人,有个小姑子养在家里,一家人没分家,在县城过日子。

  剩下的她四姨,公婆去了,只两口子过日子,加她四姨性子泼辣,当了家。娘家有什么事,这几年也都能帮得。
  “咱嫂子昧下的东西算了,瑶瑶和景哥俩人搬出去少受气是主要的。”几个姐妹聚在一起,有啥话也都说了。
  “唉,这事当时怪我,要是我让瑶瑶和景哥当时自己过日子,现在也不会弄成这样子。”于氏开始埋怨自己。
  “二姐,你这说啥呢。”几个姐妹听了,都急了,“二姐你咋说这话。”
  “当初要不是你,我们姐妹兄弟几人哪能有今天,当初瑶瑶和景哥还小,而且谁知道咱哥和咱嫂子是这样的人。”
  “别说这些了,今儿个是好日子,咱姐几个好不容易凑到一起,说些高兴的。”她大姨岔开话,“二妹子你这儿女都有了,以后等着过好日子吧。”
  “孩子看着精神的,也懂事,咱说了这么一会,你看他一直瞪着眼睛瞧,不吵也不闹。”
  “丫丫那孩子我看着也懂事多了,以前见着都不敢叫人,现在四姨四姨的叫的可亲了。”
  “可不是,知道我是三姨,过来和我亲,说话的口气和个小大人似的。”

  “话说起来,正事都忘了,今小小十二天,这是大姨给做的青裤子。”丫丫大姨说着从包裹里拿出来衣服。“我知道你们几个肯定也给做了,我做的大些的,以后孩子大些了留着穿。”
  她大姨一边把衣服拿出来,“也省得你以后改衣服。”
  “我也做了几条,大的小的都有,留着慢慢穿。还给丫丫做了一身衣服,我往大的做的,估计现在还穿不,等大些了再穿。”
  丫丫那孩子去哪了,刚看着还在屋子里呢。丫丫三姨左右看了,没寻见。
  “肯定是外面来人,出去看了。”于氏想起丫丫,“也不知道性子随了谁,最近看着越发的活泼,以前胆小话少的,现在也不怕她奶,还有主见。”
  “这才好。”于瑶听了,“省得受欺负!”
  “受啥欺负受欺负,活得没病没灾的好。”于氏轻轻点了点于瑶的脑袋,笑着说。
  “对了对了。”于氏这一点,于瑶想起来,连忙拿出自己的小包裹,“咱老太太知道二姐生了小外甥,给做了两双虎头鞋,让我给拿过来。”说着从布袋里拿出虎头鞋递给于氏。
  “老太太那么大年纪了,还惦记着给做虎头鞋,真是为难老太太了。”于氏看着针脚细致,一针一线缝制的虎头鞋。想起当时丫丫那会,老太太也是做了两双,后来于氏回娘家给了于氏。
  “亏老太太一把年纪了还记得。”
  于瑶扭扭捏捏的看着,手放在布袋子里,想拿出来,又不想拿出来,犹犹豫豫的。
  “怎么了?怎么这个模样,这袋子里是还有啥东西不是?”于氏了解于瑶,看于瑶这模样,知道还有事情。

  “二姐,我一会拿出来,你可别嫌弃。”于瑶咬了咬牙,转头又对自家其他姐妹说,“大姐,三姐,四姐,你们可不要笑话我。”
  得了大家的保证,说是不笑话,于瑶才拿出来。
  原来是两双虎头鞋,做工没有前两双精细,但是针脚也算细致,可见也是下了功夫的。
  “这是我跟老太太学的,“于瑶低着头,一边摆弄着鞋一边说,“全是我一手做的,没用老太太帮忙。”

  于氏接过鞋,仔细看过,几个姐妹也都是没想到,看着于瑶做的鞋,一边夸着她长大了,一边也心疼她。
  之前在娘家的时候,即使家里穷,这个小妹妹也是没怎么做过针线活计的。老三老四没嫁人的时候,她两个帮着做,后来都是于氏做。想来这几年在哥哥家,这些都是要做的。
  “好看,孩子小姨做的好看。”于氏看着小鞋子,满满的心意,“今儿个小小穿她小姨给做的这双虎头鞋。”
  “真的?”于瑶听了,立马抬头看着于氏。-
  “真的,”于氏看着于瑶,“里面穿你次带过来的袜子。”
  于瑶听了很是高兴,连忙帮着于氏把衣服换,小小穿着大红袄,青裤子,虎头鞋,头戴着一个用花手绢和小毛巾围成的帽子,寓意长大后做大官发大财。
  她看自己几个姨过来,在西厢房待了一会,出来了。此时院子里来了些人,都是至亲的亲戚过来,赵家大姑,二姑,小姑三个还有北苑大姑也来了,坐在主屋的炕唠嗑。
  厨房里几个婶子和大娘忙着做饭做菜,唠着家常,也是热闹。
  小姑父还有来存佰帮着做活计,于景是客,赵老太太让于景歇着,这些不让他忙。
  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着话,二奶奶家的大伯的两个孩子,还有二佰的三个小孩,加小姑家的两个,娟姐和宝哥,还有她,一堆孩子聚在一起,三五成群的,院子里跑来跑去。
  桌子都放来,赵家小叔和华哥从县城赶回来了,赵家大爷也跟着回来了。
  这些儿子女儿孙子都在,赵老太太乐开了花,一边招呼儿子孙子进屋,一边问这问那。
  由于除了于氏娘家的姐妹和兄弟,都是自家人,所以赵老太太也没有收着,对着赵家小叔和华哥好一顿盘问。

  她是在西厢房和于氏姐妹一起吃的,景哥和她爹去的主屋,和男客一起吃。
  吃过饭,这个十二晌算过去了,她几个姨都赶时间回去,吃过饭,姐妹几个又说了好一会话,各自回去了。
  赵家大姑和二姑好不容易回来一次,留下住几天再回去。
  赵家大姑家的德哥家里活计忙,吃过午饭,赶车回去了,说是过两天再来接他娘回家。
  几个姨留下一堆新衣服和鞋子,还有她表哥穿剩下的小衣服,留着给小小穿。大姨也带来了她表姐的几件衣服,虽说旧了点,她看来,倒是干净,也还能穿。
  她大姑二姑在家,赵老太太不去山摘杏子了,在家陪着两个姑娘说话,有时候捡捡杏核。赵家大娘还是每天山采杏子,赵家二姑从小做活,也是闲不住,在娘家待了一下午,第二天和赵家大娘一起山摘杏子。
  赵家大姑也要去,赵老太太不让,赵家大姑日子过的好,在婆家现在有了儿子儿媳,活计多还可以雇帮工,有好几年没怎么山下地干活了。
  山的杏子采的差不多,只自己家的山地的杏子还有些要采,也一两天的功夫,赵老太太让赵家二姑跟着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