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事的纤绊,不能释怀》
第23节

作者: 风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宝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还用小手摸了把鼻涕。
  赵家大娘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宝哥,没说话。接过布给宝哥缠。
  宝哥看着缠在手的布,小手在跟前晃了晃,还笑了。
  小孩子是好哄的,估计宝哥现在都忘记了刚刚被茬子扎到,大哭一场还出了血的事情。
  赵家大娘看着娟姐,“别哭了,以后好好看着宝哥,这扎到手,还好没出啥大事。”说完又对她们三个人说,“你们今天午也别做了,弄了半天才弄了这么一小块,去找个地方挖野菜或者给猪割草去吧,我和你们奶奶说一声。”
  说完又嘱咐了娟姐好好看着宝哥,赵家大娘才转头回去。
  不用给谷子间苗了,娟姐领着宝哥和丫丫两个,一起到地头,好弄些野菜猪草。
  到了地头,她看赵家大娘已经走远,于是走到宝哥面前,板下脸来问宝哥,“娟姐好不好?”
  宝哥被这样子的丫丫有些吓到,呆呆的说好。
  “那对你好不好?“
  娟姐看丫丫这样子,用手碰了碰她,丫丫给了她一个你别管的眼神,继续问宝哥。
  “娟姐对你好不好?“
  “好。”
  “你想让你娘骂你娟姐不?”

  宝哥看着丫丫,又看了一眼娟姐,摇了摇头。
  “今天谷茬子扎的疼不?”
  宝哥一听谷茬子扎,想起刚刚手指出了血,眼泪在眼里打转。
  “今天谷茬子扎的疼不?”她又问了一遍。
  “疼。”宝哥委屈的说。

  “能忍不?”
  宝哥好像没听懂,抬眼看着她。她拉着他的手,细细的说给他,“你手扎到了,娟姐姐和丫丫姐都心疼,但是你一哭。娟姐听到了,也会跟着疼,娟姐也会哭的。”宝哥这么小的孩子,还是不要说赵家大娘较好。
  “你说今天的事情是怪你自己不?”她继续说,“娟姐姐告诉你多少次玩的时候要小心,也告诉你自己注意谷茬子,别扎到手。是不是你自己在玩的时候自己不小心?”
  宝哥低着头不说话,两个小手在肚子前捏着小衣服,她看了继续说,“谁都会有一不小心的时候,娟姐也有,丫丫姐也有。“
  “但是自己一不小心,一定要自己负责人是不是?”
  “而且咱们宝哥是个小男子汉,是个大人了,这个头也高了,小手小脚都大了。以后遇到这种事不会立即大哭是不是?”

  宝哥抬起头,眼里有着泪,点点头。
  她看宝哥乖乖的模样,很是让人心疼。宝哥人小,但是能听进去道理,不是一般无赖的孩子。“那我们说好,以后要是遇到这种小事,边有娟姐或者丫丫姐的时候,宝哥先别哭,找娟姐和丫丫姐好不好?”
  “如果娟姐和丫丫姐没在身边,宝哥再去找爹娘好不好?”
  宝哥懵懂的点着头,她又伸出来小指头,“我们拉勾吊一百年不许忘。”
  宝哥也乖乖的伸出小手指,拉了拉勾,嘴里还念叨着,“不许忘不许忘。”
  “今天刚我和你说的,你也不能和你爹娘说,知道不?这是娟姐咱们三个人的小秘密,别人谁都不知道。”
  她又嘱咐了宝哥,顺便也提醒一下娟姐。宝哥点点头,娟姐看着丫丫,不太相信这些话是她这么小人说出来的,一时还愣在那里。
  她轻声的唤了娟姐一声,娟姐才缓过来,点了点头。
  这事算过去了,娟姐从小在家忍气吞声的,面有哥哥下面有弟弟,加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都是重男轻女,日子当然过的不好。
  宝哥是人儿还小,知道道理,只要说给他听,他自己是会心的。

  三人在地头,看有猪合适吃的猪草,于是每个人拔了些放在地头堆起来,到时候弄个草绳一起绑着,没有套车,大人只好扛回去。
  快临近午丫蛋她娘直接回去做饭,直接领着丫蛋回家去了,剩下林家的其他人在地里收拾谷子苗。
  猪草拔的差不多,她们三个又开始弄些花花草草的。次弄的那个虽说一天多蔫掉了,但是屋子里一放,立即感觉到屋子清亮不少。
  三人说说笑笑又是弄了三个大的花束给三个大人,到时候插在屋子的陶瓷。两个小人也是弄了两个花环和两束小花,她心血来潮,用花茎编了两个项链,项链里里外外都夹杂着小花,戴在脖子,很是好看。

  给宝哥的除了两个手链,还在他受伤的小手指套了一个小戒指放在手绢,很是惹眼。宝哥也很是喜欢,一直伸着小手看呀看的。
  赵家一共种了五亩左右的谷子,赵老太太赵家大娘还有丫丫娘三个人早出晚归的用了将近十来天终于把谷子给弄好了。
  娟姐宝哥还有丫丫这些天也都是天天不落下的跟着山,附近有山出蘑菇去捡蘑菇捡地瓜皮,挖野菜,拔猪草,摘榆钱件件不落下。
  弄好了谷子,正赶夏至到了,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是要吃面条的。
  这边家家户户都会种点荞麦,所以面条是荞麦条,一般人家都有播面刀,用来做手擀面。赵家面条播的最细的要数她爹了。

  她爹虽说不进厨房,但是播面条那是一个细,所以一般家里吃面都是把荞麦和卤子弄好,等她爹播面。
  她爹把揉好的面团用擀面杖压成宽一点的条状,然后把面板一头靠着锅沿,一头用肚子顶着。两个手快速的播动播面刀,这样一条条细细长长的桥面条播出来了。
  播好的荞麦条放在烧开水的锅里,等浮来之后用筷子慢慢搅动,再煮个一两分钟,面条熟了。可以捞出来放在小碗里,泡打好的卤子,可以吃了。
  面条要趁热吃,要不然过一会会坨点,没了新鲜面条的味道。

  厨房留下她爹播面,还有她娘一边烧火,一边捞面浇卤子端桌,其他人都坐桌吃面。
  她好,蹲在灶火坑看来一会,她娘好说歹说才去坐牢桌吃荞麦条。
  荞面白面颜色要暗,吃着呀没有白面精细,但是荞面有一种白面没有的特有的嚼劲和口味,她很喜欢这个味道。
  虽说家家户户都种荞麦,但是一般都是拿出来卖的,自己家留的也都是有限,所以这荞面条不常吃。只逢年过节的,或者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才吃一两顿。
  她吃了两大碗荞面条,浇的卤子是有两种,一个是地瓜皮鸡蛋,一个是菠菜的,她喜欢地瓜皮鸡蛋。
  等桌子吃的差不多,面条播的也差不多好了,她爹娘收拾了厨房,把荞面条盛来开始吃。
  做饭都是按人头做的,赵老太太这点较好,在吃食面如果吃一定会管饱,再不都饿着或者吃的都差。即使再喜欢宝哥,不满意丫丫和娟姐,但是饭桌都是赵老太太不计较,谁能吃多少吃多少。如果私底下有好吃的,肯定会给华哥或者宝哥留着。
  一家人吃的很饱,面条和卤子一样都没剩下,最后她爹打发打发的都吃光了。

  “这谷子也弄完了,夏至面也吃好了,剩下给玉米地补个苗,这地算弄好了。”找老太太吃完饭爱叼着个烟杆子抽烟,烟是自己在前院找了块地,自己种的,晒好之后自己留着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