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
第54节

作者: 司马寻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2-14 07:43:13
  041-缺粮缺钱缺人的仗可怎么打 
  惊堂木一拍!
  各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平边策》的提出是在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的4月份,周世宗柴荣和王朴君臣二人已经商定好了先南后北统一天下的大政方针。按说,有两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怎么着也能准备的妥妥的开始攻打。
  但实际上这场战争发动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晚的多,直到显德二年的11月份,周世宗才正式发动对南唐的第一次战争。
  我们不禁会心生疑惑,怎么半年之后才开打呢?真的需要准备这么长时间吗?
  答案是:真的需要!
  因为战略定的再好,都需要人财物的配套,才能真正的做好战术分解。
  后周打南唐,盘整一下,发现军库里大多都空空的,既缺钱粮,更缺是战马和弓箭,战略物资非常匮乏。但后周真正最最缺的,其实是打仗的兵。
  如果柴荣只想做个中原的小军阀,当下的部队人数是足够防御的,但要以绝对的人数优势战胜周边的一个个邻国,那就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没不可能调集所有的兵力都去打南唐,那京城谁守?东边谁守?西边谁守?北边谁守?哪边都得留够防守的人才行,否则你前边都去打南唐了,后边被别人趁虚而入端了老巢那肯定不行。

  所以后周当时的都城开封,处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的特性,就注定了要稳住大后方才能攻打大前方,哪哪都需要人,所以兵少的劣势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突显。
  那好办啊,兵少?那全国落围内征兵募兵不就行了?!
  是的,这也是王朴在《平边策》提出战略规划后,在战术执行层在上,又展开一个个部分的对周世宗柴荣上了一系列奏折,明确提出三大原则强兵兴国,
  第一,重用贤人,赏功罚罪,广布恩德,诚信待人
  第二,远离奢侈,简朴生活,减免赋税,休养生息
  第三,废除佛教,减少僧尼,鼓励生育,藏富于民
  当然,这是咱们替王朴总结的,人家当年写的奏折比咱这具体的多,务实的多。都是一条条可以分解执行的行政管理命令,当时的各地官员都要严格领命执行的。
  日期:2019-02-14 07:44:14

  请大家注意这第三条。
  王朴个人信不信佛教,咱们先不去管他。但他暗地里一封封奏折痛阵当时佛教的弊端和对后周的严重制约,明确提出不得不废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这对周世宗柴荣甚至整个后周都产生的极其重大的影响。
  因为对于灭佛这样大逆不道可能会断子绝孙的事,柴宋不但听了,不但信了,而且还真的做了。
  这就是柴荣在历史上留下的浓重一笔:周世宗灭佛事件。

  当然,这次灭佛,跟柴荣的早死,后周江山被老赵取而代之,有没有必然的关联,是不是因果报应,我们都不能随性的瞎说,留给大家自己在内心里揣摩揣摩吧。
  在当时,虽然柴荣从小到大就不喜欢算卦算命信奉佛教,因为在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要保住自己的人头不落地,靠的是手中的刀和枪,而不是吃斋念佛,敌兵攻龙破寺庙来砍人时,他看到那么多和尚脖子也出血,也没看见哪个菩萨那个佛祖出来施展魔法保护一下。
  所以柴荣觉得佛教的教义是让人放下,与世无争。可在乱世,这哪行啊,我当皇帝就是得让人不要放下,拿起刀枪,干他丫的!
  但普通老百姓哪有柴荣这样报效祖国,为国卖命的崇高理想呢,老百姓心里想的特别简单:保住性命,有口饭吃就行,如果条件允许,让多生几个娃儿,传传家族的香火,那就更感激不尽了。
  所以,老百姓不被逼到绝路,是绝对不会造反的,但他们会造反逃避。
  能逃到哪去呢?到处都在打仗!躲来躲去,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所在,寺庙或尼姑庵里。这里不用交赋税啊,庙里都是有私有的田产的,有大块大块的地,收的粮食也不用交给政府,自给自足,所以庙里的和尚们也乐意接收一些年轻力壮的难民,给他们下地干活,自己乐得清闲,至于这些年轻人念不念经,打不打坐,其实老和尚们是不在意的。
  有些开明的老和尚看到下地干活的年轻男女亲亲我我,只是在旁边咳嗽两声,或小声的提示,千万别大白天的搞野战,晚上找个没人的地方,你们爱干吗就干吗,佛祖和我都不会怪罪你们的。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出家当和尚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但是跟活不下去还可能被砍脑袋的巨大风险相比,老百姓都聪明的选择了前者,当和尚!
  如果只是极少数的人这样想,其实问题并不大,但如果绝大多数都这么想,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就像现在的中国,如果有8亿人想当和尚的话,那对政府而言,也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
  日期:2019-02-14 07:44:42

  我们知道,五代十国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50多年时间,连年征战,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国民经济萧条,以至于“人烟断绝,荆榛蔽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