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传》
第8节

作者: 作家阿喜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躲避时不时盘问的匈奴军队,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月氏原来盘踞的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
  这一路经历了大戈壁滩上的飞沙走石、不见天日,也感受了白天烈日炙烤下的热浪滚滚;翻越了高如屋脊的葱岭,见惯了冰雪皑皑,也体验了夜里的刺骨寒风。沿途人烟稀少,水源短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充足,张骞一行备尝艰辛、九死一生。
  到大宛后,张骞向国王说明了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财宝美女以示酬谢。
  大宛王早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只是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始终未能实现。汉使的意外到来,让他非常高兴,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热血沸腾,他对汉朝的友好源自对丝绸的钟爱,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遣向导和翻译,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苏联乌兹别克和塔吉克境内),而后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大月氏国王对于跋涉千里而来的汉朝使者表达了尽礼数的欢迎,张骞开门见山地说,汉朝皇帝愿意协助大月氏报仇,如果大月氏肯从西向东协助汉朝夹击匈奴,击败匈奴后,汉朝可以帮助大月氏人重返河西之地。
  日期:2019-03-29 11:33:47

  大月氏的贵族们对这个提议并不热衷,当年,他们被匈奴击败之后,种族分散,大部分被迫逃亡到伊犁河、楚河流域,可是好景不长,乌孙在匈奴的扶持下迅速崛起,驱赶了刚刚经历分裂的大月氏人,大月氏被迫再次向西南迁徙,直至征服大夏,在蓝氏城定都,从此,大月氏人过上了世代梦想的安定生活,其社会生产也从游牧逐渐转为农耕。
  当然这仅仅是肤浅的表面原因,大月氏根本不相信汉朝能战胜匈奴,汉高祖何其雄才大略,尚且在平城被冒顿单于围困,汉朝的几代皇帝都维持着和亲政策,小皇帝突然要转守为攻,月氏国上至国王下至百官都不看好汉朝的冒进,更遑论还要用联军的方式拖他们下水。
  所以,任凭张骞畅言汉朝的战略构想,大月氏人只以好酒好肉招待,对联盟夹击匈奴之事不予响应。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一年有余,虽未能说服其与汉朝结盟,但在月氏向导的陪同下遍访西域各国,也因此对匈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之前汉人对匈奴的印象仅仅是逐水草而居,对其政治制度、军队建制方面不知就里,这也算是另外的收获了。元朔元年(前128年),满心失落的张骞带着随从动身返国。

  归途中,对西域地形已有大致了解的张骞企图穿越青海羌人地区,以躲避匈奴人的盘查,于是重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进入羌人地区。但出乎意料的是,羌人此时已沦为匈奴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再次陷入囹圄。他又见到了给他生了孩子的匈奴女人,那女人用匈奴话跟他说,希望他不要再抛弃她,她愿意一辈子做张骞的女人。那个夜晚张骞才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异域女人,是啊,如果用民族仇恨去衡量爱情,那就显得太狭隘了。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太子於单,於单失败逃汉。张骞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匈奴族妻子和随从堂邑父,逃回长安。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
  从战略目的上来讲,张骞出使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但是依然得到了皇帝的崇高褒奖,历史上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壮举谓之凿空:自春秋以来,戎狄杂居泾渭之北,至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为我国政治文化势力所未及。
  这是在平阳兒宽最爱讲述的一段故事,张骞的形象在霍光的心里最为丰满。
  而这一次,霍光有幸见到了他心目中的英雄:和所有的探险者一样,张骞肤色黝黑,身材魁梧,不修边幅,和李广相比,张骞要显得更平易近人。霍光心里明白,对于自己这种靠裙带关系在军中讨饭吃的人很难让从士兵一步一步靠军功做到将军的飞将军高看一眼,“你就在博望侯的麾下做个幕僚吧,免得在我这里碍事。”李广重复一遍,又转身对李敢说,“我正发愁物色不到好的副将,正好你回来,随为父带四千精锐出去寻找战机。”

  张骞闻言暗自皱了皱眉头,李广带兵固然勇猛,可未免冒失轻进,二人先前也正是为此争执,“此战我们不过是为了配合骠骑将军深入腹地而牵制匈奴左贤王,如果分兵冒进,只怕会引起匈奴人的警觉,还请郎中令三思。”
  李广时任郎中令,是负责宫廷戍卫的军官,他对张骞的保守不屑一顾,“博望侯只需率军队按照我们预先约定的路线与我汇合便是,具体的作战计划还要本将来拿。”李广刻意将博望侯三个字咬得很重。
  张骞被李广这一抢白,脸色变得很难看,倒是这时听霍光说,“请让我随李将军出塞!”一路上李敢没少给霍光脸色,其中缘由不言自明,饶是他只想通过军中资历谋个大好前程,也被这鄙夷的态度激发了斗志。
  张骞心里暗道不好,现在可不是逞英雄的时候,他一边想该怎么拒绝霍光的请求,一边用眼神暗示李广,不料却听李广朗声说道,“那就随老夫来吧!”

  贸然做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不一定是勇敢,用我家乡话说,也可能叫作彪。
  日期:2019-03-29 15:06:04
  四千人的先锋兵团在朦胧的夜色中悄然出发,那一夜,有没有月,有没有星光,霍光竟然都不记得了,他紧紧地拽住马缰,也学着身边的老兵把身体紧贴在马背上。
  初涉战场的他很难平复紧张的心情,也不知道是每个新兵蛋子都有这样的待遇还是因为李广特意打了招呼,什长对他格外照顾,时不时地和他并驾齐驱,生怕他掉了队伍。

  朝西北方向走了两个时辰就进了大漠,向导这个时候打起了精神,雅丹地貌被称为魔鬼之城,不光是因为遇有风吹,鬼啸阵阵,也是因为旅人在此极易迷路。
  气温一下又低了好多,方才不知道因为马背颠簸还是过于拘谨,后背上的汗水已经浸湿了戎装,让这沙漠里的风一吹霍光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可这短暂的不舒服马上被急行军的再次提速打断了,霍光使劲儿夹了一下马肚子,胯下的战马一吃痛走得也更快了。
  “太阳上了三竿就要找河边驻扎休整了,这鬼地方,晚上冻死个人,白天下火一般。”什长叫上官桀,十八九岁的样子,生得孔武有力,看起来器宇轩昂,他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提着一杆长枪,那长枪和军队配发的略有不同,似乎更沉一些,上官桀看霍光盯着自己的兵器,哈哈一笑,“我的家当也只有这一杆枪了,可你别小看我这宝贝,足有两石重,子孟,你掂量掂量如何?”霍光露出羡慕的目光,赶忙摆了摆手,腰间的长刀他都觉得有些沉,更不要说两石重的家伙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