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
第23节

作者: 司马寻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这件事,对赵匡胤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多年以后,直到他当上皇帝,仍然对当年王彦超没收留他的事耿耿于怀,在一次招待朝中大臣的酒宴上,他就走到当年他第一个投奔的王彦超的跟前,敬了一杯酒说:”卿当年在复州做官,朕去投靠你,你怎么不收留我呢?“
  其实这话问的分量很重啊,话里带着一种明显的不痛快啊。
  你看人家王彦超咋回答的。“当时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小刺史,一勺浅水怎么能容得下您这个神龙呢?如果臣子我当年收留陛下,陛下还有今天当皇帝的份吗?“
  “哈哈哈“赵匡胤大笑一声,便做罢了,没有再追究。
  其实通过这段简短的对话可以看出应对的很巧妙,更能看出赵匡胤有容人的雅量,胸怀宽广。
  赵匡胤的第一次求职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日期:2019-01-25 08:59:52
  赵匡胤的第二站来到湖北的随州,投奔他父亲的老同事老相知董宗本。这个董叔叔心地比较善良,就收留了赵匡胤。给他安排了个差事,陪他的儿子一起读书,按说这是一个好事,既能见知识还能领工资,其实现实跟想象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麻烦就出在董宗本的这个儿子身上,这个儿子叫董遵晦,年少轻狂,虽然才华和学识远远赶不上赵匡胤,但觉得自己有个当官的爹,你既然落魄了,既然来投奔我爹了,既然是我爹赏你饭吃,那你不识相怎么行呢?所以两个人在一起交流时摩擦不断,没占到便宜的董家大少爷眼里越来越容不下这个容貌雄伟的门客了,时不时的总要找个机会收拾赵匡胤。
  赵匡胤也很聪明,对这个少主子是敬而远之,能躲就躲,他问啥,能不说就不说。

  找不到打击报复机会的董公子,在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跟赵匡胤谈谈心,聊聊天。
  有一天早夺,他很奇怪地告诉赵匡胤:“跟你说个稀奇的事儿啊,我经常看到随州城上紫云如盖,又梦见自己爬上了一个高台,看见一条百尺长的黑蛇蜿蜒盘旋,随后变成一条巨龙,伴随着电闪雷鸣直往东北方向飞去了……你说,这个梦是个什么意思呢?”
  赵匡胤哪会解梦啊?万一说不好被董公子抓住把柄搞一顿,不值当的。所以就指着自己的喉咙,啊啊啊的啊了几声,意思是说,我的扁桃体发炎了没法说话啊!
  赵匡胤这次侥幸逃过一劫!可是总有逃不过去的时候!
  有一次两个人针对如何带兵打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因为两个少年都是武将世家出身,各自的见识都不少,在讨论过程中,赵匡胤年轻人那点血性上来了,一点也没给这个少主人面子,口若悬河的引经据典,且说的有理有节。董遵诲被说的理屈词穷,想了半天也没接上话。
  其实,只不过是一场辩论,如果董公子有点度量的话,既然输了,就低个头,大大方方的说一句;我输了!又怎么样呢。没想到,这个董公子被气恼了,大为不悦,拂袖而去。
  日期:2019-01-25 09:00:24

  此后的日子赵匡胤过的越来越憋屈了,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赵匡胤知道自己应该离开的日子到了。不想委屈自己讨好董公子的赵匡胤,第二次失业了。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一日闲来无事翻看战将的花名册,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董遵诲。赵匡胤嘴角微微一笑,对手下说:“把那个董遵诲给我找来,我要见他“
  话说接到通知的董遵诲马上就有一大小便失禁的感觉,同样生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的董遵诲太清楚自己当年让赵匡胤受够窝囊气后被迫离开后,赵匡胤会怎么想自己,现在人家当了皇帝了,要出当年的那口恶气,自己能有什么办法保全自己的这条小命呢?
  所以董遵诲临行前,把写好的遗书交了给老婆之后,就从容的上路了。到了开封见到皇帝赵匡胤,态度再也没有少年时蛮横了,平平静静的跪了下去,“伏地请死!”
  如果你是赵匡胤,你会把这哥们杀了吗?
  我想赵匡胤一定也动过把他咔嚓了的念头,因为他当年从董宗本出来之后,自己已经是走投无路了,身无分文,无处容身!自己躲进菜地偷啃白菜时,他能不怨董遵诲吗?自己偷吃包子被包子铺老板娘拿着擀面杖追着打的时候,他能不怨董遵诲吗?自己每天走到天黑不知何处落脚天亮了不知该挑哪个方向继续走时,他能不怨董遵诲吗?
  想想董遵诲给自己制造的不堪回首的过往,看看现在他跪伏在地怕的要死的吊样,赵匡胤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赵匡胤疾步上前,伸出了那双有力的手……  

  不是打,而是把董遵诲一把扶起来,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后来被李宗盛在《爱的代价》里借用了:“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卿尚记往往日紫云及龙化之梦乎?)
  董遵诲又一次重重的下跪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一次跪下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其实,人是很难在一瞬间就原谅一个人的,赵匡胤早在很多年前就慢慢原谅了这个心高气傲的董公子,这次叫他来不过是想跟他开个玩笑出口气而已,曾经的往事,早就没放在心里了。
  成为强者之后,还能对曾经为难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不仅是强者的所谓姿态,而是一个帝王应有雄怀。
  赵匡胤是个念旧情的人,他对为难和磨砺过自己的董遵诲宽怀待之了一生,此后的好几年,董遵诲的部下击鼓鸣冤,公开实名举报他有军阀作风,“诉其不法十余事”。赵匡胤把董遵诲再叫过来,当面训诫一番,让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训诫完之后,赵匡胤突然想起一件事,问董遵诲“阿姨现在还好吗”,董遵诲悲伤地回答“在幽州(契丹的地盘)”。赵匡胤记在了心里,悄悄派人花钱把董遵诲的妈接了回来。

  当然,从此以后,董遵诲对赵匡胤的佩服已经不是冲着他这个皇帝的名分了,而是真真切切的对这个人发自内心的佩服。他再也没给赵匡胤丢脸,在甘肃治理西北通远军十四年,为大宋震慑西夏立下了汗马功劳。宋史专门为董遵诲立传,我们今天才得以从通过这些小事和细节从N多个侧面去了解赵匡胤是个怎么样的人。
  日期:2019-01-25 09:04:50
  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去写董遵诲,是因为赵匡胤第二次求职经历的失败,把他推向了年轻人的最低谷,也让他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王彦超这样的正派人是不会徇私给自己机会的,有机会证明能力了吧,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董宗本叔叔想帮自己都帮不了,自己仍然难以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立足。

  自己接下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呢?天下之大,自己去四处碰壁,到底哪里才是自己的容身之所呢?赵匡胤从湖北随州漫无目的的走到了湖北的襄阳,天色已晚,他就在附近的一座山上的寺庙里借宿,没想到寺中的方丈见到赵匡胤后大惊失色,立即下跪,对赵匡胤说:“公子,你怎么到此地来了?方向搞错了啊!鲸不游浅滩,虎不落平阳,您应该一直向北才对啊,往南岂有霸业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