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归来----道德经解读》
第4节

作者: 老头子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段“刍狗”也有很大争议,把万物和人民比作刍狗多少有些难以理解。老子其人,是超越善恶的。他的语言要综合分析,比如他说不争,不要以为真的不争了;他说礼是乱之首,不要以为完全不要礼;他说无为不要理解为无任何作为。
  日期:2018-09-12 12:21:30
  第六章 要维系生物链的完整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谷神”有人说是山谷之神,中国神话传说里似乎没有这个人物。通读全文,谷神应理解为食物之神。道生天地,天地生食物,生物链生生不息。我们处身在这个食物链的自然界里(谷神),这个自然界,好比我们的母亲,给我们食物,供我们生养繁育后代,这是我们生存之根。这一切多么可贵神奇连绵不绝,因为自然界养育一切又用之不竭,那么我们更应该维护这一切,要尊重大自然。
  日期:2018-09-12 12:21:43
  第七章 精神传承为长生之秘诀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会擅自改造这一切,所以它能长久。

  此句背后的隐忧是,人类有智力,人类喜欢不追寻道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设想,肆意去改变世界。老子希望人类效法天地,天地生万物是道在起作用,所以天地能够长久;人类智力要多了解道,智力创建要依道而来,所作所为才有意义,才能长生不败。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于是统治者不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之前,才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国家稳固;也不会把不是自己的事情度之至外,于是处处少不了他,人们更需要他。是因为他无私么?反而因为公正付出他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老子心目中的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既要管理和服务社会,又要因社会制度的良性循环而获得拥护,从而追求政治的最大稳定。
  日期:2018-09-12 12:22:30
  第八章 政府如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世上至高水准的政府莫过于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利于生物生存,从不和万物争夺什么。水居于最低洼处,万物都不会如此的,这是众物所背弃的。好比一个国家的政府,急民所急,忧民所忧,为人民服务,人民想不到的,会走在前面,人们都欲求的,从来不与之争利,这才是接近天道的体现啊。

  居住善于选择地理位置;思考问题能够深度考虑;交与朋友应有爱心;说到要做到言而有信;政事应善于治理;做事应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应善于选择时间。一个做实事的政府,一个从不和人民争利的政府,人民爱戴他,故而他就没有太多忧心事。
  历史里此章解读一般和修身有关,如水之善,不争之德。有无数人坐在水边苦苦思索,企图需找到灵感,也许他们有点心得,也许他们的心得都是空言,遇到问题身不由己本性暴露。切记老子这句话是有针对的,天下什么能利万物不争?个人绝对做不到,能达到这一步的只有政府。春秋时期人们道德匪夷所思,诸位可能听说过画地为牢,人自觉地呆在一个圆圈里坐牢,没人管也不逃跑,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是这种社会在民风淳朴的前春秋时期曾降临这块大地。老子心目中的政府,善于帮人民选择安全且交通便利的地域去居住;心地淳朴,不把坑蒙诈骗的愚民之术视为智慧,只把目光久远透彻洞察的观点视为智慧;和人交往,要把最大善意放在前面;言而有信不得欺诈百姓;遇到矛盾善于找到问题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事能者居之,不推三阻四,不拖泥带水;行动善于选择时间,正在农忙,不得杂役。天灾人祸,减赋免征。这才是政府的如水之德。

  日期:2018-09-12 12:22:49
  第九章 度和智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一贯用锐利面解决问题,那么刀器可能不会长久。金玉满堂,不知道如何将钱财散播出去,会变为守财奴最终无法守藏;如果富贵了变得骄横,会遭到怨恨给自己留下祸根。事情成功便要身退,是天之道啊。
  量变到质变,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矛盾一直在发展变化。比如个人资产,月收入两千,这时候资产太低了,连维持温饱都成了问题,这时候要想法提高收入;当月入二十万的时候,会需求多样,可能会面临社交、责任义务等各种困扰;当坐拥亿万财富时候,就需要雇佣军队去保卫财富了,一旦保卫不了,连命都会丢掉。
  很多人把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视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个人认为这样理解有种一厢情愿的意味,非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事物在每个阶段会有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好比气球,吹得越大,爆炸的可能性越高,为了预防气球爆炸,就要把气球的大小固定在一定范围,这时候气球就不会出现问题。
  一只碗,只能盛一升水,你让它盛三升水,它就会溢出两升。怎么办?只给它加一升水才是正确的。
  道德经此段应带给我们几个思索:

  1.事物发展变过过程中,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发展至高级阶段,会有系统崩塌风险。
  2.万物有度,了解了度,才能掌控万物。
  3.老子提出的问题是有条件的,非普遍存在的问题,诸位大可不必仇视名利和财富,只需要知道名利和财富也有负面作用即可。一般人感觉不到的,是因为普通人永远达不到那个阶段。须知道德经是写给少数圣人看的,要想看懂道德经,需要帝王的眼光。
  4.老子的脉搏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不要读到“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就不敢锐利了,读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敌视钱财了。这种一根筋的解读方法会让老子背上骂名。老子是让诸位了解事物发展有阶段,而非褒义或者贬义的绝对。

  日期:2018-09-12 12:23:11
  第十章 被动承受和维护大道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人的肉体和精神能合二为一,言行一致么?
  犹如婴儿一般,心无旁骛,心无杂念,几乎纯净的没有瑕疵么?
  抛弃错误的观念让真理得以浮现,最终在人事方面去追求完美么?
  国家统治者和圣人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尊重人类自身的规律,做到不矫枉过正么?
  大自然的一切变化,能被动的承受这一切而不试图改变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